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卷不动”香港外卖市场 |
珠江路在线
2023年7月6日
【
转载
】传奇世界sf
|
|
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进入香港,被一些人寄望于“革新”香港的外卖行业 。如今一个月过去,在大量优惠推广 运动加持下,KeeTa 仿佛并未掀起 料想中的“大风浪” 。
今年5月22日,KeeTa正式登陆香港,并于旺角和大角咀两个地域测试 经营,美团由此将外卖服务触角伸向香港市场 。
最新 信息是,KeeTa已自6月27日起,将业务 规模拓展至深水埗及油尖旺的多个区域 。按此前 方案,其业务估计于年底时 遮蔽整个香港 。
进军香港的第一步,美团 沿袭“烧钱换消费者”的策略,不只推出号称“十亿激赏”的新消费者下单和运费减免等优惠,并且面向骑手提供的薪资也 绝对 其余外卖平台更高 。
固然据媒体报导,KeeTa上线首日即浮现“爆单”状况,但据霞光社实地走访了解,因为KeeTa当前只在相当有限的 规模试水 经营,绝大多数受访的消费者仍未下载 使用过 。
大数据 综合平台Measurable AI的最新报告也显示,KeeTa在登陆香港的一个月内,拿下所在区域两成的市占率,但相比两大外卖主流平台Foodpanda及Deliveroo44%及36%的市场份额, 只管KeeTa推出了多种优惠刺激, 成就仍与另外两家差距较大 。
倒不是KeeTa不 奋力,而是市场习惯变了:综观香港市场,人们 使用外卖平台的 志愿和频率远不如内地市场;且相比内地外卖普通惟独三五元的配送费,香港外卖配送费动不动20港元,也让不少人 望而却步 。
据数据平台Statista估算,香港餐饮外卖配送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74亿港元, 渗透率约3% 。而在内地,餐饮外卖配送市场的 渗透率已将近30% 。两地市场的差别可见一斑 。
过去疫情期间,香港曾推出“堂食禁令”,一度推进外卖需求 快捷增进 。但这一增进未能连续至疫情后 。缘由是,香港城市中餐馆林立,外出就餐十分容易;而外卖行业则长 工夫存在着运费昂贵、配送 工夫长、服务 品质 错落等问题 。这些因素,都让消费者不足 使用外卖平台的 志愿,而更习惯于线下就餐的 模式 。
对KeeTa来说,在本就有限的市场和需求下,还需求面对来自Deliveroo和Foodpanda两大头部平台的夹击 。这两大平台在港经营多年,市占率 总计超过9成,但也未能 造就起香港消费者“点外卖”的习惯 。
随着KeeTa外卖服务在香港逐渐展开,服务 品质和成本 是否进一步优化,进而 晋升香港消费者 使用外卖服务的 志愿, 打开更大规模的外卖市场,是KeeTa 是否长 工夫进展的 事实问题 。
今年5月,KeeTa正式登陆香港市场时, 不管是为吸引新消费者注册推出的迎新优惠,还是外卖骑手的薪资待遇,都 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 。
在消费者端,KeeTa向新注册消费者推出 总计300港元的优惠券,其中包含三张消费不同额度的满减券,“一人食”立减券,以及三张运费减免券 。
图源:KeeTa APP截图
多项优惠和街头推广等 运动,让KeeTa在香港上线首日就迎来了“爆单” 。据媒体报导,截至上线首日晚八点,KeeTa在旺角地域的订单量达到了1500至2000单, 相符美团之前的预期 。
在骑手端,KeeTa打出的招募广告中提到,最高月薪可达3.5万港元 。这让不少内地“同行”艳羡不已 。
“据说骑手的月薪中位数能达到2.5万至3万元港币,但工作量不会像内地那么‘卷’ 。之前我们要 应聘众多司机,但是发现众多人都跑去送外卖了,因为薪酬比我们能给到的更高 。”在香港从事 游览业的黎欧告诉霞光社 。
