用手机学习,到底是“学会”了还是“学废”了 |
珠江路在线
2021年12月6日
【
转载
】全能影视
|
本文标签:手机,学习 |
朱博涵 张天逸 宁佳珺 周宁怡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记者团 起源:中国青年报
在现代社会, 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中学生也是如此 。 只管学校禁止 使用,不少家庭也 因而迸发亲子矛盾,但大多数中学生 占有手机的理由是“有利于学习” 。手机,到底是学习的利器,还是学习的 阻碍? 打开中学生的手机,里面都有哪些App?……带着这些 疑难,近日,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生记者团(以下简称“记者团”)对本校100位中学生进行了“你会用App进行学习吗?”的问卷 考查,并对本校的 部分同学和 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
手机App也能成为学习“利器”吗
放学回家后,一零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张天成同学已经在书桌前 搜肠刮肚1个小时了,面前的生物作业 依然没有进展 。卷子中复杂的“氨基酸”“肽链”“脱水缩合”等生词令他头疼不已 。
期中考试将至,连 根底的作业都不能顺利 实现,这让张天成备感焦虑 。但 工夫不多了,为了 快捷解决问题,他 打开了一款搜题软件, 容易拍下题目,这款软件就迅速排列出了多种查找 后果 。
令他 惊异的是,这款软件不只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还提供了不同的 步骤 。“搜题软件甚至会给一些老师没讲过的、自己不晓得的 步骤,还能总结公式 。”张天成说 。
在搜题软件的协助下,张天成很快 了解了“蛋白质的肽链数=构成它的氨基酸数-肽链数=脱水缩合数”这个公式 。随后,在长 工夫以来的“短板”——生物的期中考试中,张天成居然 获得了不错的 成就 。他将此归功于这款搜题软件 。
张天成自称生物“小学渣”,他认为,手机App的学习 性能不只 宽泛地被“学渣”们 使用,他 意识的一些“学霸”更 善于 使用 。
比方,班里“大牛”们的手机上,装着各类学习软件——刷题类、搜题类、 整顿类和打印类App 。一套流程下来,学习容易、高效又快捷:“刷题”找 薄弱点,“搜题”找解答,“ 整顿”扩充错题库,再通过打印类的App打印错题,贴到错题本上 。
一零一中学初三年级的梅育源是同学们眼中的英语“学神”,拿奖拿到手软的他说,自己 素来没有上过英语培训班 。梅育源的 教训便是 保持 使用英语学习类App,还有通过某些视频类App查找一些英文学习 材料 。
在梅育源看来,日常生活中 缺乏沉醉式的语言环境,所以要抓住手机上的资源, 造就英文语感 。这些软件不只 遍及学习英语的趣味性,还能给马上面临的口语考试提供针对性的 指导 。
“固然,并不是说有了这些软件就 定然能 遍及英语水平,还是要靠 保持 。 只有天天 保持,哪怕惟独几分钟,就 定然 能够见到 动机 。”梅育源说 。
此外,一些学习类App还十分 留神趣味性 。该校高一年级的徐晴同学说,有一次她在用App背单词时,有些单词的发音是小猪佩奇的声音,每个单词她 反复听了十几遍 。
该校语文 老师高珊 示意,平时也会让班里的学生用一款App里的“高考必备古诗词”歌单,一边听歌一边加深记忆 。由于古诗词有韵律,再配上乐曲,这有利于记忆和背诵,并且古诗词 原来也是需求唱出来的,学生更能体味古诗词的魅力 。
随着手机 利用软件的开发、网络技术的进展,高效简洁、多样化、趣味化的学习类App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
记者团的 考查问卷显示,97.9%的 同学 示意,平时会用手机App进行辅助学习,有57%的 同学 均匀天天 使用10-30分钟以上 。同时,94%的 同学 示意,用手机App有助于学习 成就的 遍及,其中,87%的 同学认为,学习类App有助于解决作业中的难题 。还有70%以上的 同学认为,App 能够解决自己课堂上没有 主宰的 常识点,协助 强固 常识、实现自主学习 。
而在这些App里, 承受 考查的中学生 使用频率最高的5款App分别为:搜题类、词典类、英语练习类、短视频类和音乐类,重要是用于解决作业难题、错题 整顿、英语学习、课外 材料拓展和个人兴趣类学习等 。
众多受访的 同学认为,学习类App带来的不只是学习 模式的转变,更多是一种思维 模式的“ 打开”, 善于借助工具学习比埋头苦学更 乏味,并且更有效、更能 保持 。
