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珠江路在线   2021年8月16日  【 转载 】虎嗅 

  本文标签:贝壳,链家,二手房

  2021年8月11日(美东 工夫),贝壳控股(NYSE:BEKE)公布了2021年Q2未经审计业绩——总成交额1.22万亿,同比增进22.2%;营收242亿、同比增进20%;截至6月末,门店数达5.29万家、同比增进25.1%;经纪人达54.9万名、同比增进20.3% 。

  进入2021年,以“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为 指标的调控措施(限购、限贷、限价,整顿学区房等)

   动机卓著,房地产市场整体降温 。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壳交易规模、营收规模、线下 经营规模稳中有升,龙头地位进一步 强固 。

  贝壳 根本面向好,却因种种外部缘由一跌再跌,市值蒸发约4000亿!最新市值234亿美元,仅为52周高点的四分之一,有“错杀”嫌疑 。

  探究贝壳务必要从两个维度 动手,一是新房/二手房,二是链家门店/非链家门店 。

  新房VS二手房

  1)年成交金额将 打破4万亿

  2017年,贝壳旗下CAN平台(Agent Cooperation Network)总成交金额(GTV) 打破1万亿,2019年 打破2万亿,2020年达到3.5万亿 。2021年H1,CAN平台交易额达2.3万亿,估计全年交 打破4万亿 。

  二手房是链家的起家业务,早期自然在CAN平台成交额里占“大头” 。自2019年起,新房业务成交额占比越来卓著 遍及:

  2018年,二手房成交8220亿、占比71.3%,新房成交2810亿、占比24.4%;

  2019年,二手房成交1.3万亿,但占比降至61%;

  2020年,二手房成交1.9万亿,新房成交亦达1.4万亿、占比接近40%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成熟房地产市场,二手房交易额大于新房 。而中国房地产市场,新房交易占压倒优势,二手房的角色是“追赶者”:

  2014年新房、二手房总交易额分别为6.2万亿、2.6万亿,二手房占比26.8%;

  2019年,新房、二手房总交易额分别为13.9万亿、6.7万亿,二手房占比 遍及到30%;

  估计2024年,二手房交易额将大12万亿、占比39% 。

  但房产中介天然在二手房交易领域更有用武之地,所以贝壳的走势与“大盘”相反——从二手房业务起家苦心经营,在线下积存 宏大的资源, 而后将之用于新房销售,投合开发商去库存、回笼资金的迫切需要 。 

  2021年H1,贝壳CAN平台新房、二手房及新兴业务成交额分别为8416亿、1.3万亿和1233亿 。#全年交易额有望 打破4万亿#

  2)新房业务异军突起

  贝壳营收分为“二手房”、“新房”、“新兴业务”三个 部分

  2019年营收460亿,同比增进60.6%;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同比增速仍达53.2%、至705亿;2021年H1,营收449亿、同比增进64.6% 。

  2019年新房业务收入203亿,与二手房业务的246亿营收十分接近;2020年,新房业务收入379亿,大幅 超过二手房业务;2021年H1,新房、二手房收入分别为238亿、198亿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2019年、2020年,新房业务对贝壳营收增进的 奉献率均在70%以上 。2021年H1,新房业务增进 奉献率降至55.9%,但仍卓著高于二手房业务的 奉献率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开发商去库存需要日渐 争切,是拓展新房业务的契机,但没有多年的积存,“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接不住 。

  链家门店VS非链家门店

  贝壳的ACN平台将房产交易流程拆解为若干“片段”,所谓“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从业者 能够在“房源录入者”、“房源 保护者”、“客源发现者”、“撮合成交者”等角色中 取舍一个或多个,以 施展自己的“ 比较优势” 。平台力求公正、透明,让 参加者 获得 正当的利益 调配 。

  CAN平台首先是为链家门店服务,两者中间的关系 类似“京东商城”与“京东自营” 。但贝壳的野心是让CAN平台成为面向整个房产中介行业的开放平台,正如京东商城对第三方卖家“敞开大门” 。

  几年过去了,非链家品牌门店/经纪人入驻状况、成交金额及分佣,是 衡量CAN平台开放性的 要害指标 。

  截至2021年6月末,CAN平台接入门店数同比增进25%、至5.3万家,入驻经纪人近55万名 。

  1)开放平台,“第三方”份额占六成

  非链家门店的“主阵地”是新房业务 。2020年新房成交金额高达1.1万亿,占CAN平台新房总成交额的80%;二手房成交金额也不少,为9281亿,占CAN平台二手房总成交额的47.8% 。