香港消费者林娜最近试用了KeeTa 。她最大的 感想是,平台的送货 工夫“ 比较有 保障” 。“我在非 繁忙 工夫段用KeeTa下单了一个‘一人食’套餐,店家 间隔我大约步行十几分钟的 行程,KeeTa的送货 工夫也就15分钟左右,其实超出了我的预期 。”
林娜说,自己平时 使用外卖平台的频率不高,而KeeTa推出的新消费者优惠以及“准时保”服务(超出估计送达 工夫的订单,将依照迟到 工夫赋予消费者不同额度的现金券赔偿),都成为她下载试用KeeTa的缘由 。
“KeeTa的配送 工夫 绝对我之前用的 其余外卖平台快一些,但假如不是有优惠券减免的话,其实运费方面的差别并不大 。”林娜说, 固然KeeTa平台的最低运费惟独8港元,但这些店家普通对应的配送 间隔也仅仅有两三百米 。当配送 间隔接近一公里时,运费就已大幅 回升至20港元,这也是不少香港消费者印象中外卖配送费的一个“起步水平” 。
图源:KeeTa APP截图
而美团烧钱换消费者的 模式,也难以真正推进大批消费者产生 使用外卖服务的兴趣 。
“美团进军香港的 信息受到了大量关注,但我身边真正 使用过KeeTa的人还是十分十分少的 。”香港消费者陈斯说 。陈斯家住大角咀, 不管是KeeTa在街上摆出的 热烈推广摊档,还是300港元的“迎新”优惠券,都未能吸引他下载APP 。
“我自己没有这个需求,另外还是感觉点外卖运费很贵 。 固然看到KeeTa有推出单人餐,但是要满60港币才免运费,还不如自己下楼廉价容易 。”陈斯说 。
同样家住大角咀的岳星和李海夫妇,也并没有什么动力尝试新的外卖平台 。
“ 固然据说KeeTa推广发放了众多优惠券,但我感觉和 其余平台没有什么 性质上的不同,我们懒得再一次再下载绑定一个软件 。何况现在线下餐饮店都 复原营业了,我们连外卖都很少叫,更别说尝试新平台了 。”李海说 。
此外,对更多香港消费者来说,受限于KeeTa当前提供服务的区域 制约, 即便想体验其外送服务,也还没有机会 。
“现在只不过配送到旺角和大角咀,假如KeeTa 将来能做到 遮蔽全港,我兴许会考量试试 。”家住香港仔的黎欧说 。
KeeTa进入香港以前,香港外卖配送市场重要由Foodpanda和Deliveroo两大平台占领 。两家平台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进入香港,依据大数据 综合平台Measurable AI 材料显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Foodpanda市占率为64%,Deliveroo则是36%, 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垄断”格局 。
另一家 依附于打车软件Uber推出的外卖平台Uber Eats,也曾于2016年进军香港,但最后因“业务进展未达预期”而在2021年 宣告退出香港市场 。据Measurable AI数据,当时在港经营了5年的Uber Eats,仅占市场份额的3% 。
但因为香港餐馆 分布密集,消费者外出就餐十分 便捷,外卖市场在整体餐饮市场中的占比很低 。多年以来, 即便是处于垄断地位的Foodpanda和Deliveroo,也因为消费者的“低需求”而始终处于 迟缓进展阶段 。
据Euromonitor数据,2015年至2019年,香港在线外卖订单的复合年增进率为26.9%,外卖市场的 渗透率仅为约4%至5%,占整个餐饮市场的不到0.5% 。
而外卖服务 遍及率低、配送 工夫长、配送费高、配套服务不佳等问题,也让消费者 使用外送服务的 志愿并不高 。
“过去我 时常用Deliveroo和Foodpanda这两家点外卖,但都会 取舍自取,一是因为我一个人吃不到外送‘起步价’,二也是因为‘ 贫困’,运费对我来说太贵了 。”坐标中环的金融业白领栗宁说,依据自己以前的 教训, 往往要达到消费百元甚至数百元港币的“门槛”,平台和店家才提供送餐服务,而运费 根本最低也要20港币 。
