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块一小时,也养不活共享充电宝 |
珠江路在线
2022年9月19日
【
转载
】深燃
|
|
近两年,“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每隔一段 工夫就会成为焦点,就在上个月,“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又登上热搜 。
脱口秀演员House近期在节目中也分享了自己被共享充电宝“刺伤”的 经历,他吐槽称,火电一度3毛9、风电一度4毛6,共享充电宝5伏1万毫安0.05度电,1小时却收4块钱,“我用它的电,它吸我的血”、“共享充电宝这么贵,是爱迪生那会儿留下来的百年老电吗?”
4元1小时,已经是共享充电宝最 广泛的价格 。在一些奢华商圈、抢手景点等 场合,共享充电宝的价格能达到6元-8元/小时 。
不过, 只管共享充电宝面向消费者频频涨价,但这门生意赚钱却不方便 。以怪兽充电为例,其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总营收6.91亿元,同比下滑29%,净亏损1.8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并且已经延续四个季度亏损 。关于亏损,怪兽充电的解释是,重要受疫情的影响,出行受限,人们关于共享充电宝的需要削减 。
共享充电宝头部发烧友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2021年, 寂静了许久的共享充电行业浮现变局,怪兽充电登陆纳斯达克,街电和搜电合并为竹芒科技,小电科技冲刺港股失败,来电科技落后,行业格局从“三电一兽”变为“小竹兽” 。但随着小电减低成本,探究直营模式转为代理模式,声量渐小,共享充电宝行业 有关报告显示,市场格局正向“竹兽”双巨头方向进展 。
走入下半场的共享充电宝,终局还远没有到来,但单一业务模式下,这门生意的天花板早已 显示 。发烧友们在以共享充电宝为主阵地的同时,也探究着各自的第二增进曲线,怪兽充电 接续布局卖酒等新消费业务,竹芒两个月前进行了 策略 晋级,盯上“物联网+新消费”智能硬件领域 。 只管动作频频,但短期内,它们主阵地的焦虑依旧难解 。
价格涨了,体验没变好
“共享充电宝刺客”,刺伤了不少消费者 。
从最初的0.5元/小时,涨到如今4元/小时,24小时封顶的价格,也从20元涨到了40元,但这只不过最 广泛的价格 。“鸡贼”的共享充电宝发烧友,还将计费单元从1小时变为半小时,半小时3块、4块的价格并不少见 。
上个月,有杭州市民“曝光”,西湖边上的一个共享充电站,充电宝的价格是每半小时4元,缺乏半小时按半小时来算 。也便是说,在这里租一个小时的充电宝,要 花费8元 。
不同区域、不同商户点位的共享充电宝价格不同,早已不是 机密 。此前便有共享充电宝从业者对深燃 透露,在酒吧、KTV、抢手景点等 场合,共享充电宝的价格相较普通 场合会更高 。
上一年8月底,国家市场监督治理总局公布 信息称,对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进行了约谈,明确定价 规定,严格执行明码标价, 标准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共享充电宝行业价格整体小幅回落,各品牌 均匀价格为2.2-3.3元/小时,标价在每小时3元及以下的机柜占比69%-96%,最高价格占比均不超过1% 。
今年8月,在“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的话题被热议后,竹芒科技、小电科技均回应称,当前的共享充电宝价格,是依据官方给出的定价 规模 制订的 。
多位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工作人员对深燃提到,代理商 能够和商户自行商议所投放机柜共享充电宝的价格 。这 象征着,代理商和商户,在最后的充电宝价格 制订上,有着较大的空间 。
