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猜歌名真能赚到钱吗 记者调查“提现软件圈套”

珠江路在线   2021年10月20日  【 转载 】法治日报 

  本文标签:猜歌名,赚钱

  ● 大 部分提现软件都存在 虚假宣传、 夸大宣传的问题,引流盈利才是软件公司的真正 目标,大量消费者 根本 无奈提现, 花费大量 工夫却得不到任何 嘉奖

  ● 一些提现软件在 使用过程中还会诱导消费者分享,或通过一些页面设计“ 目标”,让消费者无意识地下载插件或跳转页面

  ● 假如提现软件宣传的提现条件激发消费者 误会从而 疏导其下载,而这款软件在实际 使用时却 无奈实现提现 性能,则可能涉嫌 虚假宣传或者 虚假广告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杨蕙嘉

  北京市 旭日区的刘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 时常上网刷短视频 。今年4月,她无意间看到一条“听歌猜剧,轻松赚钱”的短视频广告 。出于好奇,她下载了这款名为“点点猜歌”的软件, 实现 使命后 顺利提现0.9元,后来她天天花2个小时在软件中答题,等 实现 使命 预备提现时却发现,提现要求蓦地 遍及至“猜对5000首歌” 。

  自己是不是被骗了?刘女士在网上提出了 疑难,随后发现很多人都有 类似 经历,一些人称之为“提现软件 陷阱”——看似答题越多赚钱越多,但 使命难度越做越高,且始终 无奈提现 。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 考查发现,像“点点猜歌”这类号称“答题赚钱”“猜歌赚钱”的软件还有不少,它们一般打出“ 微微松松赚钱”“新人下载即可 获得大额红包”“不看广告也能赚到钱”“提现到账无门槛”等广告语,吸引人们下载App答题、做 使命 。不少人 花费大量 工夫在上面,最后 根本 无奈提现或仅能提现几元钱甚至几毛钱 。一些人大呼: 受骗 。

  提现 性能 言过其实

  引流盈利才是 目标

  天津的蔡先生和刘女士有一样的 经历 。他告诉记者,下载“点点猜歌”后,其 使命显示“延续登录10天,天天猜对80题就 能够提现300元”,但等满10天做完 使命 预备提现时,“点点猜歌”又提出要“猜对5000首歌” 能力提现 。蔡先生 果断卸载了该软件 。

  那么,“猜对5000首歌”是不是就真的 能够提现呢?

  “ 根本就不可能提现 。”来自北京大兴的肖女士说,她费尽 含辛茹苦答题做 使命,“点点猜歌”答题的 使命越来越难,到第4700个左右的猜歌环节时,开始浮现泰语等非中文歌曲,还有不少题目没有正确答案 。 实现5200首歌时,软件显示已达到猜歌数量上限,但仍 无奈提现 。

  肖女士告诉记者,她马上 联络“点点猜歌”软件的客服 。客服 示意,该软件后续版本还在开发中,当前没有解决 步骤 。“也便是没法 实现提现, 根本便是骗人的,骗取流量, 浪费消费者的 工夫 。”

  今年国庆假期,记者依据刘女士的指引,在手机 利用市场查找“点点猜歌”软件,发现该款软件已经下架 。而10月18日记者再次查找时,发现一款名为“点点猜歌-领现金”的软件 能够下载 。刘女士告诉记者,“点点猜歌-领现金”和“点点猜歌”的外观、图像都差不多,广告、玩法也 类似 。

  在“点点猜歌-领现金”的软件评论中,两极分化严峻,有评论说“十分好玩,几百多块钱一下子就提现了”“猜歌类游戏 训练大脑,一款超好用的软件,快来下载吧,益智健脑”,这些评论均打了5星;也有评论说“不行的, 提议别下载,永远不得不提0.3元, 根本提不了多的”“太差了,说好5天做好 使命就 能够领到300块钱,我做 使命做完了没领到”,这些评论均打了1星 。1500多条评论, 均匀分为2.5分 。

  实际上, 类似的做 使命、答题提现软件还有不少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中看到不少“看小说提现”“听歌提现”的广告以及博主推举视频,大多配文“赚零花钱了,操作 容易,快去试试吧” 。

  在手机 利用市场,记者搜到多款猜歌提现软件,如“猜歌达人秀”“猜歌大神”等 。这些软件的评分多在1至2分左右,评论区中充斥着“ 无奈提现”“骗子软件”的差评 。

  记者 考查发现,手机提现软件重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软件 本身为消费者提供 本质性服务,提现作为引流的 从属 性能,吸引消费者下载 使用软件,这类软件通常是较为知名公司的产品, 能够提现,然而金额较少,与其广告宣传并不相符 。例如“番茄小说”以提供免费小说浏览为重要服务内容,有消费者 示意在看了700多个小时后仅提现15元 。

  “ 固然提现的金额与广告相差甚远,然而自己 使用的初衷是看小说, 因而没有感觉被 诱骗, 使用体验还是 能够的 。”一位消费者说 。但也有消费者因提现金额与预期相差较大而感到不满 。

  第二类是软件仅以提现为 目标吸引消费者,消费者通过不停地做 使命、游戏和观看广告 实现时长来赚取提现金额,积存到 利用规定金额时再提现 。但消费者 广泛反映 无奈 顺利提现: 实现一项 使命后,这类软件会不停 遍及提现要求 。

  据记者 视察,大 部分提现软件都存在 虚假宣传、 夸大宣传的问题,引流盈利才是软件公司的真正 目标,大量消费者 根本 无奈提现, 花费大量 工夫却得不到任何 嘉奖 。