“我居住的港岛中环就有众多美食店家,我还没有馋到非要在港岛付这么贵的运费,点一个九龙的外卖送过来吃 。”栗宁说,而自己 取舍的“外卖自取”店家 间隔都很近,自取有时还提供餐品8、9折优惠 。且 绝对现场点餐来说,看好食物制作 工夫再去现场自取,能帮自己 节俭不少期待出餐的 工夫 。
疫情以前,除了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 本身提供配套送餐服务的商家,专门的外卖APP在香港的 使用并不 遍及 。
香港白领Ches告诉霞光社,自己过去多年 几乎从未 使用过外卖APP,间或他会直接打电话给家附近的店家点餐,一些小店接单后会视状况由员工骑单车送餐 。但前提普通是送餐 间隔很近,且当时店里的生意并不 繁忙,而众多大店除非是订单量很大的状况,不然并不提供外送服务 。
香港铜锣湾街头,一位外卖骑手冒雨骑单车送货
图源:麻吉 摄
“人少 根本到不了起送价,普通都是家庭 团聚或是公司聚餐 能力达到那个量,并且还要额外再加配送费 。”Ches说 。
这跟2010年内地市场网络外卖刚开始时的状态很像 。
但疫情成为香港外卖行业进展的转折点 。“堂食禁令”下,一方面人们外出就餐受到 制约,促使对外卖的需求大增;而另一方面,餐厅也需求添加额外的收入渠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年无甚起色的香港外卖行业终于迎来了一波 快捷增进 。
Deliveroo香港区总经理罗家聪曾在采访中 示意,2021年,不只与Deliveroo合作的餐厅数量以倍数 回升,公司员工人数也在一年内接近翻倍,从四五千人上涨到八九千人 。
餐厅POS系统供给商iCHEF的数据则显示,疫情期间的2021年7月,香港餐厅的 均匀订单量同比增进10%,其中外卖订单增进20% 。同时,外卖占比达到了当时餐厅总订单的43% 。
需求刺激下,外卖服务在香港市场 快捷 遍及开来 。栗宁说,如今自己常去的店家 根本都已经推出了外卖服务,尤其是连锁店,惟独个别香港街坊小店未 开明外卖 。
将来的香港外卖市场, 调演变成2013年内地“千团大战”时的状态吗?
一场疫情,推进香港消费者和商家被动地接触“点外卖”这一就餐 模式 。而当疫情松动,餐饮陆续 复原堂食,不少消费者又再一次回归习惯已久的线下就餐,外卖订单量随即浮现回落 。
李海在疫情期间曾因外出就餐不便而下载了外卖APP Deliveroo,因为 使用频率较高,他还购买了包月服务,一个月 领取98港币,便 能够无限次免运费订餐 。
“按一次运费20港币算,一个月要用满5次才划算 。这些外卖平台在疫情时候很火,但我们现在叫外卖的频率并不高,普通吃不到那个限度 。”李海说,平时家里都是阿姨做饭,惟独阿姨休假时,才间或会叫外卖上来 。
即便是决定吃外卖,李海也有着比外卖APP更容易的 取舍 。他和妻子岳星所住的高档小区提供的配套设施中,包含只对内部住客开放的会所和餐厅 。岳星形容,小区会所餐厅提供的餐饮 品质超过了众多外面的酒楼出品,不只菜品 品种齐全,中西式都有,滋味也很好,而位置更是 便捷,就在住宅楼下 。
“我们 时常会叫会所的外卖上来,速度很快,食物也能 维持新奇状态 。而在Deliveroo和Foodpanda这些平台订餐,不只食物新奇度打折,假如产生错送、漏送的争议,每次很难直接找到店家 解决问题,不得不通过客服,不像和会所沟通那样容易、服务好 。”岳星说 。
此外, 绝对便捷的线下就餐 模式,外卖送餐的高运费和 错落服务 品质,也让消费者 使用外卖平台的 志愿大打折扣 。
“疫情期间大家吃饭都需求‘免接触’,出去吃饭怕被 感化,所以推进了外卖进展 。但现在大家都出来吃饭了,那为何还要叫外卖呢,不只贵几十块,还要等很久,送到菜都凉了 。”黎欧说 。
