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兴手机沦为二线品牌:还有戏吗? |
珠江路在线
2016年2月1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
曾几何时,“中华酷联” 几乎是中国手机厂商的代名词 。如今,在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已经高居寰球第三、中国第一,并大有赶超三星之势,联想也贵为寰球前五,而曾经的王者——中兴不得不牵强保住寰球前十 。
中兴为什么会在智能手机时代衰败至此?中兴通信执行副总裁、终端CEO曾学忠于2016年1月20日深夜在公司内部发出3000多字的内部邮件,深刻反思中兴手机在这些年的利弊得失,寻求振兴之道 。这封内部信一夜中间已经传遍业内 。
华为手机在2012年也曾遭逢生存窘境,但于2011年“挂帅”的余承东痛定思痛,砍掉了当时80%的终端产品线,并彻底转变本身渠道策略,逐渐走上高端路线,甚至今日的局面 。
曾学忠的内部信是不是会成为一个契机,让华为的同城兄弟——中兴,也走上华为式的振兴之路?
“失去三年”沦为二线品牌
曾学忠在内部信中从不同角度详尽披露了中兴手机的业绩体现 。
数据显示,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实际发货量5600万部,间隔2015年年头制订的6000万部指标还有400万部的间隔 。
在国际市场上,中兴手机2015年在美国共卖出1500万部的智能手机,同比增进超过30%,维持行业第4的地位;在亚太市场的销售量达到1100万部,同比增进120%;在欧洲和非洲市场分别同比增进400%、100%,在南美市场也和比增进40% 。
国内市场成为中兴体现最差的一块市场 。据曾学忠披露,2015年中兴手机在国内的发货量惟独1500万部,该成就不只和华为、联想、小米等相差很远,与国内新兴手机厂商OPPO、魅族等也相距甚远 。
曾学忠在内部信中坦言,中兴之所以未实现销售量指标,问题重要就出在国内市场 。
但关于曾学忠披露的业绩数据,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 。互联网评论人士姜伯静在承受记者采访时综合指出, 寰球市场探究机构TrendForce报告显示,2015年寰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3亿部,其中,中兴以3.1%份额排在第十位;以此概算,中兴2015年的销售量应为4000多万部,与曾学忠披露的5600万部相差甚远 。
同时,依据国外统计机构comScore数据,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苹果为44.1%、三星为28%、LG为8.3%、摩托罗拉为4.9%、HTC为3.4% 。
中兴并不在前四名之列 。据此,姜伯静提出质疑,难道中兴手机2015年第四季度在美国市场上实现绝地 还击了?
数据统计口径很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缘由,不过,有丝毫是 可以确定的,中兴手机重要问题确实出在国内市场,1500万部的本土销售量仅与美国市场相当,不只难望华为、联想、小米等一众国内手机厂商的项背,还被一个新兴手机权势——魅族赶超了 。
因此,固然中兴通信整体上在2015年实现了营收、收款“双千亿”的既定指标,但中兴终端的“老大”曾学忠深深感到“由于我们并没有实现年头制订的指标”,而使“我和终端团队治理层压力山大” 。
在此背景下,曾学忠在内部信中还披露了2016年中兴智能手机的销售指标——7000万部 。
对此,有业内人士示意,过去3年是国内智能手机品牌迸发的3年,而对中兴来说,这无疑是“失去3年”,中兴眼看曾经的友商华为、联想渐行渐远,也眼看新兴权势小米、魅族等超过自己,盼望如今的中兴能像几年之前的华为一样痛定思痛,从国内市场的二线营垒奋起直追 。
为什么不受市场待见?
