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据成为新经济“命脉” |
珠江路在线
2021年7月19日
【
转载
】
|
本文标签:facebook |
记者|王仲昀
2016年4月9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在杂志封面上对美国社交巨头“脸书”(Facebook) 独创人马克·扎克伯格进行了一次经典的形象塑造 。
在那张照片中,扎克伯格的头部,被“加冕”在古罗马恺撒大帝的雕像上 。他那副原本如机器人般毫无表情的脸庞,因这一“嫁接”,反倒 露出出一丝厚重与 尊严 。照片的配文写道:“帝国的野心” 。
扎克伯格的“野心”在大数据的收集与泄露上得以体现得 酣畅淋漓 。2018年3月,脸书上超过5000万消费者数据被一家名为Cambridge Analytical(剑桥 综合)的公司泄露 。剑桥 综合丑闻在当时激发了媒体和网民关于扎克伯格与脸书的口诛笔伐 。公众发现:那些个人数据,被用于预测和影响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选民投票 。在那一刻,数据不再是 寒冷的数据,它真正地 表演起“建构”世界的角色,影响到国家 运行 。
3年后,大数据的影响力在 延续增进 。在中国,同样是一些互联网企业与数据的新闻,激发更多人关于数据安全的关注与 担心 。为什么数据在今日变得如此主要?在高度 寰球化的背景下,从个人到企业再到国家,我们又该如何 掩护自己的主要数据?
无穷的 财产
现代化社会中,大数据离人很近,人们天天在各种平台上留下阅读痕迹,在社交软件上公布动态,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产生了数据,汇合起来成为 硕大的 集中 。但是,人们有时候又感觉数据很远,因为习惯 使用各种电子 设施与互联网的自己,已经对它 司空见惯 。
因而,当数据与安全 联络在一同时,众多人最先想到的是 本身 隐衷 。前一天在与朋友的聊天中无意提到的商品,第二天就浮现在自己购物平台的推举内容里;上个月方才领证结婚,立马接到各种邀约拍摄婚纱照的电话,这些都成为当代人数据泄露的典型,也让人感觉 隐衷无处安放 。
当众多人还在将数据视为 隐衷时,网络时代数据的主要性早已不停留在“个人 隐衷”层面 。关于这丝毫,有学者指出,即就是 波及数据问题的国际 流传探究,此前也只不过将数据看作 隐衷问题,将数据流动与 隐衷 掩护视为 对抗的两端 。但是,脸书的数据泄露丑闻告诉世人,数据甚至 能够影响 要害的政治选举 。而在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探究 核心探究员徐偲骕看来,此前人们关于数据的一些 意见, 忽略了数据已经成为新经济的“ 命根子”,是近乎于石油的生产性“能源” 。“数据 偏偏应该被 了解为网络时代平台资本主义的‘生产 材料’” 。人们开始意识到,数据除了通过“数据主权”来影响国家与国家中间的政治博弈,其作为核心动力的数据经济时代全面 降临 。
据统计,2011年至2016年间, 寰球移动数据流量增进了18倍 。对此,麦肯锡 寰球探究所在2016年探究估算,各种 模式的 寰球流动至少使 寰球GDP增进10%(约7.8万亿美元),其中互联网数据流量占2.8万亿美元,且数字贸易和跨境数据流动的增速将超过 寰球贸易的总体增速 。早在2014年,就有数据显示数据流动使得美国的GDP添加了3.4%至4.8%,制造了240万个 待业岗位 。
在中国,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保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威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数据”作为生产 因素 参加 调配 。
因而,从宏观而非个人 隐衷层面看,数据以及数据安全关于企业乃至国家经济进展的主要性 显而易见 。那么具体到 宏观,为什么数据 能够对现代社会的经济进展产生如此影响?在此前的探究中,徐偲骕提到,如今云技术勃兴, 固然各国政府 广泛鼓舞企业把数据 保留在当地,而不要流向境外,但是借助于云的跨境数据流动,还是 定然程度 增进了创新的扩散,这催生了新企业,而 寰球企业和个人又 能够共享数据、设计 试验和 综合 后果,这使得人们的工作大大受益,最后制造出无穷的 财产 。
当前,在 寰球 规模内,作为新兴“生产 材料”的数据,影响着政治与经济领域人类社会的 运行 。这种影响 延续不停,悄无声息,但影响力超乎大 部分人的 设想 。
无奈幸免的矛盾
数据在今日 能够制造 硕大 财产,自然也会因为利益而激发各种矛盾和争议 。一方面,经济 寰球化,以及数据流动并不需求太多成本,这些使“数据 寰球化”变得愈发不可逆;另一方面,因为“数据主权”与数据生产带来的经济价格,各国近年来纷纷采取技术 目标、出台政策法规, 指望尽可能地由自己去 主宰数据,而不是将公民的数据都上交给 寰球 规模内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即实现“数据本土化” 。
