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布局,初创公司入场,云游戏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珠江路在线   2021年6月15日  【 转载 】 

  本文标签:谷歌,云游戏,技术

图片
起源:unsplash图片 起源:unsplash

  记者/李彪

  2021年2月2日,谷歌云游戏平台Stadia正式关闭旗下第一方工作室Stadia Games & Entertainment,产品负责人当前也已经离开谷歌 。

   工夫拨回到两年前,当谷歌带着“无需下载、没有补丁、没有安装、无需专业硬件”(no download,no patch,no install,no custom hardware)的愿景亮相 寰球游戏开发者大会时,“云游戏”这一律念正式被带火,不受硬件 禁锢,充 散 施展云端算力的场景也被 描绘为游戏行业的 将来 。

  而就在国外领航者搁浅的时候,云游戏在国内却驶入一片“蓝海”,甚至随着巨头布局、初创公司入场、投资增多而渐出现出“红海”的势头 。

  念力科技(以下简称念力) 独创人范子瑜正是两次热点的亲历者 。他在2015年加入谷歌,是云游戏部门 独创团队成员(最早的十位工程师之一) 。出于对云游戏在移动端的 利用,特殊是国内手游市场的看好,范子瑜在2017年回国创业 。

  范子瑜在 承受界面新闻采访中告诉记者,“2018年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资本,还 无奈 构成对云游戏的有效共识,投资人当中懂云游戏的人特殊少,融资和 应聘真的是特殊困难” 。

  而在最近两年,特殊是2020年,外界对云游戏投以了前所未有的 硕大关注 。2019年12月,念力作为奇绩创坛(前身为YC中国,由陆奇博士 缔造)2020届学员 获得其第一轮股权融资 。2021年5月19日,公司获莉莉丝游戏领投,老股东五源资本超额跟投的800万美元 策略融资 。

  对他来说,这种关注并不是由于云游戏行业 本身 产生了 渐变,而是“技术化”在用户、开发者、投资人对游戏的认知中已经颇具影响,随着行业的进展,在某一 工夫节点上达成了“共识” 。

  此前的《 穿梭 火线》带火第一人称射击类(FPS)模式,《英雄联盟》开启的是多人在线即时 策略游戏(MOBA)的春天,《王者 光荣》则将大获 顺利的MOBA模式复制到手游市场 。 依附“拳头产品”开路,在消费市场走出一条游戏内容风潮的迭代之路 。对下一个原创爆款的 追赶是此前国内游戏市场的共识 。

  而在范子瑜看来,当游戏内容的演进 到达足够成熟阶段的时候, 谋求超高清画面、高帧率、低延迟的崭新游戏体验,在场景渲染、游戏引擎、平台架构等技术环节加大投入,正在成为新的行业共识 。

  如同时下热议的元宇宙(Metaverse)一样,所谓全真互联网、原生 虚构世界,代表一种通过极致渲染技术,外加 壮大运算力提供的低延迟、 巩固的底层平台 支撑,使 参加者 能够在生理和心理上 获得一种“含糊 虚构和 事实 界线”的具身体验 。

  范子瑜认为,元宇宙更多的是技术进化的 将来 状态,当前尚停留在 观点的构想上,而与渲染、平台有关的技术却是当下云游戏集中发力,重点 打破的地方 。假如说之前的爆款游戏走的是新旧交替的“迭代”之路的话,云游戏所代表的技术趋向带来的是游戏“升维” 。

  云游戏利用部署在“云端”的数据 核心,将多台主机服务器集成起来,借助云计算 实现建模、渲染等一系列操作,再将游戏画面以尽可能低的延迟传输到发烧友的手机上,既能满足发烧友对高品质游戏的需求,又能不被硬件 设施 禁锢,随时随地可玩 。

  据范子瑜介绍,GPU将在 将来几年内达到 40 Teraflop 。5G传输的 遍及又会进一步减低延迟,如此 壮大的算力将渲染出和 实在世界 如出一辙的人、物体和场景 。

  而在他看来,摩尔定律已接近失效,手机芯片的尺寸尚停留在主流的7nm上 。如此一来,受 本身体积所限,智能手机与PC算力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

  当初促使范子瑜回国的一大缘由便是高速进展的中国手游市场,移动终端也是念力的产品标的 。在他看来,云游戏正是当前给予智能手机算力的最好 步骤 。念力当前所做的,便是利用自有云技术, 支撑混合云与游戏云化, 构建云游戏平台,以PaaS产品(平台即服务)提供面向游戏厂商的企业服务 。

  界面新闻此前采访腾讯云游戏团队了解到,像是之前推出的《王者 光荣》、《原神》云游戏,是将已有的游戏云化移植,这只不过云游戏1.0 。而云游戏2.0应该是云原生游戏,即基于云平台的媒介特色,在游戏内容、交互、 性能等 因素上开发原创云游戏,这也是被行业 广泛看好的方向 。要达到这一 指标,内容将成为决定因素 。

  内容对游戏的重要性,以谷歌为例 。外媒 综合师认为,内容缺乏是Stadia失利的重要缘由,“在 其余平台每年能提供上百款游戏的同时,Stadia可供云游戏却还缺乏80款” 。游戏基因的缺失是“云 巨人” 裸露出的一大短板 。在关闭工作室后,谷歌决定抛弃自研,转向与第三方合作,走上了重金买游戏的 路径 。据悉,仅单款游戏的移植,公司有时就需 领取上千万美金的费用 。

  范子瑜介绍,如此高成本的 路径绝不是公司所要走的 。当前念力正在与莉莉丝合作云原生游戏 名目 。莉莉丝重要负责游戏内容的开发,念力负责部署云平台的技术实现 。范子瑜告诉记者,“除了To B业务之外,我们自己也有负责游戏开发的部门,To C的原创游戏开发也是念力正在做的” 。

  关于云游戏的商业化落地,范子瑜认同内容和成本(服务器成本、带宽成本、版权费用)是当前亟待 打破的两大难关 。他相信, 将来两年,成本和云原生内容都 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

  巨头在云游戏上的布局是吸引外界 眼光的一大缘由 。同时握有“云服务”“游戏”两张底牌的腾讯,在云游戏上也是“两端发力”——主攻大屏端(PC、TV)的腾讯先游和面向移动端的腾讯START 。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均在其中有所 参加 。同为初创公司的蔚领时代、海马云也在最近 实现最新一轮的融资,融资额均超过亿元人民币 。

  关于可能存在的竞争,范子瑜认为,云游戏当前的进展尚未 构成 完全的产业链,整个市场尚处于布局阶段,从底层架构、云服务、云平台到游戏研发、 散发,以及付费模式上都还有众多的机会,没有一家公司,或者巨头 能够独立承包云游戏的所有服务 。

  同时,云游戏还需面对海外的竞争对手 。国内游戏市场当前出现“金字塔”格局,底层规模大,爆款游戏多,但上层的游戏引擎、场景渲染等尖端技术的研发实力,与国外厂商存在很大的 间隔 。

  范子瑜认为,游戏的技术化趋向决定了“出海”是云游戏的 将来 。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会是更大规模,有待更多自研技术浮现的阵地 。在外界对云游戏 构成共识之后,“国内游戏行业也需 构成更多的共识,尖端技术与云原生内容的 打破需求更多的合作”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