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调查:“限游令”之下 不少孩子钻漏洞玩网游

珠江路在线   2022年8月5日  【 转载 】法治日报 

  本文标签:网游,未成年人

暑期

考查:“限游令”之下 不少孩子钻

漏洞玩网游

跳伞、 降落、伏击、正面交锋……7月30日,暑期一个平常的下午,李阳阳(化名)紧盯手机屏幕,双手操作,口中念念有词,在网络游戏中 率领队友冲锋陷阵,最后又拿下一局 。而依照 有关规定,这个 工夫段,本不该是这个开学马 回升初中二年级的北京男孩的网游 工夫 。

上一年8月30日,暑期 结束之际,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治理切实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 告诉》(以下简称《 告诉》)明确,全部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

“限游令”后的首个暑假,《法制日报》记者近日 考查采访发现,网游平台防沉迷系统审核趋严,众多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游戏账号 交易租赁的管制, 定然程度上 制约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同时,仍有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租号、买号等 模式 打破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一头扎进网游的世界, 无奈自拔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治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 固然主管部门不停出台政策对未成年人 使用游戏的时 长进行 制约,但因为家长、学校、社会等关于防沉迷 干涉机制的 使用仍存在缺乏,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并未得到 根本解决 。网络黑灰产看中了这 部分需求,提供 有关服务,以谋求经济利益,亟待进行整治 。

电商平台交易管制

租号买号不再容易

2020年至2021年,记者曾 屡次报导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发现一些电商平台 销售、出租游戏账号,甚至 销售身份证号码,成为未成年人逃避网游防沉迷系统的重要 模式之一 。今年暑期,记者 考查发现,电商平台 销售、出租游戏账号的状况仍大量存在,但因为平台 加强了监管,未成年人想以此“ 打破”防沉迷系统受到了 制约 。

记者尝试在某拼单电商平台上租赁游戏账号,但在该平台上下单这类商品需求先填写实名认证信息, 相符“18岁以上消费者” 。在另一电商平台,假如直接查找“租号”,页面上方会跳出“守护未成年绿网 方案”,规定关于经实名认证≤18岁的消费者,禁止购买网络游戏账号 。

进入电商平台的多个 有关店铺,记者发现,店铺的“宝贝详情”页面均有平台自动生成的“消费 揭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平台 规定,购买网游类商品需年满18周岁 。

多个 有关店铺显示,租号流程如下:发烧友根据手机系统和 经营商 取舍不同价位、不同起租时长的账号;发烧友下载“上号器”即“游戏盒子”软件,用客服给的密码“解锁账号”后开始游戏 。

但上述流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 拦挡”—— 使用“上号器”必须通过一次独立的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实名认证 。当记者向客服 征询如何跳过实名认证时,平台均自动弹出“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 揭示,有客服明确 示意:不向未成年人 销售此类服务 。

哪怕通过成年人身份认证 使用“上号器”跳转进入游戏,记者在玩游戏过程中发现,网游平台也会跳出防沉迷系统进行 拦挡,要求人脸 鉴别认证 。

此外,记者 考查发现,以前绑定“隔夜身份证”、“盗用”身份证号码来“ 打破”防沉迷系统的 步骤 仿佛也不再 见效 。

在网络贴吧中,某工作室发文号称“ 能够破解人脸认证” 。记者 联络后 得悉,对方给出的破解 方案为:做一个隔夜成年的信息 遮蔽 。即把消费者在游戏中用的身份信息改为隔夜成年的身份证信息,“改的话是150元” 。

记者 领取150元后,对方以网游平台审核严格, 虚假身份证未能通过认证,需求 使用真人身份证、对方认为价格太低等各种理由要钱 。记者要求退款,对方直接将记者拉黑 。

有业内人士称,所谓“破解”,实际上是改用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而非直接破解游戏系统 本身,“说能破解系统的,可能是 欺骗” 。