因而,跨境数据流动与“数据本土化”中间的矛盾便不可幸免地 构成了 。不过,有学者指出,这对矛盾双方并非不可调节的 彻底 对抗 。假如 能够构建 合适 本身国情的数据跨境流动 有关制度,那么还是 能够实现 自由流动与数据安全中间的 均衡 。
当前看来,如何 掩护数据安全这一议题关于各国来说,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多样性,还没有“ 标准答案”,更多的是一种自发行为 。这些自发行为,又映射出不同国家关于这一矛盾的不同态度 。
从市场价格来看,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无疑处于率先地位 。但是,从2013年“棱镜门”事件再到2018年脸书的数据丑闻,这些都使得走在网络时代前列的美国,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措施与法规备受关注 。国内已有学者指出,在特朗普 负责美国总统期间颁布的“云法案”(The Cloud Act),“是美国为 构建 寰球数据霸权所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直接服务于美国‘无限的数据饥渴’” 。
具体来说,“云法案”为美国联邦 考查局(FBI)等情报 考查机构调取境外数据提供了法律根据,假如企业不提供相应内容则属于违法 。而“云法案”只同意“ 相符资格的”且与美国政府签订行政 协定的外国政府向美国境内组织发出帮助 考查、调取数据的 申请 。
“美国主张互联网 自由,但他这种 自由并不是真正 平等的 自由 。美国 指望 自由地调取外国企业在美国境内的数据,但关于 本身并没有统一这种要求 。”徐偲骕告诉《新民周刊》 。
与美国不同,欧盟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 施行通过的《通用数据 掩护条例》(GDPR)提供了另一种国家层面 掩护数据安全的路径 。这份条例被视为“史上最严格的个人信息 掩护 标准”,其 规模不只涵盖欧盟全境,并且对与欧盟 有关的、但不在欧盟境内的第三国企业和机构同样 存在法律 效劳 。
GDPR 施行后,因为中国并不在其第三国“白名单”之中,所以对国内那些在欧洲也 占有 宽泛消费者的互联网企业带来了 硕大压力 。 部分企业开始成立专门的 应答团队,尽快使自己 相符GDPR的数据传输要求 。
此外,在GDPR的影响下,众多非欧盟国家据此 批改了 本身的数据 掩护法,以与欧盟 标准 维持 统一 。欧盟在与 其余国家中间的跨境数据流动文本通常也是由欧盟起草,这些迹象都显示出欧盟在国际上数据安全领域的话语权 。
关于这种 制约,中国应该如何 应答?2019年6月,《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 步骤(征求意见稿)》全面 加强了我国个人数据出境的 掩护 。而就在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其中第七条提出:“国家 掩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 权力,鼓舞数据依法 正当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 自由流动, 增进以数据为 要害 因素的数字经济进展 。”而第八条提出:“履行数据安全 掩护义务,负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伤害个人、组织的合法 权力 。”
再外加《网络安全法》等法规, 能够说中国当前在数据 掩护方面走在了亚洲前列 。在徐偲骕看来,国内当前面对数据安全与 自由的矛盾,正在找到一种自己的模式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不可能 彻底照搬欧洲严苛的数据新法, 积极给正在壮大的数字经济套上 枷锁,抛弃‘弯道超车’的 机会 。我们是在 遍及个人 掩护水平的前提下,竭力促成大数据作为正规经济部门的‘合法 崛起’” 。
无形的战斗
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关于数据安全的 掩护,当前国内也有不少 专一网络安全的企业在 奉献自己的力量 。 缔造于2007年的晓得创宇,就是其中之一 。从国家重大 运动的网络保障,到打击网络 欺骗,再到 掩护企业数据安全,近年来晓得创宇在 应答数据安全 要挟中积存出自己的“心得” 。
从早年互联网 遍及开始,网络病毒与黑客 袭击关于中国的网友已经不是什么新奇事 。不过在如今大数据时代,黑客的 袭击 目标不停 晋级,而大数据安全企业的 应答同样在不停地更迭 。 承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晓得创宇防备产品线总经理张永波提到一个卓著的 变迁是:用大数据来 掩护大数据 本身,正在成为常态 。
