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三十年:烟尘隐入,夹缝重生

珠江路在线   2022年12月8日  【 转载 】饭统戴老板 

1994年,比尔·盖茨第一次拜访中国 。

访华 目标,是为了推进马上公布的Windows 95在中国落地 。39岁的盖茨 穿着朴素,仅带一名共事,但他此时已是寰球首富, 因而接待规格极高,不只见了王选、求伯君、王志东等人,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

在1994年,中国软件产业已起步10年 。金山、用友、东软在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WPS等中文软件在90年代风靡市场,像求伯君这样的第一代程序员以“软件英雄”的身份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关于盖茨的访华既兴奋,又 警惕 。

微软入华带来的压迫感满满,但毕竟 输赢未分,媒体免不了 痴心妄想:谁会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第二年,Win95获得了硕大 顺利,盖茨休了一个长假,跟新婚一年多的梅琳达·盖茨来到中国,还顺带捎上了巴菲特 。第二次访华 依然得到了领导的接见,后者 得悉盖茨将要去遨游三峡时,当场就吟了一首诗给他壮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1995年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1995年

从94年到99年,盖茨 几乎年年来中国 。在广州,前来围观他的人挤破了酒店大门;在上海,他在复旦和交大跟学生 谈笑风生;在深圳,他见了柳传志、张瑞敏和段永平;在清华,一脸稚气的学生问:我今年19岁, 怎么 能力像你一样 顺利?

想跟盖茨一样 顺利的不光有学生,还有各路软件公司 独创人们 。

90年代信息化大潮席卷全国,大批软件公司乘风而起 。既有金山、用友、金蝶、速达这些做通用软件的公司,也有垂直行业信息化的公司,如恒生(金融)、宝信(钢铁)、广联达(建造)、讯飞(语音)、航信(税务),甚至卖正版软件的联邦也都拿到了IDG的投资 。

但30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没能 到达应许之地——集成商们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抢单子、工程师们被甲方当施工队呼来喝去、无数从业人员逃离去了游戏和互联网 。到2022年,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金山)市值惟独微软的0.8% 。

同样在这30年里,中国人见证了比尔·盖茨一次次访华,见证了他最后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见证了他的退休交班、裸捐慈悲和晚节不保 。 往日的天才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的老人,留下了一个年收入2000亿美金、市值2万亿美金的帝国 。

而在微软之外,海外软件巨头更是“ 目不暇接”:传统软件时代有Oracle、SAP、VMware、Infosys、Adobe、Symantec等;云计算和SaaS时代则有Salesforce、Workday、Slack、Figma、Zoom等;而如Notion、Calendly、Zendesk、Twilio等start-up独角兽更是 漫山遍野 。

所以问题来了:中国软件行业奋斗30年,为什么差距跟90年代相比没缩短,反而 扩充了?

垦荒:在盐碱地里种植水稻

一个冷常识:盖茨访华多达十几次,微软在中国的政府关系 威力令其余外企可望不可即,那中国区收入占微软 寰球比例是多少?答案可能出乎全部人 意料:仅有1.2% 。

相比之下,乔布斯毕生没有来过中国,但苹果中国区收入占比高达21%,上游零配件和制造产能更是遍布内地 。由此可见,不同的市场的不同 特点,会造就截然不同的后果 。一个人—— 即便他是盖茨——当然要自我奋斗,但也要考量历史的 历程 。

海外巨头没有得到想要的 后果,而后来的事实表明,本土的比尔盖茨们 仿佛也没能摘得桃子,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本土的软件市场,可能存在着一些先 秉性的阻碍 。但倒回到90年代前叶,软件英雄们仍处于豪情万丈, 充斥向往的阶段 。

1989年9月, 占有122,000行代码的WPS在深圳蔡屋围酒店501房间横空 出生,第二年这款文字 解决软件狂卖3万套,收入6600万元 。1991年,雷军加盟了偶像求伯君的金山,第二年他在报纸上登广告 应聘,广告词惟 唯一句[7]:

求伯君的今日,就是我们的明天 。

雷军加入金山不光因为求伯君,还因为看了《硅谷之火》里的一段话:历史已 教训证,随着工夫的推移,人们购买软件就如同购买计算机本身一样 畸形 。因为软件的经营比硬件更方便启动,并且更方便赢利,销售软件正在成为一项规模 宏大的经营运动 。