而所谓“盗用”身份证,是一些网站平台提供大量身份证号码,或称可生成 虚构的身份证号码,用于游戏 使用 。不过,记者 选择了3个网站提供的多个身份证号码,在网游中输入后均 无奈通过实名认证 。

社交平台暗藏玄机

以代练为名玩游戏

只管当下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购买游戏账号之路被逐步封死,但未成年人想要 占有一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也并 非难事 。记者 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许多 时髦的网游都有专供发烧友们自行交易的渠道,消费者不需身份认证就 能够租号、买号,甚至有人在里面“求助”破解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 。

相较于电商平台购买、租赁需求通过重重“考验”,这种“1V1”的沟通 模式让双方交易更“直接” 。一位消费者在某游戏超话中发帖称有两个账号 能够出租,记者增加其 联络 模式后,对方称 能够按小时、一天和一周租用,收费 标准是每小时6元、包天20元、包周66元,直接转账和“走中介”两种 模式均可 。

关于记者 担心的实名认证问题,对方 示意不需租号方进行任何认证:租号方 只有在登录界面点击左下角的“扫码登录”, 取舍社交账号授权登录,将弹出的二维码截图发送给号主登录即可进入游戏 。

记者租用了两小时,在登录和 使用过程中未受到任何 制约 。

采访中,多位家长和未成年人告诉记者,有未成年人为他人提供有偿代练服务,花大量 工夫精力用于网游人物 晋级,有的未成年人感觉这既玩了游戏还能赚钱, 一箭双雕,为此洋洋得意 。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找到一位未成年代练,个人信息栏显示其今年17岁 。这位代练称,平时在校,不得不晚上接单,放假期间可全天接单 。收费要视“老板”的需求而定,一个段位从20元至40元不等, 能够“走平台”,即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 实现交易 。

据业内人士 透露,代练、陪玩当前已有较成熟的 运行体系,即“俱乐部”——一个由多位 存在 本身特点和良好服务态度、玩 雷同的几款游戏的人 荟萃在一起,并由相应治理人员构成的社交群,治理员被称为“董事”,购买代练或陪玩服务的发烧友被称为“老板” 。“董事”会在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平台上找需求代练、陪玩的发烧友,抽取 定然提成后将订单派给代练者 。

记者下载了两个提供游戏陪玩的交友软件,发现注册这两个软件时并没有年龄 制约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的“俱乐部”普通仅同意成年人代练、陪玩,且明确要求不接未成年发烧友的订单,不然将被踢出“俱乐部”,“不过 确切有不少‘俱乐部’并没有这样的规定” 。

一些家长蒙在鼓里

沉迷危害明显

李阳阳告诉记者,他和同学玩游戏不受 制约各有“妙招”,他的 模式 容易直接—— 使用父亲的身份证注册游戏,玩的时候让父亲看一眼(人脸 鉴别)就通过了,“我爸估量也不晓得为啥老要他看一眼” 。

北京市民刘敏(化名)的儿子开学上六年级,今年暑期也沉迷于网游 。“他爷爷之前淘汰的手机被他拿过去,下载了好几个网游,还和同学一起联机玩 。”让刘敏不解的是,孩子连身份证都没有,是如何避开防沉迷新规的,“不是都要实名认证吗?难道这些游戏平台有 漏洞?”

细心 视察后,刘敏找到了答案——找爷爷, 模式和李阳阳 如出一辙 。

记者采访发现, 使用家长的身份证注册游戏是未成年发烧友最常用、最容易也是成本最低的 步骤 。其中,一些家长对此放任 无论,一些则并不知情,被蒙在鼓里 。

有家长说,暑期孩子难得放松一下,多玩会游戏也未尝不可 。有的孩子由老人照料,只管吃饱穿暖, 无论上网问题 。有的家长则喊“ 冤屈”称,孩子以学习需求为由,让刷脸认证,没想到是玩游戏 。还有家长说并不晓得青少年防沉迷的规定 。

