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视趋向寡头化 中国厂商如何进军海外 |
珠江路在线
2015年3月17日
【
厂商
】 编辑:
james
浏览次数:
|
|
对于整个电视行业而言, 2014年是一个不太幸运的年份, 在经过了连续多年的高速成长之后, 中国电视市场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而更加不幸的消息是, 市场机构奥维咨询预测2015年中国彩电的销量为4429万台, 相对2014年还将同比下滑1.8%, 也就是说各大电视企业还将面临市场紧缩、销量下滑的不利局面, 或者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刺激扩大市场。
在2014年, 针对中国电视市场总量下降的局面, 很多家电厂商拿出了不同的方案来应对, 如黑电白电搭配布局、进军智能家居市场等等, 但是毕竟这些很难从根本上改善问题。 如何在国际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份额才是更为重要的。 根据很多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 近几年如海信、创维等国内品牌电视厂商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 不过在全球市场方面, 依旧是传统的日韩知名企业占据着主流, 国内厂商依旧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在海外市场, 韩系及日系品牌依旧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外根据知名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的报告显示, LG、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电视厂商在上两个季度表现依旧抢眼。 尽管全球整体市场在缩减, 但这三大品牌电视的出货量呈增长态势, 与2013年相比市占额平均增长11%, 高于市场平均值。 三大电视品牌2014年的电视面板采购量达到了全球总电视面板出货量37%, 超过了三分之一, 而DisplaySearch还预测这三大电视品牌厂商2015年电视出货量将比去年增长16%, 对液晶面板采购的需求量将占总供应量的42%。
TCL、海信等厂商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在液晶电视行业, 在面板短缺情况下能够掌控面板供应的厂商必将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 而在面板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能够低价买入面板的厂商也可以降低成本, 从而提高利润。 而相对供过于求, 电视厂商更偏爱供应短缺, 因为供小于求可以刺激消费者快速购买;而若供过于求, 价格快速下跌, 消费者便会将购买推迟, 以便等到更低的价格。 目前在全球范围来看, 电视行业已经有了“寡头化”的趋势, 大厂商可以掌握到更多的面板资源与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扩张海外市场呢?
在获得更大市场占有率之后, 这些“寡头”们将拥有更多支配液晶面板资源的能力, 并且可以主导并影响面板供应分配, 并且拥有更低的采购成本。 与此同时, 面板厂商也乐意支持他们, 因为液晶面板厂商需要寻求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 而非支持小规模的电视厂商。
2015年全球前三大电视厂商(三星、LG电子和索尼)的面板供应分配
数据来源:IHS DisplaySearch LCD电视价值链及分析季度报告(Quarterly LCD TV Value Chain & Insigh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