金山是中国软件行业的标杆,也是行业历史的缩影:早期的体面之后,金山到了1995年便遇到了问题,盘古组件开发失败,WPS兼容Word招致客户 散失,内部戏称“前有微软,后有盗版” 。到1999年,雷军就给行业盖棺定论了[7]:

传统软件会像恐龙一样消逝 。

是盗版可怕?还是微软更可怕?恐怕都不是 。首要敌人是企业对信息化的 意识几乎为零, 根本没有需求 。治理软件领域流传一个段子,一名销售跟一位民企老板推举ERP软件,称能实现市场、财务、制造等流程的买通 。老板愕然道:

这个什么姨啊屁的 性能,我们家晚上吃顿饭就能全部搞定——我负责车间、老婆负责财务、小姨子负责市场、弟弟负责 洽购、老爹负责仓库 保存、小舅子负责看大门……饭桌上喊一声,就能实现什么的“ 买通”,我买你这个软件干啥?

这也不能光怪老板 。在90年代,企业们还在横蛮 成长和摸爬滚打阶段,“降本增效”对老板们是一个 边远的词汇,软件更是一个"成本选项",并且这种"成本"远没有给 洽购的返点、给科长的红包、给洗浴核心和KTV的消费 见效得快 。

不懂信息化的感觉软件没用,懂信息化的又兜里没钱 。在中关村卖过光盘的刘强东曾经评介道[8]:

中国人不是喜爱盗版,是因为微软卖得太贵了,假如你拿着100万 创立一个互联网公司,50个员工,每人派台电脑,windows、服务器,数据库,做编程要用编程工具,假如在中国投资100万做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你先要给微软交48万,一半的钱都要给软件公司,以奇高无比的价格购买正版软件 。假如全部的中国企业都要用正版软件,大 部分都要死掉 。

有没有既需求数字化,又有充足 估算的客户?有,政府、央企和大型民企等都是此类 。但它们一直强势, 回绝 承受软件对固有业务流程的转变,更喜爱让软件公司为自己量身定制 。在它们眼里,软件公司跟建造施工队无异,程序员就是按"人/天"结算的瓦工和力工 。

而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软件公司又只能 承受此种定位,这催生了大量"名目"公司,而非"产品"公司,从 根本上转变了软件行业"边际成本为零"的底层商业模式:当海外同行在靠卖Licence赚钱时,国内公司们只能靠卖人头赚钱 。

在今日,中关村软件园 随便抓一个路人,也能指出中国软件的三大顽疾:一是企业数字化 意识低,认为软件没用;二是定制化需求多且杂," 名目"导向而非"产品"导向;三是消费者付费志愿和 威力缺乏,软件公司难以积存利润投入研发 。

IDG在90年代投资了"连邦软件",这家公司曾经中国最大的连锁软件专卖店, 创始了正版软件专卖店的先河 。2000年是连邦软件的巅峰,销售达到几个亿,但随后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年的明星软件公司洪恩、速达、前导也都隐入烟尘 。

活下来的金山、用友等也在困难度日 。金山最难的时候账上只剩几百万,不够一个月薪水,求伯君 预备卖掉别墅,凑200万再一次开始创业;雷军回顾当时:“我 时常坐在沙发上,看着对面楼里的灯光,一点点熄灭,又一点点亮起来 。”

这种环境里,软件厂商越做越穷,难以积存足够利润去投入研发和改善产品 。 比方微软office团队能够长 工夫维持在2000-3000人的规模,而金山搞WPS的员工 起码只剩下4个 。最后是靠联想救场和游戏业务输血,WPS这颗独苗才活到现在 。

到了20世纪初,中国软件行业 仿佛跟当时的日化、汽车等行业一样,属于“扶不起的阿斗” 。而同样属于科技行业,隔壁搞硬件的联想已经小有名气,并在2004年收购IBM,搞电信的华为也已经把 设施卖向寰球,但软件行业却万马奔腾 。

历史总是这样,它喜爱颠覆那些自认为是的剧本, 而后又在无望之谷里,投来一束意想不到的光 。

风动: 当进城的老乡回村修路

旁观上铺兄弟踩到风口、直上云端是一种什么体验?这个问题让软件行业 答复再适合不过了 。

中国互联网比软件行业晚诞生大概10年左右,前者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萌芽,后者在90年代末才变得 炽热 。当海外互联网泡沫奔涌回国内后,长 工夫煎熬的软件从业者纷纷开始切换赛道,雷军就是其中典型,他曾经这样评介两个赛道区别:

(做软件)最苦楚的是当 遭逢如同潮水普通的退货时,你守着一大堆过期的产品,在店面里看到污浊破损的包装,还不晓得怎么 解决 。再看看互联网企业,它们太轻松了,系统天天早上 晋级,不用生产,不用发货,甚至不用推广,连广告都不用打,因为客户就在自家的网上 。

事实上,早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独创人,大都是做软件开发出身:张 旭日回国最开始想做防火墙软件;李彦宏早年在道琼斯为WSJ开发软件,丁磊靠写软件攒了 创办网易的资金;马化腾在润迅、张志东在拂晓、周鸿祎在方正都是做软件开发——中国互联网1.0的 独创人们几乎就没有"互联网原生"出品的 。

投资人也迅速转向互联网 。IDG在投资金蝶5年之后退出, 而后把重兵押向了互联网 。合伙人牛奎光解释过背后的逻辑:中国互联网的进展远快于企业级服务的进展,全部做企业软件的公司加起来都不如做互联网公司产生的利润多[3] 。

毫无疑难,互联网"虹吸"了相当一部分 原来属于软件行业的人才和资本 。

软件行业挨了一巴掌,但随 即便吃上了送到嘴边的枣:互联网改造了传统软件的商业模式,消费者 能够不再一次性购买,而是通过互联网部署的 模式,按月或者按年来"订阅"软件,门槛大幅减低,这就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模式 。

这种变迁关于中国软件 独创人来说是久旱逢甘霖,也是进退两维谷:落后国外微软、SAP、Oracle二十多年,好不方便找到本土打法, 后果就碰上了软件行业的新变局,而之前PUA企业的那句"不上ERP是等死"的话也套在了自己身上:

不转型SaaS是等死,但转型SaaS可能是找死 。

金蝶独创人徐少春是典型:Salesforce 独创人喜爱在派对上把竞争对手的软件扔进垃圾桶,而徐少春则在过去6年累计砸了8次自家公司财产,其中包含个人电脑、办公隔断、象征自己身份的老板椅和自己做了二十年的传统“ERP软件” 。

在业界每年关于“老徐今年砸什么”的笑谈里,金山、用友、金蝶等纷纷上云,算是拿到了云计算时代的门票 。但门票不等于钞票,商业模式变好不代表企业就情愿付钱了,SaaS行业 依然见面临之前的难题 。

这种背景下,SaaS行业最大的自黑段子出炉了:谁是中国的Salesfore?贵州茅台 。

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要交给 工夫 。腾讯产业互联网负责人汤道生则认为这是一个进展阶段的问题[1]:“我主管过好几年腾讯音乐 。早年第一步倒不是说怎么去构建付费的模式,而是你先跟监管机构一同 建立关于IP的重视规定 。社会整体对IP的意识,我感觉是 渐渐遍及进展出来的 。”

但相比20年前,企业对"软件"的依赖显然大了众多 。这引出了互联网带来的第二个 变迁:互联网 渗透C端,带动了B端企业诞生了大量线上场景, 比方以往零售公司以往在柜台卖货,现在则要在直播间卖货;以往餐馆点菜要喊服务员,现在扫码即可;以往 注销客户信息要填表留电话,现在外加企业微信就行了 。

有了数字化的"业务场景"之后,企业付费志愿能够进一步 晋升:以往只提降本增效,多数人在晴天的时候都不会想着去修房顶;现在则不光是降本增效,而是业务离开数字化工具就没法做了 。而2020年的疫情,又大大加快了这个过程 。

需求端在长工夫和短期的维度上都在 产生变迁,那供给端呢?

