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码农的两难处境:留不下、回不来 |
珠江路在线
2022年12月27日
【
转载
】传奇影院
|
|
“最坏的状况,大约便是2023年3月份H-1B工作签到期时,我还没找到工作,只能先回国 。” 遭逢Meta史上最大规模裁员的码农李桦说道 。
11月9日被裁,歇息一周后开始找工作的李桦,一面投简历一面找身边朋友帮忙内推,但得到的 论断是,市场上的科技大厂中,还有HC(人员编制)的公司已经很少了 。
今年冬天,整个硅谷,寒意刺骨,尤其是在11月,推特(Twitter)、Meta(原Facebook)、亚马逊、谷歌、惠普、思科这些科技巨头们,都成为了裁员潮的主角 。
外部 情势急转直下,这场风暴 核心的海外华人, 未免思量退路,动起回国的念头 。
曾经,硅谷的技术人才在国内有过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国内互联网公司不惜 所有代价去硅谷“抢人” 。海归回国,一般带着国外的模式和率先技术,以换取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快实现“ 财产 自由”的机会 。
回忆过去互联网高速进展的20年,海归回国 经历了三波浪潮,从早期的创业 开荒、到加入明星独角兽当职业经理人,进展至今已经“下沉”至各个层级 。
但是,时移世易,国内互联网大厂 使用的主流技术和海外差距也越来越缩短,海归的稀缺性和不可 代替性正在 减弱 。最 要害的是,国内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模式创新 遭逢瓶颈,资本无序扩张的时代走向 闭幕 。
一位回国后曾从互联网风口上跌落的“淘金者”称,在当下看国内市场的机会,“无序的扩张时代 结束了,人才会流向真正有价格感、 能够实现个人成长的去处 。”
光环褪色后,海归回国进展也要进行价格重估,寻觅新的“应许之地” 。
裁员潮下的硅谷华人:
两周投五十多封简历,
只收到了两个回复
裁员潮下,硅谷华人深陷 徘徊与焦虑 。依据裁员追踪机构Layoffs.fyi的追踪数据,截至12月23日,2022年 寰球科技公司至少裁员了15.24万人 。
面对裁员危机,相较于经济压力,最让硅谷华人头疼的是身份问题 。11月9日上午收到Meta裁员邮件后,张萱歇息了一段 工夫,梳理清晰 离任事宜,就开始把精力放在找工作上 。工作签证的宽限期,就像悬在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在硅谷的华人,大多持有的是H-1B工作签证,被裁掉的员工,从最后一次 领取 离任金算起,假如不能在规定的60天期限内找到新工作,可能会被驱赶出境 。
张萱提到,Meta裁员后,会给到员工两个月的赔偿,最后一次薪水发放 工夫是在明年1月,也便是说,持有H-1B签证的最后宽限期是在明年3月 。她必须要在4个月内找到 能够提供工作签证的工作,不然就得另寻 前途 。
真正开始投简历后,张萱再一次体味到了市场行情的严重 。她特意避开了11月的感恩节假期,在12月开始高频投简历,两周 工夫里,她精准投递了五十多封简历,但最后惟 唯一两家小公司有回复 。
李桦也面临着 类似的处境,11月被裁后歇息了一周,接下来天天睡醒之后,不是投简历,便是找内推,但 适合的机会很少,她 心坎已经做好了找不到 适合工作就先回国的心理 预备 。
固然考量回国,但李桦向来没敢把回国当作第一 取舍 。这些海外华人们也清晰,现在 即便回国, 待业也并非那么容易 。
一方面,国内互联网行业早已不似前些年的 横蛮 成长,大厂也在降本增效,市场机会相较前两年在缩减,回国也不 定然能收到中意的offer 。另一方面,中美职场环境存在 定然差别,回国兴许还需再一次适应 。
李桦的 担心不无 情理,2022年,受宏观经济环境、疫情延伸、 部分地域 摩擦等因素影响,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们向来在 踊跃缩减 开销、削减经营成本, 千方百计 遍及经营效率 。海外归来,关于国内市场的不 相熟,也使得海归的独 特点成为弱势 。
当下海内外大厂,都已 通过了跑马圈地的蛮荒时代,海归人才正面临着两难处境 。
曾经的“黄金时代”:
人回来了,房子也回来了
人力资源专家朱聚鹏对深燃总结道,大约2015年之前,回国创业是海归精英们的主流 取舍 。2015年之后, 伴随移动互联网独角兽的涌现,海归精英们更 偏袒于进入风口上的明星独角兽公司做治理层,这 象征着实现“ 财产 自由”的机会更大 。
在那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早已开始不惜代价、不惜成当地去硅谷挖人,公司一把手、高管更是亲自上阵 。
2018年4月,真格基金曾在硅谷办了一场 交换酒会 。刚加入真格的前谷歌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CMO)蒋为亲自主持了酒会,来到现场的都是谷歌、Facebook、Uber的一线技术精英 。中国投资人激情又 充斥张力的 报告中所 形容的中国的互联网欣欣向荣的 景象,给在座的华人心里埋下了“种子”:回国,投入中国互联网的浪潮 仿佛才是更加 迷人的职业 取舍 。
当时还在Facebook的李彦也发现,2018年左右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开始 风行去硅谷办 应聘会,甚至公司 独创人会亲自到场招人 。他便是那年在一次 应聘会上见到了小红书的 独创人 。和Facebook在他所在的8年里不停扩张乃至于臃肿不同,这位年轻的 独创人直接在现场和他谈产品构想、并邀请他一同 开荒 。