  明星代言真伪难辨

   虚假宣传诱导广告

  据了解,一些提现软件在 使用过程中还会诱导消费者分享,或通过一些页面设计“ 目标”,让消费者无意识地下载插件或跳转页面 。

  一位 使用过多款提现软件的网友“深藏blue”说,提现软件在 实现 使命过程中会充斥大量广告,且有很多诱导广告,例如在屏幕上浮现 虚假的关闭页面选项,消费者一旦触碰就会自动下载广告中的软件 。

  “深藏blue”说,其最初相信提现 实在性的缘由有两个:一是有的软件刚开始 确切 能够提现, 比方提现0.3元;二是界面上方会不停地浮现“×××(消费者昵称)提现500元 顺利”的弹幕 。“现在想想,这都是软件企业的套路,其盗用消费者微信头像做 虚假宣传 。”

  在“知乎” 有关问题下方的评论中,记者发现,有很多消费者都在 实现1000至2000首歌曲猜题或 定然量的 使命后发现不能提现,评论中没有 顺利提现较大金额的状况 。

  记者在 考查中 留神到,一些提现软件不乏由明星代言,但代言的真伪有待 验证 。

  天津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 原来是不太相信提现软件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但看到明星代言后,感觉有 定然的可信度 。他下载了一个看视频广告的提现软件,不停地做 使命, 使命要求也不停 遍及,后来要求看9.8万个视频广告 能力提现,这让他幡然 觉悟:自己永远吃不到这份“免费午餐”了 。

  多位受访者说,一些不良软件开发者打着“休闲赚钱”的名义,利用消费者渴望轻松赚钱的心理,用 夸大的宣传语或诱导式的广告引人下载软件,骗取下载量和流量, 指望 辽阔网友擦亮双眼,切勿 受骗 行骗 。

  行政部门监管处罚

  情节严峻或构犯罪

  8月30日,新浪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官方微博“黑猫投诉”公布信息显示,平台上与“提现” 有关的投诉有近20万单 。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段英子直言:“假如提现软件宣传的提现条件激发消费者 误会从而 疏导其下载,而这款软件在实际 使用时却 无奈实现提现 性能,则可能涉嫌 虚假宣传或者 虚假广告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治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 性能、 品质、销售状况、消费者评介、曾获荣誉等作 虚假或者引人 误会的商业宣传, 诱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 虚假交易等 模式,协助 其余经营者进行 虚假或者引人 误会的商业宣传 。违反者,由监督 审查部门责令 停留违法行为,并处罚款,情节严峻的 能够 撤消营业执照 。属于公布 虚假广告的,按照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 使用的商品或者 承受服务的 实在状况的 权力 。诱导分享、诱导下载以及 虚假宣传等作为商家的营销 目标,假如是隐瞒 实在状况, 诱骗消费者,或违反消费者 权力 掩护法,消费者 权力受损的,可向服务者要求补偿 。”郑宁说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传授、亚太网络法律探究 核心主任刘德良 综合说,从广告法角度来讲,一些提现软件提供所谓的产品服务是 虚假的,违反广告法规定,组成 虚假宣传,工商主管部门 能够对其进行监管,进行相应处罚;从合同法来讲, 虚假宣传的内容若组成合同条款,且商家不以履行合同而以欺诈为 目标,则可能组成合同欺诈,消费者既 能够主张其负担违约责任,也 能够要求解除合同,补偿损失;从消费者 权力 掩护法上来讲, 虚假宣传欺诈组成 进犯消费者知情权, 部分可能组成 进犯消费者的 取舍权,消费者 能够起诉;从刑法角度来讲,若组成合同欺诈,其中不以履行合同为 目标,单纯诱骗消费者的状况,严峻者可能组成刑法上的合同 欺骗,可 查究刑事责任 。

  针对手机 利用市场中一些软件以“提现”为噱头, 诱骗消费者,为软件引流的 景象,郑宁 综合,重要缘由之一是该类违法 情景很多, 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二是该类违法行为成本低、收益高,利益驱动使得这种 景象难以管制杜绝 。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提出 疑难:关于这类提现软件,手机 利用市场平台难道没有监管责任吗?

  对此,刘德良 示意,从法律上来讲,通常状况下平台没有 积极监管的义务,然而针对屡遭投诉的提现软件,平台应采取相应措施,查证属实则可采取要求被投诉软件下架、 制约被投诉软件进入 利用市场等措施 。若针对屡遭消费者投诉的软件,平台拒不履职,则需负担相应责任 。

  同时,刘德良说,从机构监管层面来看,无论是工商监管、广告执法机关监管还是平台内部监管,面对提现软件换“马甲” 反复上架的状况,都存在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 。若想 铲除这种 景象,刑法介入是有必要的 。 只管关于单个消费者来讲,提现软件涉嫌 欺骗的金额不多,但涉嫌 欺骗的人数很多,也可能组成合同法上的 欺骗 。一旦组成 欺骗,公安机关介入,将其作为刑事案件 解决, 查究 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可能是最有震慑作用和最后的 目标 。

  郑宁 揭示,在 滥竽充数的手机 利用市场中,针对提现软件 虚假宣传、诱导下载的 景象,在有关部门 加强 标准整治的同时, 辽阔消费者也应擦亮双眼 。要 躲避“天上掉馅饼”的心理,面对 引诱镇静 综合,防备掉入 虚假宣传的陷阱, 免得 浪费 工夫为不良软件 奉献流量 。遇到侵权行为时,消费者应该 果敢地通过12315等平台 踊跃维权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