在To C业务上遇到瓶颈的互联网巨头们,显然把2B市场当作业务的 打破口 。而在2C领域积存的技术 威力,也能顺滑的过渡到2B市场上去,比方在云 根底设施、数据库、音视频、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军团"跟海外巨头的技术差距,显然比90年代要小的多 。

这些积存推进了中国计算机科学的进展 。以腾讯为例,其在GitHub上 奉献了超过170个名目,累计 获得了超过44万Star(关注),延续四次对OpenJDK开源社区 奉献全国第一(JDK15'18),也是中国唯一延续六年进入 寰球企业KVM开源 奉献榜的云厂商 。

互联网企业也给2B市场带来了增量的资金 。假如 打开财报,阿里成立以来赚了6300亿,腾讯赚了5500亿,百度赚了1700亿,网易赚了1000亿 。这 象征着他们有更壮大的资源调动 威力,给2B市场——这个长工夫 无奈积存利润投入产品研发的领域——注入了珍贵的资金 。

海淀后厂村的百度、网易、新浪总部,毗连中关村软件园

海淀后厂村的百度、网易、新浪总部,毗连中关村软件园

更主要的是人才:过去20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学生们背熟《程序员面试宝典》涌进大厂,理工科学生"转码"成为风尚,而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储备了少到几百上千,多到到几万十几万的工程师队伍 。这些队伍假如要靠之前的软件行业来"养活",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 事件 。

所以,一个可能不太适当的 譬如:进城务工赚了第一桶金的老乡们,现在 预备回村修路了 。

边界: 数字化的第一性原理

一个当年在ERP领域的典型故事:

一家生产并配送桶装水的公司,为了解决客户打电话订水、接线员誊写信息效率低的传统配送 模式,上马了一套专用软件 。但很快就发现:以往接线员每半分钟就能 解决一个电话,用了软件后每1分钟能力 解决一个电话,效率降落50% 。

缘由在于以往只有求用笔头快捷记录,现在则要 打开进销存的四五个界面,鼠标键盘一阵飞舞,再娴熟也要花一分钟 工夫 。惟一的 好处在于:以往效率低,接线员被老板骂,现在效率低,则是打电话把软件厂商喊过来让老板骂 。

这个故事的启发 意思在于:企业只关怀"产品"好不好用,不会管你祖上是不是阔过,也不会 无论你是新贵还是老兵 。

所谓软件, 性质上是用成千上万行代码“封装”了开发者对某一种对业务场景的 了解和解决威力 。所以就会 产生了这样一幕:一群985工程师,对具体业务的 了解可能还不如一个中专毕业的流水线小哥,做出来的东西自然“驴唇不对马嘴” 。

互联网企业进入2B市场时, 事不宜迟也要解决经典的"桶装水之谜"——做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好产品 。但现状却是:中国企业 广泛混同了互联网巨头2C和2B的威力,总是指望它们 能够大包大揽,直接"交钥匙",负担总集成商的角色 。

领先提出要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腾讯,也曾一度 承受了"总包商"的身份, 比方承接了大量客户边边角角的个性化需求; 比方在一些安防或政务 名目里大包大揽采买硬件 设施,甚至参加过价格战 。这样做 能够遍及营收的数字 。

几年之后,汤道生果断叫停了这些 反复走以往软件厂商弯路的行为 。他后来反思道:“ 策略的核心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我们应该对亏损的、高风险的,以及转售、大集成类的业务说不,把重心放在本身善于的平台产品上 。”

腾讯其实是替全部切入2B领域的互联网巨头问了一个问题:中国软件市场,到底是需求一批规模更大的集成商,还是一批水平更高的好产品?

假如还用90年代的思维去度量To B市场,恐怕已 通过期:在90年代,不 准许甲方的定制化需求、不搞总包和系统集成、不去 参加价格战就很难活下去,而甲方对信息化的 了解也很初级,产品 本身好不好用,众多时候占据导决策的权重很低 。

但在各方面条件都有所改善的30年之后,中国软件厂商们不能在这个问题上 接续恶性循环下去,数字化的第一性原理已经十分清楚清楚:聚焦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好产品,解决"桶装水问题",把与之无关的事项都交给合作搭档 。

产品 本身有多主要,其实金山在2002年就隐约 揭示过一次答案 。

在WPS的早期版本里,为了强调跟微软Office的不同,金山都会"精心"地去设置众多独特的创新和 性能,试图跟Office严格划清界线 。金山 指望消费者喜爱上这些独特的创新,但很显然,它们跟市面上大量Word消费者(绝大 部分都是盗版)的使用习惯相摩擦 。

大概是在2002年左右,雷军为了求证消费者到底在意什么, 专门请了一家 考查公司,在4个城市作了样本 考查, 在4个城市作了消费者专访, 最后 后果让金山的工程师们很伤心:消费者最在意的就是 使用习惯,并不在意那些"创新" 。