  2020年,非链家门店新房、二手房总成交额2.03万亿、占CAN平台成交金额的58.1% 。2019年这个比例是46.4%,2021年H1 遍及到59.9%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链家门店“主阵地”是二手房业务 。2020年二手房成交额1万亿,占CAN平台二手房总成交额的52%;新房成交金额惟独2770亿,占CAN平台新房总成交额的20%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传统房产中介机构核心 威力是在线下 获得二手房源,但链家通过贝壳 获得了线上 获得流量的 威力 。

  2021年Q2,贝壳APP 均匀月活达5210万,关于买房这种超低频需要已经算“天量” 。非链家门店能拿到二手房源并具备有线下服务 威力,线上获客是它们短板 。

  由于在新房销售方面的互补性更强,CAN平台与非链家门合作更方便双赢 。新房销售中 构建的互信关系,对双方在二手房领域的合作会有裨益 。

  进入2021年,CAN平台二手房成交额中链家门店占比退至50%以下;而新房交易额中,非链家门店早在2020年就占到80%,2021年H1 遍及到83% 。

  非链家门店在CAN平台的份额与“第三方卖家”在京东商城的 情景 类似,已达60%一线 。

  “近者悦,远者来”,贝壳的“雪球”有可能越滚越大 。

  财散人聚

  俗话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不管天猫、京东还是贝壳,想要吸引千百万 参加者, 定然要有完善的利益 调配机制 。

  贝壳与非链家门店机构的利益 调配模式有两种——分佣和收取服务费,分别用于新房、二手房业务 。

  1)分佣

  “分佣”是贝壳对新房销售佣金中非链家门店应得款项进行的 领取 。

  以2021年Q2为例,新房业务交易金额4980亿、收入139亿,总变现率2.79% 。非链家门店机构 实现4145亿交易, 获得分佣94亿,佣金率2.28% 。贝壳按交易额的0.51%提留21.1亿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新房业务的主流模式 该当是贝壳与开发商签订销售合同、拿到房源,很多非链家门店各自凭获客 威力、服务 威力促成交易, 而后从贝壳 领取“分佣”,金额为交易的2.1%'2.4% 。

  2)服务费

  “服务费”是贝壳就提供与二手房交易 有关服务向非链家门店收取的费用 。

  仍以2021年Q2为例,二手房业务交易金额6520亿,链家、非链家分别 实现3100亿、3425亿 。

  贝壳Q2二手房业务营收为96亿,其中85亿是佣金,11亿是向非链家门店收取的服务费,费率为0.32% 。

  过往六个季度,贝壳向非链家门店收取二手房业务服务费的比率在0.3%'0.35%中间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占在非链家门店的角度,从贝壳CAN平台 获得新房销售托付、成交后可提取约为交易额2.3%的“分佣”;而利用CAN平台(如全流程数字化、流量猎取等) 实现自己家的二手房业务,要向贝壳缴纳成交额0.3%的服务费 。

  详解利益 调配格局

  满足非链家门店的利益诉求,贝壳做到“财散人聚”,自己能剩下什么?

  1)贝壳“净佣金”

  贝壳财报将营收减去所付出佣金的余额称为Comntibution,这才是面市公司得到的“净佣金” 。

  2020年,二手房业务营收305.6亿,内外佣金 总计180.7亿,净佣金125亿,净佣金率40.9%;新房业务营收379.4亿,内外佣金 总计297.9亿,净佣金81.5亿,净佣金率21.5%;新兴业务营收19.8亿,内外佣金31.8亿,净佣金16.6亿,净佣金率83.9% 。

  近年 变迁最大的是新房净佣金率,2017年高达44.6%,2020年降至21.5%,2021年H1跌破20% 。缘由是非链家门店的权重 延续 遍及,2021年H1占GTV的比例高达83%,贝壳分出去的佣金越来越多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净佣金可视为贝壳的“ 实在营收” 。