几乎同期,小红书的高管也 积极找到了在Pinterest工作的王磊 。王磊2012年博士毕业于纽约大学,师从查找引擎领域专家Torsten Suel 传授 。刚一毕业就加入了Facebook的 根底架构团队,是团队中为数不多的华人工程师 。当年博士刚毕业的他就 参加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图数据库服务 。但 匆匆地,硅谷“躺平”的生活也让他心生倦意 。
他刚向身边的朋友 透露了想回国看看的 志愿,没想到很快一些国内的科技企业就拿出了三顾茅庐的 姿势,这让王磊有点“受宠若惊” 。
独创人、CEO亲自上阵招人是 打动众多硅谷技术人才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中国的“独角兽”们给出的 丰富回报也是吸引人才回流的主要筹码 。
那几年, 抢夺海归人才最凶狠的当属字节跳动 。2018-2020年间TikTok在海外攻城略地,竞对Facebook成了抢人的首选 。在TikTok疯狂抢人时 取舍离开Facebook加入TikTok的林秋,拿到了一笔不菲的期权 。看着TikTok不停攀升的DAU,林秋宛然坐上快车,有了心跳加快的觉得 。
2016年,延续2年抽不中H-1B签证的长空正在 经历职业生涯的低谷期 。他从北大毕业之后,前往卡耐基梅隆大学深造,之后进入谷歌工作,他便 信念留在美国,甚至为此卖掉了深圳的一套房子 。就在他 烦恼不已的时候,国内的不少企业都抛出了橄榄枝 。
在刚组建的抖音团队、蚂蚁金服等一众机会中,一家刚面市的头部在线教育公司以数量不菲的期权俘获了他 。在房价开始飙升的深圳,这笔期权的价格相当于深圳市 核心的一套大平层,那种觉得就像原地 腾飞 。人回来了,房子也回来了 。
固然,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还不只仅在于此 。相比海外成熟的大厂里 循序渐进的工作和生活,回国之后李彦又找到了久违的“创业”的觉得 。
在和小红书聊完后,李彦就来到了上海 。事实上,看国内机会时,他还同时聊了抖音、快手,也去实地走访过 。但这两家正在捉对厮杀、不计成本扩招,办公室都布满着一股硝烟味 。他不喜爱这种 鱼死网破的 空气 。小红书创业 空气 浓重,业务也处于 回升期,成为他回国的第一站 。
加入小红书之后,李彦马上被授权负责了几个重大的技术 名目,从头开始 取舍技术路线、设计 方案 。比起在Facebook拧螺丝的状态,这样的工作更让他觉得到有价格 。
长空同样也在回国后 感想到了国内公司关于技术人才额外的 重视 。加入这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之后,公司给了他很大的空间,让他负责从头搭建公司的音视频体系 。为了容易长空照应父母,公司甚至在长空的老家深圳新设了研发 核心 。“在谷歌,时常会 嫌疑自己的价格,觉得自己再 奋力也只能给平台加成0.1%;但在国内,我所做的 事件关于整个平台的进展至关主要 。”
远去的 繁华:
一夜中间,期权全成了废纸
随着回国海归数量 延续攀升,海归早已 渗透进互联网行业的各个层级,一些海归们的预期,开始落空 。
一位延续创业者曾对深燃提到,2017年就像是互联网创业史的一个转折点,O2O是互联网时代最后的疯狂,共享单车的最后 终局是一地鸡毛,社区团购也以亏损告终 。从这之后,资本对互联网的模式创新 热诚就 匆匆褪去,尤其自2021年以来,政策关于资本无序扩张 加强管控,降本增效 匆匆成了大厂 要害词 。
长空关于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体味颇深 。在线教育赛道融资金额不停攀升,烧钱力度不停加大,但 所有都在2021年7月戛但是止 。资本的无序扩张下,在线教育 遭逢前所未有的整顿 。
一纸“双减”令下,在线教育巨头们股价一夜暴跌,长空的股票期权成为废纸,资产缩水98%,“ 财产 自由”的 妄想 霎时落空 。
在美国工作六年后,Max上一年 取舍回国,在面试国内岗位的过程中,他 匆匆 感想到,海归的优势越来越不显而易见 。
Max接触过大厂,但被明确告知至少一年内,对应的岗位没有转为治理层的机会,“海外工作几年后回国,假如 无奈转为治理层,以后可能会越来越被动” 。最后,Max抛弃了进入互联网大厂 。
曾经,国内互联网公司疯狂挖海归,是看中了海归精英们在海外积存的技术 教训 。王磊回忆,七八年前时,国内互联网业务高速进展,能显而易见看到国内的一些公司 根底技术相比海外有着卓著的差距 。最典型的是后端领域,存储、数据库、 分布式系统等技术,相较之下要弱众多 。“那个阶段大家挖人更多是为了补课, 补偿 根底短板 。”
进展至2018年到2019年前后,国内互联网行业AI人才,尤其是算法人才紧缺 。以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行业发烧友为例,当时在内容 散发领域的比拼加剧,背后实则也是技术的比拼,在内容 散发、推举算法方面挖起了Facebook和谷歌的墙脚 。
但是,2020年后国内外差距逐步补齐,国内 宏大的消费者数据量让互联网公司 磨难了技术,海归的溢价没有那么高了 。
资本无序扩张的时代正在 闭幕,技术差距缩短后的 教训优势也在消逝,海归回国的 繁华时代正在远去 。
退潮时,海归们如何坚守与突围?