“过去可能是 蒙受黑客 袭击,数据安全受到 要挟之后我们去 补偿;现在我们会借助大数据监控,提前发现黑客的行为, 比方窃取数据,窜改信息,大规模的数据爬取 。对此,我们有一套 完全的黑客 袭击 拿获 方案, 而后 构建大数据 要挟情报库,最后实现做到提前预知 。”张永波说道 。
数据安全变得愈发主要,关于 主宰大量数据的企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永波告诉新民周刊:“过去企业发现自己的数据被窃取,会感觉自己是受害者 。但现在数据经济如此发达,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就相应变大 。假如不能 掩护好自己的 要害数据,可能还要负担相应的责任 。”
2020年10月,在桔视上线3周年之后,滴滴地图事业部在中国测绘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滴滴地图 根底数据精确率已经超过95%,并且天天新增轨迹数据超108TB 。此外,5.5亿乘客,天天还会上报数十万量级的路况事件 。1000多万滴滴车辆,天天通过桔视,成为滴滴的街景实时测绘车,并成为 主宰我国城乡高精测绘数据的主要平台 。一旦这些数据都被美国拿到,国家安全势必面临极大的危机 。
美国2020年颁布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要求赴美企业必须 承受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会计底稿审查 。这成为美国证监会SEC与中国证监会CRSC的交锋焦点 。审计底稿之所以主要,是因为审计报告里面包含了公司的主要商业 机密 。包含客户和消费者数据、董事会、中高层中间的会议纪要、内外部主要业务和经营方面的沟通文件、问题汇总、程序表格,甚至包含往来的电子邮件 。所以不难 了解,为什么企业关于 应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时候,会对事务所的 荣誉有着严格要求 。关于赴美面市的中国企业,众多都是各个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就像滴滴、boss直聘、运满满、货车帮等,一旦美方通过SEC,拿到了这些企业的全部审计底稿,就 能够去 综合出中国城乡消费 威力,进而推导中国的经济实力,更不用说关于主要部门、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因为这些 能够利用关联 综合,倒推出众多的数据 。
作为手握 硕大 根底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怎么 掩护 本身数据安全? 缺席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安全高端对话的 有关专家 提议:
一是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管控 。互联网公司应该将 波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 命根子、主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的主要数据和核心数据; 波及平台业务的公共数据、 波及大量个人 隐衷的消费者数据,进行数据资产分类分级治理 。并利用数据标识工具,针对上述数据进行自动化打标,并 联合分级 掩护策略,关于公司的海量数据进行“合法、合规、 正当”的自动化、 细致化安全管控 。
二是管控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针对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明确其在采集、传输、存储、 使用、删除等数据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安全防护要求 。
三是 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通过建设数据安全风险监控平台,预警响应数据安全风险 。基于敏感数据、策略、数据流转基线等多维度,对数据的生产流转、数据操作进行监控、审计、 综合,及时发现 异样数据流向、 异样数据操作行为,并进行告警,输出报告 。对人员、业务、系统、合作 搭档进行全面布控,进行风险 鉴别与预警,有效 遍及风险预警 威力 和风险 经营 威力,以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数据安全风险防控 。
无形的战斗在 宏大的数据世界里已然打响 。那些 要挟到数据安全的行为,越来越难以辨别,国家行为与黑客自发组织的 界线变得含糊 。 能够 预感的是: 掩护数据安全,在 将来必将会是一个频繁被 探讨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