  依据2020年数据,二手房、新房、新兴业务三个板块分别 奉献了“ 实在营收”的55.8%、36.6%、7.6% 。

  2)利益 调配

  新房

  以2021年Q2为例,CAN平台新房成交4983亿,贝壳确认营收139亿 。非链家门店 实现4145亿交易,拿走94亿分佣、佣金率2.3%;链家 实现838亿交易,拿走19亿内部佣金、佣金率2.2%;贝壳留下26亿、费率0.5% 。

  非链家机构佣金率最高,链家佣金率逐步走高,内、外佣金率趋同无疑是 正当的,而贝壳提留费率 维持在0.5%一线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二手房

  二手房业务的逻辑与新房 彻底不同,贝壳账面营收分为佣金、服务费两 部分,分别来自链家门店和非链家门店 。

  上文提到2021年Q2,贝壳CAN平台二手房业务交易额6520亿 。非链家 实现其中3425亿, 奉献服务费11亿元费率为0.32%,远低于新房业务费率(约为0.5%),由于二手房源是非链家门店自己找来的 。

  链家门店二手房交易额3100亿, 奉献佣金85亿,费率刚好是“ 驰名的2.7%” 。

  但链家门店要 领取房租、要给业务人员提成,贝壳必须返还一 部分佣金并 领取房租及其它费用 。2021年Q2,返还佣金56.5亿、 领取9.3亿门店租赁和8.4亿其它费用 。

  算下来,链家门店对贝壳的净 奉献(缴纳佣金-返还佣金-门店租金)为11亿元,相当于链家门店二手房交易额的0.35%,和非链家门店“ 奉献率”再次趋同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贝壳平台利益 调配格局,给人两个印象:

  一是算得上透明,公正 。链家门店新房业务“分得少”、二手房业务“交得多”,毕竟与贝壳是“一家人”嘛 。下一步,CAN平台对链家、非链家将“一视同仁” 。

  二是贝壳收益与“ 驰名的2.7%”没有直接关系,用CEO彭永东的话说,便是“由‘交易’转向‘服务’” 。 不管“分佣”给非链家门店,还是“返佣”给链家门店,用户付的佣金多,贝壳分/返给门店金额也多,反之亦然 。贝壳CAN平台只不过“过了个手” 。好天猫卖家利润率高或低,与天猫没有直接关系 。

  盈利 威力

  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彩色 重叠柱代表市场、治理、研发三项费用,蓝色“ 浸没”彩色,公司 能力 获得经营利润 。

  贝壳直到2020年刚刚 解脱亏损 。这一年毛利润达169亿(毛利润率23.9%),市场费用(37亿)、治理费用(76亿)、研发费用(25亿) 总计138亿(总费用率19.6%);年度净利润达28亿、净利润率11%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疫情冲击下,2020年H1贝壳业务一度停摆,但全年还是 获得27.8亿净利润 。

  2017年、2018年,不含股权激励成本的“经调整EBITDA”(息税前利润)已分别达到10.7亿、6.1亿;2019年大增381%、达到29.2亿;2020年达到77.4亿,同比增进165%;2021年H1为45.7亿、同比增进184% 。

被“错杀”的贝壳,“财散人聚”

  纯互联网公司对传统房产中介 发动发的“降维打击”均告失败 。贝壳则是链家“反攻”的产物,当前看来是 顺利的 。重要缘由有两方面:

  第一,房产不是标品 。不要说二手房,同 名目、同期的新房也不会有两套 彻底 雷同 。买家对“终身大事”不可能马虎, 定然要到现场勘察,“VR看房” 代替不了“线下带看” 。

  第二,买房、卖房者都是“菜鸟”,并且心态是复杂多变 。 教训 丰盛的经纪人“贴身服务”、协调双方的预期, 能力顺利成交 。 不管互联网公司技术多牛, 只有卖方、买方都是人类,经纪人这种角色就不会消逝 。

  纯互联网公司线上 威力起点高,从纯技术层面,打造并发量低到可笑的交易平台,难度很小 。真正的难点在于对中介行业、店东、从业人员及 交易双方心态的 了解 。另外,纯互联网公司线下“缺课”也很多、很难补 。

  反观链家,线下 威力 壮大,投入充足研发费用,以高薪加股权激励延揽IT人才,不出几年就能把课“补上” 。

  2020年,中国新房、二手房交易额分别为17万亿和7.3万亿,贝壳平台成交的3.3万亿只不过零头,成长空间很大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