他认为,香港人的外卖习惯难以 造就 。“毕竟之前香港的几家外卖平台已经存在这么多年了,也没能 造就起消费者点外卖的习惯 。”
数据显示,疫情 弛缓后,香港外卖订单便浮现下滑趋向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主席黄家和 承受媒体采访时 透露,2020年,外卖在香港餐饮市场占比一度达到30%,但在2021年11月至12月疫情稍 弛缓下, 只管外卖平台上的优惠刺激不停,香港餐饮外卖生意占比 依然降至15%以下 。
香港外卖市场 本身容量有限,需求又难以引发,这成为KeeTa 即便“烧钱开道”进军香港仍不被众多消费者看好的缘由 。此外,在香港提供外卖服务所付出的成本也远高于内地,而钱并不可能无止尽地烧下去 。
“美团的优势是它的平台算法 通过内地市场的进展已经很成熟了 。但我认为,想把内地那一套外卖 模式搬到香港不太可能 。单是香港的人工费就已经远远高过内地 。”黎欧说 。
与内地外卖骑手每人标配一辆电单车的送货 模式不同,香港外卖送货的 模式有三种:步行、骑单车和骑电单车 。 使用步行送外卖的被称为“步兵”,因为效率在三种 模式中最低,所以配送 间隔有限,收入也较 其余两种 模式的骑手低 。
但 即便是“步兵”外卖员,假如 卖命一些,在人工成本 绝对高的香港市场,月薪也能达到接近2万港币,而单车和电单车骑手的薪资则更高一些 。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外卖平台为响应需求及 晋升服务 品质付出的成本,也将远高于内地市场 。
Foodpanda香港董事总经理赖伟昕曾在 承受媒体采访时 示意,疫情期间, 固然平台消费者 使用量和收入 回升,但为了抢占市场,公司在 晋升服务 品质及补贴消费者价格等方面投入 硕大, 根本是“做一单亏一单” 。
因而,美团在探究香港外卖服务方面也显得较为慎重 。美团 独创人、CEO王兴在一场财报电话会上确认 发展出境业务时,明确香港的业务试点是其国际化探究的第一步,但在 踊跃探究的同时也会 维持审慎投入, 因而它对公司盈利 体现的影响十分有限 。
而KeeTa在进入香港市场后,还要面对和Deliveroo、Foodpanda两大绝对主流平台的竞争 。
近年,至少有4个小型外卖平台退出香港市场 。香港竞争事务委员会 示意,过往市占率低于10%的平台均 无奈在香港市场稳占一个席位,其中也包含5年来市占率从未超过10%的Uber Eats 。
今年6月,Deliveroo和Foodpanda身陷违反《竞争条例》的风波,被指在合共市占率超过9成的状况下,与合作餐厅订立独家 协定,阻挠其与 其余外卖平台接触,并对非独家合作的餐厅收取更高比例的佣金 。此外,两大平台还被指 制约餐厅在其自有或 其余平台上提供价格更低的餐食 。 有关的独家合作和 制约条文,都被认为将阻碍新晋或小型平台进入市场及扩张业务 。
面对违反“公平交易”的质疑,Deliveroo和Foodpanda已经各自提出承诺,包含同意餐厅与 其余平台合作后 接续享有低佣金率,并不再 制约餐厅在 其余平台的产品报价等 。承诺有效期3年,而若两大平台市占率连续两月跌至30%以下,大 部分承诺将会解除 。
但 即便如此,美团KeeTa想要 顺利 打开香港外卖市场,难度依旧十分大 。香港市场的体量本就有限, 日久天长的消费习惯又难以在短期内转变,招致外卖需求难以调动 。
此外,假如不计推广补贴,KeeTa在价格方面和 其余两大外卖平台相比优势并不显而易见,而 将来KeeTa将配送 规模 扩充至香港全境后,是不是能在配送 工夫和服务 品质方面与 其余平台拉开差距,则还需求更长 工夫地 视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