2021年11月5日公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 掩护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告诉》落地后,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 制约 。其中,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 目标 。

此前有媒体报导,家住浙江杭州的虞先生称自己卡里少了7.5万元,查了消费记录才发现有200多笔游戏充值支出,一经盘问原来是自己年仅13岁儿子消费充值的 。之前,每次儿子让他扫脸都会配合 。

沉迷网游的危害是明显的 。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探究会副秘书长郗 扶植曾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缘由进行过 深刻调研 。他告诉记者,一些游戏商家在开发网络游戏时会将上瘾机制设置在游戏中, 比方设计好看的游戏皮肤和互动机制,让发烧友团队作战, 加强黏性;朋辈效应也让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 骑虎难下,他们天天 交换游戏内容,不 参加游戏就 无奈融入 群体 。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单会招致学习 成就 降落,对他们的心智、情绪也会产生 硕大影响 。 比方,未成年人会摹仿游戏中的暴力、血腥行为 。”郗 扶植向记者介绍了他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案例,一个17岁的孩子,在网吧中延续玩了3天CS(反恐精英)游戏,出门吃饭时和别人起了 摩擦,他拿起身边的凳子砸向对方的头部,并 反复殴打对方 。事后,他说自己当时误 认为还处于游戏中 。

对此,刘敏感同身受,儿子迷上网络游戏后,不只学习 成就急转直下,并且视力急速 降落, 反响 威力和 了解 威力也直线 降落,“天天只想玩游戏,平时带他出去玩,也 体现得十分自闭,不情愿与他人 交换” 。李阳阳的姐姐发现,“李阳阳的暑期生活 如同惟独打游戏, 根本不看 工夫,人变得越来越内向” 。

治理网络黑灰产链

家校联动 加强监管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问题?

根据《报告》统计,54.8%的家长 指望能通过直接监测未成年人游戏时长或开发手机治理软件,了解并操纵孩子的游戏状态 。实际上,当前已有多家游戏企业 构建了家长监护平台,但 有关数据显示,仅有约两成家长加入监护平台,大量家长没有加入或者没据说过这一类平台,家长监护平台未能 彻底 施展作用 。

郑宁提出, 应答游戏账号租赁、 交易等网络黑灰产 加强整治 。“ 不管是电商平台上的游戏账号租赁、 交易等服务,还是社交平台上个人中间的账号租赁或 销售业务,实际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 。”

他 综合说,网络安全法规定,我国 履行网络实名制,网络 经营者为消费者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等服务,在与消费者签订 协定或确认提供服务时, 该当要求消费者提供 实在身份信息 。同时, 躲避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和未成年人 掩护法,还可能衍生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 欺骗等违法犯 罪状为 。

“除了政策 指导、法律规制外,要想真正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还需求家长和学校的一起 重视和 奋力,家长要尽到监护职责,操纵未成年人上网 工夫和权限, 能够和孩子一起 制订家庭上网公约,并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有效陪伴 。”郑宁说,学校和家长也要联动,同时 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素质的教育, 疏导青少年 正当 调配 工夫;政府、学校、社会公益组织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优质公共资源,让孩子拥抱大自然, 晋升审美, 宽阔眼界 。

“家庭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孩子 自由 使用网络的 工夫重要是在家里 。未成年人的 掩护,是个社会治理问题,不只不过一个技术问题,假如我们只着眼于技术问题, 无奈从 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是 根底,然而教育才是 要害 。”郗 扶植说 。

除了必要的监督之外,有专家 揭示,一 部分孩子从过去天天接触网游的状态中抽身出来,过渡阶段可能会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需求家长做好相应的开导与预防 。

值得 留神的是,从之前公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 使用状况探究报告》来看,城市和农村的未成年人在 使用网络的内容 取舍和时长上有一些差别 。城镇未成年网民更多 使用查找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 利用,而农村未成年网民 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的比例则高于城镇 。

对此,郗 扶植 提议,应 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教育 疏导,农村地域的学校也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