这最后招致了WPS2005的重大转向:金山靠毒霸、词霸和游戏辛苦攒下的利润,花了三年 工夫重写了全部500万行代码,从小到菜单设置、按钮大小这些细节,大到软件的整体框架布局,“对Office高度形似与深度兼容”,最后大获顺利 。

曾几何时,求伯君为了推广国产软件,不惜把自己变得像一个民族主义者(其实并不是),他穿中山装 缺席运动,在南京大屠杀 留念馆首发《抗日之地雷战》,但最后让消费者 取舍WPS的缘由却是这个:因为 使用习惯兼容Office,所以产品变得好用了 。

求伯君与雷军,2005年

求伯君与雷军,2005年

所以,软件归根结底还是要"人"来 使用,要"人"来体验,无论是在2C场景还是2B场景 。 穿梭30年来全部关于国产软件的真伪叙事,一家软件公司是不是 顺利,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产品"好不好用的层面,这才是数字化的第一性原理 。

中国程序员已经做出了世界级的2C产品,在2B领域,他们 终究能不能复制顺利?

谜题: 中国程序员到底行不行?

假如细心 扫视"中国的比尔·盖茨在哪儿"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一个不是很 谨严,但却足够难堪的答案:在美国 。

这个答案的背景是:在企业软件服务这个领域,远赴美国留学的中国程序员,领先比国内的同行们 获得了 顺利 。最具代表性的是两家硅谷公司:NetScreen和Zoom,前者由清华校友柯岩、谢青和邓锋 创办,后者由山东泰安程序员袁征打造 。

NetScreen做网络安全,1998年成立,2001年便登上纳斯达克,2004年被Juniper以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而Zoom的顺利已经家喻户晓, 独创人袁征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后赴美留学,2011年 创办Zoom,市值最高时超过1500亿美金 。

在雷军还在煎熬的时候,他的同龄人都已经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创业 顺利,可见赵本山的那句“自己没 威力,就别怪大环境”,确实不应该 容易套用在软件行业的身上——假如有足够好的水土,中国程序员们不应该做不 出生界级的软件产品 。

尤其是当互联网公司带着粮草弹药"回村修路"的时候,更应该有优异的答卷 。腾讯会议就是一个典型 。

腾讯会议于2019年12月25日上线[4],当时定下的小 指标是日活达到5万 。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 透露:刚开始团队惟独十个人左右, 后盾开发惟独1.5个人 。而当时的云会议市场已被Zoom、思科WebEx、好视通等发烧友占据 。

但不到三年工夫,腾讯会议已经成为中国广受 欢送的视频会议产品,消费者数超过3亿,服务 遮蔽了220多个国家和地域 。为了满足大规模的线上需求,腾讯会议曾经8天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制造了云计算历史记录 。这 所有都离不开对产品 本身的打磨 。

一个典型的 舛误认知在于:2B的软件是给企业用的,不用像互联网产品一样考量 使用者的体验 。 偏偏相反,好的2B产品也需求投入 硕大精力 。

以腾讯会议的" 虚构背景"技术为例:协助腾讯会议团队研发的优图工作室为了解决椅子和人像重合的场景问题,团队甚至 洽购了上千款不同的椅子,并发动内部共事坐椅子上摆拍,最后 构成了近 6 万张带有头枕椅子的样本,提供给 AI 学习 。

腾讯会议最新的Webinar模块,甚至被多家面市公司用来召开财报会议 。在这之前,这些客户通常都是用传统的电话会议终端:八爪鱼的键盘拨号设施、惟独专业IT 能力搞定的投屏和音响、随时中断的信号和高昂的服务费 。腾讯会议带来的体验改善是 硕大的 。

在方才召开的2022年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汤道生举了一个典型客户案例:

在竞争马来西亚码头 名目时,中交建在中国、巴西的水文、油气管道专家,没有 步骤与客户面对面交换,也没有 步骤勘查现场,给出针对性的 方案 。通过腾讯会议,后端专家也能远程看到现场实况 。 依附207次在线跨国会议,中交建拿出了高 品质的解决 方案,击败9家对手, 顺利赢标 。