降本增效大背景下,海归们 即便回国,也只能开始进行价格重估,再一次 对待市场上的机会和 取舍,寻觅新的“应许之地” 。
抛弃谷歌的百万年薪,李杰上一年4月回了国,打算给自己一到两年的 工夫 相熟国内的职场 。
一开始,他先面试了自动驾驶、游戏等领域的几家公司,最后在朋友的内推下,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原本寄 指望于 能够赶上高速成长 工夫,但 后果还没等来高速成长就只能一次再一次调方向 。
“创业公司反抗风险 威力较弱,当外部环境浮现丝毫 变迁时就需求大调整”,李杰提到, 因而,上一年底时,回国不到一年,李杰就跳槽进了深圳Shopee 。当时Shopee正在逆势大规模扩招,周末都会有 应聘专场,而且凭借“钱多事少、没有996”,吸引了众多码农,也吸引了李杰 。
但是,“当时扩招有多猛,今年裁员就有多狠”,李杰所在的小组,最后被裁得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只能思量起备选项 。
通过这一年对市场的 视察,他发现,小公司可能风浪一来就倒下了,抗风险 威力 比较弱;互联网大厂一般业务拓展得快,裁员也快,以往会奉行“ 大力出 奇迹”,投钱多尝试,现在为了降本增效,正在大幅裁撤边缘业务,进展策略趋于 传统 。
现如今,李杰的 现实 取舍是去一家业务稳步成长而不是被资本推着走的平台,这种平台既处于成长 工夫,底盘也 比较稳 。“惟独在 绝对 巩固的环境中,人 能力松弛下来,真正静心做 事件 。”市场环境不乐观,他还在寻觅这样的机会 。
亲历了在线教育泡沫破裂,靠股票实现 财产 自由的预期落空后,长空于上一年10月底加入了小红书 。此前的 经历让他在 取舍机会上变得更加慎重,也更加看中一个产品所制造的 实在价格 。
据《晚点LatePost》报导,截至2022年8月,小红书APP月活跃数据同比增进34%,也是目前为数不多消费者数增速依旧超30%的互联网平台 。
在长空看来,和资本无序扩张下的在线教育行业不同,小红书自2013年成立,在进展了七八年后才以生活攻略的定位走入大众 视线,在互联网最疯狂的年代这家看起来进展 安稳的公司,在互联网寒冬下依旧成为少有的维持高增进的公司,“维持高增进,表明这家公司既不似初创公司普通 软弱,具备下行周期的抗风险 威力,但组织上它又不像大厂普通臃肿,个人进展空间更大 。”
“小红书社区在近几年不停破圈, 时常会听到消费者说‘遇事不决小红书’,这 象征着产品价格真正被市 场合认可 。”长空 综合称 。
王磊也觉得到时代变了,在收缩的市场环境中,他的预期也变得更加明确——在一家有增进的公司实现个人成长 。
加入小红书三年之后,他成为了 根底架构技术部门的负责人 。他认为,在一众互联网独角兽中,小红书作为一家晚熟的公司,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业务方向,关于资深的人才都有着更多值得探究的空间 。
“回国三四年, 经历了从头开始搭团队,干了不少开疆拓土、打地基的 事件 。相比待在成熟的大厂,这是一条看起来更辛苦的路 。但这里的每一步都是踏实的、有 挑战的、前进的,这对我而言便是最大的 收成 。”王磊为自己当年的 取舍感到庆幸 。
职场没有真正的安然,尤其在海内外都处于降本增效的环境下,海归们做职业 取舍时也在不停 衡量 。但 能够看到的趋向是,资本和人才都在流向真正有价格的领域 。惟独真正制造价格, 能力立于不败之地 。
*题图及文中配图 起源于pexels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桦、张萱、长空、李彦、王磊、林秋、Max、李杰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