为何有些同学“学会”了,有些“学废”了
然而,下载了学习类App并不 象征着一劳永逸,众多受访的 同学 示意,假如 使用不当,也有“血泪”教训 。有些同学是“一学就会”了,而有些是“一学就废” 。
该校高一年级的孙若然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惨痛” 经历 。上初中时,她下载了某款搜题软件,天天做作业遇到难题时,她就会 打开软件,不 自发地抄答案,其实众多题目 根本不会,事后也没有去 了解和 主宰 。
一段 工夫后,数学考试的 成就下来了,试卷上50多分的鲜红数字深深刺痛了她 。孙若 而后悔不已,痛定思痛,狠心卸载了手机软件,改为踏踏实实地学习 。
考上高中后,孙若然又将这款软件安装回来了,当作一款学习辅助工具 使用 。她说:“后来思量了一下, 成就 降落的缘由不在于软件 本身,而是自己不够自律 。”现在,孙若然遇到难题会先思量, 着实不行再查找解析,最后打印出来、 整顿成错题集 。
梅育源常在某款视频类App上找英语学习 材料,从尝试自己 是否听懂开始, 而后对着视频一遍遍跟读, 了解句子的意思,再到摘抄好词好句进行积存,“天天45分钟, 保持一两年, 根本就能达到与外国人 畸形 交换的水平了 。”
该校高二年级一位不情愿 透露姓名的 同学是手机“素人”,即什么学习软件都不 使用的人 。他的理由是, 自发性不强、很容易沉迷于手机 。某次,他想在手机上查找1个单词, 后果 打开手机后,就忍不住地刷了20分钟朋友圈 。
“ 原来用词典查单词 只有求2分钟 ,用手机却花了10倍的 工夫,便是由于我难以管住自己 。”这位同学说,自己卸载了 所有软件,手机仅用来通讯 。在他看来,假如遇到难题,问老师才是最好的 步骤 。
不少受访同学都认为,并不是每一款学习类App都是“良心软件” 。 比方有些App,刚开始的时候 能够试用,体验 动机很不错 。再接着试用,就被要求购买VIP,观看视频也需求 独自收费 。最让人 怄气的是,在付费购买讲课视频后,才发现某些所谓“海淀名师”只是是拿着解析念一遍,远不如自己的老师 讲解得清楚 。
“有时候软件会利用中学生喜爱个性的心理,吸引大家购买VIP,其实只是让页面变得酷炫了而已 。”徐晴说,这也会徒增一些零花钱的开销,觉得不是很值 。
正确 使用App,方能事半功倍
应该如何正确 使用学习类App呢?对此,记者团又采访了 老师、同学和家长 。
“需求端正态度, 使用App不是用来应付作业,查找作业的解法之后,要反推到课堂的 常识, 强固自己的 常识点 ”该校高一年级的聂开元同学说 。
除了端正态度,梅育源同学认为, 定然要将娱乐和学习区 离开来 。 比方,在学习类App上找英语学习类视频,为了幸免内容太吸引人而分心,最好找一些剧情不是很复杂、很烧脑的素材 。他 提议 能够看一些TED 报告和纪录片,在听的同时做好词好句的摘抄 。
“不能省略思量的过程,尤其是在 常识点的梳理上,不要直接照搬App上的 常识总结,最好还是自己概括、 整顿 。”一零一中学生物 老师安军赞成学生们 使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然而她认为,独立总结 常识点是学习最 要害的一步 。
与安老师持 雷同观点的还有高珊老师,她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思量深度的学科,假如用搜题软件来学习,可能会招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学习中不能省略独立思量的过程 。”
关于“沉迷手机、影响学习”的 担心,一零一中的心理 老师闫阅 提议:一是要对自己有十分清楚地 意识 。假如自控力不强,拿起手机就玩游戏、聊天,那就不 合适用手机来学习;二是 能够寻求协助, 比方让爸爸妈妈在一旁监督,学习时仅把手机当成工具来 使用;三是给自己制订 方案, 比方学习半个小时, 能够刷5分钟的手机,歇息一下 。总之,要找出最 合适自己的高效学习的 步骤 。
梳理了 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后,记者团总结:学习类App为同学们提供了 丰盛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 模式,但它们并不具备“神秘魔法”——能让同学们毫不 费劲地直接将 常识装进大脑里!学习类App只是为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最后还是要靠每位同学 实事求是的学习 。毕竟,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