关于在国内市场上的失利,曾学忠示意:“理由 可以找众多,然而,一句话便是,我们做得不够好!所以,要复盘,然而不要解释 。”
曾学忠对失利缘由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在曾学忠看来,中兴手机最大失误有两点:一是策略失误,没有提前洞察到用户转换趋向和渠道转换趋向,错过了性能机向智能机转换、晋级换机两个风口;二是固有的经营商管控模式、品牌建设等短板,在供给链、品牌流传上亟待晋升 。
诚如曾学忠所言,在性能机时代,抓住经营商这个核心因素,成就了“中华酷联”;在智能手机遍及期,性价比、善于线上营销成就了小米;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换机窗口,在线下渠道有长工夫积淀、谋求做工“轻奢”的步步高、华为也顺利了;中兴依旧在依赖传统经营商渠道,抛弃了渠道建设和品牌流传的良好 机会,越来越跟不面市场的步调 。
曾学忠的反思堪称恳切,不过可能依旧不够 。
姜伯静告诉记者,中兴失利的缘由,除适度依赖经营商和错过互联网手机等几个风口外,重要还包含:首先是产品性价比不够;其次是产品品质有严峻缺乏,用户体验不够,比方“操作系统不迭时更新”已成为用户吐槽的焦点;最终是宣传缺乏,尤其鼓动性宣传缺乏,这方面重要体现在中兴手机对自己的专利 特长、“剁手兴”的转变性、外在形象等,宣传力度显而易见不够 。
除了取舍苹果手机、三星手机的用户,性价比依旧是其余用户选购手机的首要因素 。寰球手机厂商,即便是声称走上高端路线的华为,无不在性价比上下功夫和较劲 。
记者在天猫、京东等网站上发现,在手机销售量排名前二十位的手机产品中,华为、小米、魅族、VIVO等厂商都有数款产品,却难觅中兴手机的踪影 。比方,在天猫1000元'1500元价位区间手机产品中,记者找到一款中兴G719C青漾3手机,价格是1390元,运行内存RAM为2GB,机身内存8GB,电池容量3000mAh,分辩率为1280×720 。
记者同时也找到国外知名手机品牌的一款产品,运行内存为3GB,机身存储为16GB,电池容量为3200mAh,分辩率为1920×1080,其余参数与青漾3 根本统一,报价1348元 。但这个国外品牌,向来都走中高端路线,并非以性价比著称 。
由此 比较可见,中兴手机的性价比着实难以让用户叫好 。
事实上,中兴手机是有本身特点和优势的 。比方,2015年企业创造专利授权量排名和2015年企业创造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方面,中兴已经超过华为 。比方,中兴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是众多国内手机厂商难以比较的 。不过,当小米竖起性价比的标杆,华为塑造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而且渐入人心,一般用户对中兴的品牌印象,还停留在“剁手兴”上 。
“乐视终日要超过苹果、小米开始打情怀牌、华为专利优势显而易见,这些话题终日在我们耳边回响 。”姜伯静示意,反观中兴的品牌塑造和宣传,是显而易见缺乏的 。
关于作为同城兄弟的华为、中兴,深圳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有着特殊的感触,向来互有输赢的两家厂商,在智能手机时代怎么会一下拉开那么远的间隔?
孙文平认为,重要是中兴手机对市场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很好跟面市场需要变迁 。
“都说中兴的专利数量宏大,但大多还是性能机时代的专利,智能机时代的专利还不够多 。”孙文平对记者示意,中兴手机一些卖得好的产品,一般在出货方面又跟不上,影响了市场体现 。
孙文平指出,中兴手机在产品上也不够精准,出了近百款产品,彼此中间的界线、差异却非常含糊;在产品上,华为就做得更好一些——华为手机主打中高端市场,光荣主攻低端市场 。
国内手机市场已经是一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任何一个品牌想立足确实不易 。如今, 经历几年暴涨的小米正在退烧,外加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的连续深耕,以及VIVO、OPPO、乐视等新兴厂商不停涌现,国内手机市场是不是已经饱和尚存争议,分一杯羹就更难了 。
跟不面市场步调的手机厂商,就象征着落后乃至淘汰,强悍如当年诺基亚、摩托罗拉,也是几年中间就变成了手机市场的明日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