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争夺未来话语权 手机芯片混战升级 |
2014年4月30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联发科,英特尔,高通 |
芯片的竞争正在走向台前,它 向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强烈 。
4月23日,芯片厂商联发科在北京 宣告其新品牌策略——制造无限可能(Everyday Genius) 。和以往“闷声赚大钱”的 姿势不同,联发科这一次 积极讲起了“品牌”故事 。
事实上,无论是英特尔的“intel inside”还是高通的“骁龙”,越来越多的B2B公司开始 重视品牌的打造,而联发科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能手机的 遍及和中国手机厂商的崛起 。
“联发科成立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随着客户 状态和 构造的转变,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晓得联发科产品差别化的地方,甚至有时候要让终端用户晓得我们这些新技术,从而 加强客户在产品的品牌溢价 威力 。”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章维力对《第一财经日报》 示意,从最初的 寻找者,到推出差别化的四核、八核产品,联发科正在转变 。
相比之下, 占有良好“出身”的另一家芯片厂商高通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也日益加大 。从2010年起,中国区便第一次成为高通收入最高的市场,占到公司营收总额的29% 。而这个比例在近两年依旧 接续 回升 。
乏味的是,英特尔 仿佛也对手机芯片虎视眈眈 。这个PC芯片巨头方才 宣告了其雄心勃勃的平板芯片倍增 方案,该 方案将协助英特尔 加强生态系统的 构建,以更好地切入移动芯片领域 。
在这个迅速 变迁的市场环境中,固有的格局正在被 攻破, 仿佛谁都想成为手机芯片的霸主 。但在站上鳌头之前,它们必须 打破固有的商业模式 。“屌丝”联发科 是不是逆袭,“高富帅”高通、英特尔 是不是 承受“屌丝”的活法?这些都有待 工夫见证 。
互踩地盘
事实上,无论是率先者高通,还是后来者联发科,它们都在觊觎对方的市场,并拉开了互踩地盘的大幕 。
在新品牌公布会上,章维力对记者 示意,之所以提出“超级中端市场”的概念,便是 盼望产品线 可以 扩大到各个产品类别,包含中高端 。“我们的产品会用宽众布局的策略来拓展更广的产品线,而这一策略将 遮蔽80%的产品分类 。”
显然,联发科并不满足于当前的市场,它 盼望 获得更多的客户 。
联发科的优势在于性价比和对市场的 快捷 反响 。它在8年前推出的“Tunkey”(交钥匙) 方案,让复杂的手机设计和制造过程简化为“一块芯片+几块主板=无数款手机”的链条,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出货速度催生了大批中国手机厂商 。联发科由此在 性能机时代大获 顺利,但同时也背上了“山寨”这个毁誉参半的名号 。
彼时,联发科的众多客户是白牌的代工厂 。他们从小品牌和渠道商处接到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单子,在几天内就能 实现组装和交货 。一个代工厂, 起码甚至 惟独要20万元就能周转 。寄望这些工厂来冲击高端,显然是十分不 事实的 。
进入到3G时代,联发科一度没能及时跟上招致业务和产品跌至谷底,但是从2011年开始,两年间就靠着惊人的产品更新速度再一次回归,并成为了高通最大的竞争对手 。
依据联发科在今年1月公布的财报,2013年,其营收为1360.56亿元新台币,超过其2009年1155亿元新台币的历史高点 。联发科2013年的净利润为274.85亿元新台币,上一年为157亿元新台币,营收创下公司面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
此外,联发科还将 眼光抛向了高通的大本营——欧美等发达市场 。
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 示意,联发科规划了“立足亚洲,放眼 寰球”的企业 策略,亚洲和中国 依旧是联发科最主要的市场,联发科要 猛攻住这个市场,但同时也在向欧美地域 扩大业务 。为此,联发科在美国圣地亚哥成立了分公司,在瑞典设立了 寰球营销 核心,当前在 寰球设立了22家分公司 。其中,瑞典营销 核心的负责人Johan Lodenius曾是高通CDMA技术的营销高管 。
关于联发科的 行动,高通显然不会 作壁上观 。2011年12月,高通首次对外介绍了QRD解决 方案,并推出了骁龙S1系列的两款芯片组 。这几年来,为 应答联发科的产品速度,高通也在不停加速QRD的速度 。
在业内看来,高通的策略 依旧是 猛攻高端,但同时要通过QRD 浸透联发科的中低端市场,打乱联发科的阵脚 。
高通 策略和 经营高级副总裁比尔·戴维森在今年2月 承受媒体采访时 示意, 盼望让大家把QRD的 方案从 名目转到高通的策略上来,而QRD的策略便是面向新兴客户和入门级产品,并将加大投入 。
