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戏越来越“诱人” 是时候建立防沉迷机制了 |
珠江路在线
2018年6月12日
【
厂商
】 编辑:
james
|
|
原标题:游戏越来越“诱人”, 是时候建立防沉迷机制了
当技术降低了诱惑的成本, 增加了诱惑的吸引力的时候, 社会还需要更高的运行规范, 如建立更严格的防沉迷机制。
对游戏的批判, 已是老生常谈, 最近又有公益律师在征集沉迷案例。
就沉迷游戏现象来说, 客观地讲, 包括游戏在内的玩物, 只是一个外因。 家庭教育因素、个人性格、甚至大脑生理特征, 才是内因。 社会总是充满诱惑, 淘汰机制始终存在, 游戏也是淘汰机制的一部分。 很不幸, 一部分人就成了被淘汰者。
不过,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技术飞速发展、市场机制发达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下, 值得讨论的问题是技术发展对这类沉迷物的影响, 以及对于社会的影响。
电子游戏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这种沉迷之物的强度。 如今, 在市场机制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推进下, 这种诱惑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 技术使得诱惑的成本降低。 以前玩游戏要游戏机、电脑以及场地, 而现在一部手机足矣。 手机不但降低了游戏设备的成本, 而且, 手机游戏是针对碎片化的时间设置的, 只要心念所至, 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玩。 而一旦开始, 就很难结束。
其次, 随着技术的发展, 专业分化加上市场机制对利润的渴求, 有些企业对人性的研究也加深了。 很多企业纷纷以各种心理、营销、人类学等理论作为指导, 以眼球跟踪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作为手段, 以便更加了解人性弱点。
更重要的是,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 使得游戏被带入了社交。 而这使得很多人迷恋的游戏中的巅峰感觉, 不再是完全虚拟的, 而是社会化的, 所以也更吸引人。
这是社会沉迷机制前所未有的变化。 它变得专业化、技术化、利润化, 因此吸引力也变得更大, 人群中玩物丧志的这类人比例也会前所未有地扩大。 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是一个新问题——某种程度上, 也是一个老问题。 美丽新世界的预言, 就预示了这点。
从权利角度看, 沉迷这种淘汰机制, 是基于自由与权利的, 人并不是总要做有意义的事, 毫无增益的也有价值。 就此看, 对于游戏, 应该采取市场原则、自由原则、权利原则。
但在自由、权利的底线之上, 社会还需要更高的运行规范。 特别是当技术降低了诱惑的成本, 增加了诱惑的吸引力的时候。
从这个意义上讲, 建立更严格的防沉迷机制, 提倡市场的道德性, 都是合理的。 有些事, 个人可以做, 公司不能做;小公司可以做, 大公司不能做;一个成功的公司可以做, 一个伟大的公司不能做。 这就是市场在自由与权利之上的道德意义与公共意义。
□刘远举(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