不光是腾讯会议,如今,腾讯的云数据库TDSQL打入了中国Top10银行里的7家,腾讯的云开发平台被 寰球300多万开发者 使用,而腾讯云音视频也已构建起业界最全的产品矩阵,市场份额延续多年 维持第一 。产品,一贯是腾讯最 善于的 。

腾讯产业互联网负责人汤道生,2022年

腾讯产业互联网负责人汤道生,2022年

在聚焦产品 策略之后,腾讯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边界" 。 比方在企业会议市场,汤道生明确一条就是“不做硬件” 。这是一种"逆行",因为在过去的市场里,大量会议供给商最后都靠硬件的"加价"赚钱,软件通常都是免费赠送 。

但这种90年代沿袭下来的潜 规定正在转变 。在以往,假如某一种信息化需求迸发后,可能每一个省甚至每一个地级市都有一个当地的软件公司,通过当地的资源来拿单子 。但在数字化逐步 深刻的今日,这种玩法越来越难以有生存空间 。

在 经历了30年的跌宕起伏之后,中国企业软件领域的"三大顽疾"都有所改善, 固然无奈达到美国的状态,但在 经历了数字化和线上化的 渗透之后,企业对软件的需求,不再是一种" 精益求精",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选消费" 。

因而,中国软件市场虽未见到盛夏,但已经嗅到了春天 。在这种环境下再拿不出好的产品,那"中国的盖茨在哪里"就会彻底变成一句更像是段子的 梦话 。

尾声: 美国软件启发录

回到开头,在盖茨访华的1994年,乔布斯已经被逐出苹果10年了 。

全世界 讨厌盖茨的人众多,但有资格看不起他的,恐怕惟独乔布斯 。1983年,乔布斯 得悉微软马上推出图形界面的windows1.0, 暴跳如雷,把盖茨叫到了苹果总部,当着10个苹果员工的面, 斥责盖茨[11]:“你在盗用我们的东西!”

盖茨反驳的话 堪称是"典中典":“我们都有个有钱的 街坊,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 预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 。”

但两人的关系,远非媒体渲染的那么剑拔弩张,因为乔布斯很清楚:优异的软件 能够 晋升苹果电脑的销售量,苹果需求微软 。所以 只管乔布斯30多年来 时常阴阳怪气盖茨,他还是托付微软帮苹果开发软件, 比方第一代的Excel 。

而1997年乔布斯回到苹果后,"首先打电话的对象就是盖茨", 申请微软投资苹果1.5亿美元,并协助苹果开发Mac OS版本的Microsoft Office,盖茨欣然 准许 。一直到今日,微软也是苹果生态里最大的软件供给商,没有之一 。

乔布斯与盖茨,1984年

乔布斯与盖茨,1984年

苹果的生态以" 关闭"和" 独裁" 驰名,但 欢送甚至跪求微软为其提供软件;微软也有 宏大的生态,但一点不介意为苹果提供产品,不在乎是不是会影响自家windows的销售量 。 性质上,两家公司都 专一于"产品",用产品 打动消费者 。

所以,软件行业最后还是要靠"产品" 谈话 。无论2C还是2B,软件好不好用,是消费者 取舍最 容易直接的一个 标准 。

个体 无奈转变大环境,软件企业也没法让中国市场一夜中间看齐美国,它们能做的,其实就是做好"产品" 本身 。而无论是资金储备、人才供给、商业模式,还是企业对数字化的认知水 祥和 实在需求,中国软件行业的环境都已经大为改善 。

作为毕业后加入软件代表性企业Oracle、后来又负责过QQ、QZone、QQ音乐等2C产品的汤道生,这十几年里他从B端转到C端,再从C端转回B端, 因而他 根本上 完全见证了行业的变迁和 机会的重现 。在一次跟小编的 交换中,他谈道[1]:

早期的软件产业很不发达,工程师数量连现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本土的需求都解决不了 。但 通过这二十年消费互联网带动的人才、 威力、 教训,甚至新模式的进展,我们出去在海外市场去跟美国的厂商去竞争, 兴许还是有机会的 。

同时他也认为,这是一场"长 工夫主义"的奋斗:“产业互联网是一场马拉松,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才方才起步,企业仍有大量需求要靠数字化来 实现,我们会 延续做长 工夫投入 。”

30年的中国软件往事,翻过了起承转合的半页序章,到了认真谱写主线的时刻 。中国软件的下半场,才方才开始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