伴随着共享充电宝涨价,为了少花几块钱,许多消费者 示意,每次都是争分夺秒地 奉还共享充电宝 。“它能解 当务之急,半小时3块,也只好 承受了,我甚至还定闹钟计时, 后果 奉还的时候超过了1分钟,就为这一分钟又多付了3块钱”,消费者雅颂告诉深燃,上次吃亏以后,她暗暗下定 信念,要引 认为戒 。
和雅颂有 类似 经历的人不少,有一位消费者也是掐着点去还充电宝, 后果前面有人在排队借充电宝,招致自己晚了十几秒,最后多付了半小时3块钱的租金 。
消费者掐着点 使用充电宝,无非是想 充足利用这3块钱,让手机多充点电 。可是,有很多消费者发现,共享充电宝价格涨了,充电效率却没有跟上 。“充了3个多小时花了16块, 后果才充了60%”、“我们这5元/小时,要给手机 充斥电,花的钱都够买一个充电宝了”,社交平台上 类似的吐槽不少 。
“好借难还”,是消费者们吐槽较多的另一大问题 。一位身处上海的消费者称, 使用完共享充电宝,想尽快 奉还, 后果花了1个小时、跑了6个站点后都没有 奉还 顺利,有的是商店闭店了,有的是机柜没电了,有的则是机柜已满,还有的是机柜因长 工夫不用已经 无奈 使用 。
有的消费者由于充电宝难以 奉还,不得已最后掏钱买下充电宝 。不同厂商的充电宝价格不同,大多数是99元,也有少数为199元 。社交平台上,一些消费者晒出由于 忘却 奉还或懒得 奉还充电宝,招致家里共享充电宝 沉积如山的图片 。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量向来居高不下,截至9月13日,投诉量高达8万多条,其中被投诉较多的是“价格过高”,以及由于 设施或系统问题,消费者 奉还之后还在计费 。
几年前,踩着共享经济的风口和“电量焦虑”的需要,共享充电宝红极一时,但是几年后,风口褪去,消费者们 领取着更高的价格,体验却没有变好 。
涨价,养不活共享充电宝厂商
最让外界难以 了解的是,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厂商赚钱却难上加难 。如今,行业头部几家厂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
头部发烧友之一怪兽充电的财报,能直观 展示出这个行业的 窘境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怪兽充电的营收向来处于下滑态势,2022年二季度营收6.91亿元,同比削减将近三分之一,净亏损1.85亿元,也是过去四个季度中亏损最多的一季 。
对照怪兽充电2022年二季度和2021年二季度的财报数据 能够发现,今年营收大幅下滑,但共享充电宝的 设施等机器折旧费用、包含入场费和佣金在内的营销费用,却并没有浮现同比例下滑的状况 。也便是说,营收在降,但成本依旧,最后加大了亏损 。
除了怪兽之外,街电、搜电合并而来的竹芒科技,点位数量是市场第一,但行业关于这个合并而来的老大并不看好 。“与其说是合并,其实更像是搜电‘ 合并’了街电 。”一位行业人士称 。依据 有关报导,很多街电品牌的共享充电宝,被替换成了搜电 。
小电和美团则是为了减低成本,在 扩充代理商点位的占比 。
小电科技2021年4月30日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全年其就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达1.04亿元 。2022年上半年,小电被传裁员2000人,公司对此回应,是依据业务策略进行了优化 。有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小电科技全部直营点位已全部转为合资代理模式 。不过这一 信息未得到小电官方证实 。
一位美团共享充电宝的工作人员对深燃 示意,当前美团的对外拓展,也重要以代理为主 。据报导,2021年7月,美团共享充电宝负责人高程已 离任,33个自营城市点位也转为代理商 经营 。
曾经“三电一兽”中的来电,早已 落后,市占率下滑至10%以下,并且深陷和供给商、代理商的纠纷之中 。
共享充电宝也曾有过“闷声发大财”的时候,依据怪兽和小电公开的财务数据,两家在2019年全年是盈利状态 。美团作为后来者,2020年重回市场时也来势汹汹 。现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为什么日子越来越 惆怅?