一个 乏味的 事件是,高通副总裁和首席营销官曾 冷笑联发科推出八核产品是一件“ 愚昧的事”,“不是说把八台除草机引擎装在一同就能变出一辆八缸法拉利的” 。但在今年2月MWC大会上,高通却也推出了八核芯片,并解释只不过为了适 利用户的需要 。
手机芯片领域可能还存在另外一个搅局者英特尔 。英特尔是PC芯片龙头,但由于 策略失误错失了移动芯片的良机 。现在,英特尔开始拉近与深圳白牌厂商的 间隔,以实现2014年4000万台平板芯片出货量的 指标 。
可以看出,新任CEO科再奇十分看重英特尔在深圳再一次塑造的这条生态链,它不惜通过高额补贴来吸引更多的合作 搭档 。PC时代,英特尔正是用这种 步骤 战胜了AMD 。上一年11月,英特尔某高管在财务 综合师会议上曾暗示,合作 搭档在采纳了英特尔最新的移动芯片产品之后,若比采纳ARM架构的制造成本更高,那么英特尔将会为合作 搭档补贴高出的成本,甚至会为设计的成本买单 。
抢夺 将来话语权
事实上,无论是出于营销的 目标还是产品开发 教训的积存,智能手机的竞争已 通过了单纯比拼性能和参数的阶段,关于联发科和高通,甚至是英特尔,如何揽住更多的客户是首要的 使命,更多的客户代表着更大的话语权 。
市场调研公司IDC在今年2月的报告中指出,2014年 寰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估计将增进19.3%,低于上年的39.2% 。在北美和欧洲等智能手机成熟市场,今年的增幅将仅为单位数百分比 。智能手机市场今年的增幅将主要来自于报价低于150美元的 设施,以及新兴市场 。
依照联发科首席营销官Johan Lodenius的说法,当前手机市场是两头重、之间轻,即高端和低端的手机都有不错的用户基数,反而之间略显 难堪 。但从 寰球趋向来看, 将来中端市场将成为主流,占领80%以上的份额,而高端和低端各占10%左右的份额 。
高端市场放缓的缘由之一在于,发达国家市场逐步饱和, 经营商迫于各种压力开始削减补贴 。在补贴削减或者没有补贴的状况下,高价手机将不会有那么大的市场 。
而低端市场的收缩缘于用户更高阶的需要 。华强电子产业探究所手机和电子行业 综合师潘九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示意,低端市场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而新兴市场以往以山寨和白牌产品为主,随着经济进展,新兴市场的用户也开始 萌发品牌意识 。
“这也是联发科提出‘超级中端市场’的缘由,即满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辽阔中低阶消费的 晋级和品牌化的需要 。”潘九堂说 。
至于高通,高端市场是其主要战场,但面对逐步放缓的高端市场,高通也只能考量将 部分精力放到中低端市场上,而4G窗口也给了其更好的机会 。
高通并未将“64位” 彻底于“高端市场” 。此前高通公布了骁龙615/610 解决器同样 支撑64位, 支撑LTE双卡双通及 寰球模,满足中国市 场合有需要,而最早公布的骁龙410 解决器,是高通首款 支撑64位的芯片组, 支撑双SIM卡和三SIM卡, 支撑北斗,面向千元LTE手机 。 可以说,在千元市场上,高通也有和联发科正面交锋的实力和机会 。
此外,另一个崛起的领域让联发科和高通只能 重视英特尔这个对手 。
固然英特尔第一季度的业绩显示出它大多数的营收仍来自于进展速度逐步下滑的PC业务,但从近期一系列的动作来看,英特尔很可能会成为高成长可穿戴技术领域的率先厂商 。
在上个月底,英特尔对外 宣告已经收购了总部设在旧金山的抢手可穿戴技术公司Basis Science 。英特尔在一份书面申明中 示意,“Basis Science是可穿戴健康追踪 设施市场的领导者,收购这家公司让我们得以即将进入这一市场 。随着我们加速在可穿戴 设施市场的开辟 步调,我们将 构建产品公布的 根底架构,这些产品 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有用性和价格 。我相信两家公司的资源和技术 交融在一同,将让我们在 将来的竞争中占领更有利的位置 。”
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看来,英特尔在国内市场的终极 指标并 不仅是平板市场,而是 盼望与ARM平分 将来的移动芯片市场 。他说:“一旦英特尔的4000万平板倍增 指标真的实现,其X86 解决器便在Android终端中占领一席之地,软硬件生态得以 构建起来 。届时,英特尔可能会像ARM一样对外授权内核, 而后再凭借晶圆厂的优势对合作 搭档进行 支撑,以进一步掠夺ARM的市场份额 。”
无论 怎么,联发科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向 。
谢清江认为,实际上我们不应该局限于看现在,由于这个行业在不停地 扩充,包含物联网、可穿戴 设施,还有众多 利用开发公司,它们的成长是十分快的,并且数量是 硕大的,可能都是成千上万戒者更大量级的,所以我们不 可以局限于看现在有限的手机的厂商 。
“穿戴式产品,我们自己大约量产 工夫在今年第二季底或第三季度 。”联发科无线通讯事业部总经理朱尚祖对记者 示意,不同的客户对可穿戴的 了解不同, 盼望做成什么样子、产品配合什么 性能浮现,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需要,客户量产的 工夫最快应该是在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