一方面缘由是, 延续的疫情,严峻影响收入 。
以怪兽充电为例,怪兽充电CEO蔡光渊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 示意,2022年上半年,疫情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等城市的爆发,给怪兽充电在当地及其周边城市的业务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疫情招致线下人流量骤减,怪兽充电的点位 拜访 频率也随之 降落 。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 强烈,恶性竞争严峻 。
共享充电宝行业盈利模式单一,重要便是靠共享充电宝的租金费用 。直营模式下,共享充电宝的重资产模式招致成本高企,厂商们为了 抢夺优质商户点位,拼起了入场费,还会赋予商户高额的分成 。这一度招致的 后果是,共享充电宝企业过手的钱很多,但能落到自己口袋的钱少之又少 。
而在代理商模式下,厂商们一般是直接卖给代理商机柜,为其提供 后盾治理系统以及服务,最后,抽取流水的10%左右 。在共享充电宝并不是新奇事物、 广泛涨价的当下,这种模式考验的是代理商在当地的商户点位资源 。
红海厮杀最后招致的恶性竞争也不少见,一家商户同时 搁置多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机柜早已 层出不穷,甚至有商户会由于某一品牌的佣金比例更高,而 潜藏 其余品牌的机柜 。
为了 能够吸引更多代理商、铺设更多机柜,厂商们会尽可能协助代理商在剩下90%流水中 获得更高分成 。深燃 征询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发现,一些厂商会为代理商们提供一个“阴阳系统”,最后向商户 展示的流水, 能够由代理商自己来设置,以此 能够让代理商 获得更多佣金 。
恶性竞争的 后果,一般是很难有真正的赢家 。
直营转代理、 把戏搞副业,靠谱吗?
过去一年多里,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市场格局 悄悄生变 。上一年从原来的“三电一兽”改变为“小竹兽”,今年又在朝着“竹兽”双龙头改变,又一个头部发烧友 落后 。
依据头豹探究院公布的《2022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探究报告》,在街电和搜电合并为竹芒科技后,上半年, 设施数量位列行业第一,在市场占比为39.5%;怪兽充电为21.3%;美团和小电分别为15.4%和14.7% 。而从GMV来看,竹芒和怪兽 无可 比较,GMV占比分别为28.8%、28.6%,竹芒 设施效率 不迭怪兽 。
伴随市场环境的 变迁,行业发烧友的一起方向是轻资产化 。头部各家都是直营模式 维持 巩固或收缩, 扩充代理模式比例 。竹芒在街电、搜电合并后,以代理模式为主;小电已经全部转为合资代理;美团也已将很多直营点改为代理商 经营;头部四家中,怪兽的直营占比最多,但也在添加代理点位 。
发烧友们“重代理、轻直营”,有市场扩张和减低成本两方面缘由 。一方面,过去几年里,一线城市的点位逐步被瓜分 结束,各家都在下沉市场寻觅增量,但相比直营,代理商模式更便于开辟治理难度较高的下沉市场;另一方面,疫情影响招致共享充电宝发烧友们营收下滑、现金流紧张,有从业者评介,代理商模式是一条转移风险、低成本 经营的路子 。
此外,除了美团的共享充电宝只不过 宏大当地生活躯干中的一个 干线,可攻可守之外,其余几家厂商,都尝试过靠第二曲线寻觅增量,只不过当前 动机甚微 。
怪兽充电上一年推出了白酒品牌“开欢”,但从二季度财报来看,新消费 有关业务带来的营收 微不足道,占比缺乏1% 。小电曾在招股书中提到要与短视频公司 策略合作拓展数字营销,但至今未看到显而易见进展 。
竹芒科技在加快布局“物联网+新消费”领域,于今年7月公布了17款智能终端新品,包含共享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智能载物机器人、智能零售柜产品等 。以充电桩为例,竹芒科技称,这款硬件的铺点推广, 能够直接由共享充电宝的代理商来 实现,由于共享充电桩要对接的客户,同样也是店老板、物业、商务这一类型人员, 能够将代理商的资源物尽其用 。
一位长 工夫关注共享充电宝的行业人士称, 不仅不过竹芒科技,很多以往做共享充电宝的小厂商、代理商,都开始尝试做低速电动车的共享充电桩, 指望添加收入 。但竹芒们这条路的实际 动机如何还需 视察 。
疫情第三年,线下出行和消费的不确定性,对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打击还在 延续,行业洗牌也在 接续 。一位行业人士对深燃指出,共享充电宝的盈利逻辑是成立的,但前提是发烧友要在这样的环境中 保持到最后 。共享充电宝从当年的风口上坠落,如今进入了一场耐力赛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雅颂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