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一年CJ结束了 中国游戏厂商还是没什么长进 |
2018年8月7日
【
转载
】 编辑:
|
|
每年一次的ChinaJoy展会
完毕了,这场游戏展会带给小编的
感想是复杂的,为何这么说?一方面是国内展会越来越有游戏展的样子,另一方面是这种
普及却与国内有厂商并没有关系,国产游戏依然没什么
长进 。
前面我们说了,今年的ChinaJoy会越来越有游戏展的样子,那么什么是游戏展应有的样子?看看E3,看看TGS,看看科隆游戏展,游戏展最起码的是游戏唱主角,而不是靠卖肉来撑 局面,俗话说“超级跑车不需求车模” 。
今年的ChinaJoy由于微软、索尼、育碧、暴雪等国际大厂的投入加大, 确切让游戏有了更多的 展示空间,也吸引了一批 单纯的发烧友来逛展 。但国产厂商的展台依然是靠着妹子、 运动、送小礼品来吸引人气,游戏 本身则被 忽视,固然更多也是由于拿不上台面 。
游戏展还是肉展?
了解中国游戏产业的人 常年来都晓得这样一句话——中国的游戏市场是畸形的,这里我们来看一份数据 。
依据《2018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国游戏市场中,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634.1亿元,占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比重为60.4%;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15.5亿元,占30.0%;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72.6亿元,占6.9%;社交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2.6亿元,占2.2%;家庭游戏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4.2亿元,占0.4% 。
这个数据怎么看怎么怪异,甚至与 寰球游戏市场的实际状况截然相反,移动游戏市场的规模如此之大 本身就不 畸形 。
我晓得有人会说“这是中国移动时代先进的 体现”,然而事实上就游戏产业来说,这正是中国游戏产业不成熟,工业化水平低下的 体现,“手游大国”的说法其实只不过一块遮羞布而已 。
关于中国游戏产业之殇,我想用三个方面来归纳:大厂商不作为,外行主导开发,资本搅局 。
首先是大厂商不作为,中国的游戏大厂在收入方面已经 可以排到世界前列,然而做的事却是小作坊的工作 。看看国内游戏大厂在 寰球游戏产业技术创意方面有过任何 奉献吗?没有,假如说课金能算的话,这倒是能算一笔 。
一个营收百亿的游戏公司,做的却是小作坊式的手机游戏,招致中国的游戏工业整个产业链都是断裂的,不 完全的 。手机游戏的开发流程和工业化程度都太低了,游戏产业需求的技术下沉 彻底做不到,这和开发一款3A游戏是 彻底不同的 事件 。
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厂商想要独立开发出一款3A级游戏,就算有足够的 估算,也 无奈在国内独立做出来,即就是巨头厂商 。 根本缘由就是中国的整个游戏工业断层太多,众多技术都 无奈实现,不得不依赖国外公司 。
大厂商的短视,或者说对游戏产业 本身的不 重视,是中国游戏产业畸形的最重要缘由 。某些厂商还在本届CJ上自称为世界最大的游戏开发商,然而扪心自问自己都做过什么游戏,又为 寰球游戏产业做出过什么 奉献?
其次是外行主导开发,国内大公司的游戏开发团队在人员组成上 根本 可以说都是外行,由于国内 根本没有健全的游戏 实际教育,全部的游戏开发者最好也是毕业自计算机专业,但要晓得计算机专业和游戏专业在国外可是不同的 。
一群只会敲代码,没有游戏设计 实际 指导的程序员 怎么开发游戏?答案是大数据 。现在国内的游戏开发 彻底舍弃了游戏制作人主导的模式,而是 所有依赖大数据,多人、主视角射击、竞技、卡包、皮肤等等,哪些元素 可以吸引流量、 可以赚钱,就把哪些元素凑到一同 。整个游戏都是拼凑出来的,说白了就是给大数据做游戏,所以才会有遍地的“吃鸡” 。
正因如此,国内的游戏 筹划 几乎就没有科班出身的,全都是游戏外行, 惟独会看数据,会看报表,就能主 向导戏开发 。然而他们不晓得的是,游戏 本身属于文化产品,带有 浓郁的人文属性,这种数据游戏 本身就是为真正的游戏 爱好者所 鄙弃的 。
说到这里就来说说小编为何更看好国内的独立游戏,由于国内的独立游戏开发者有很大一 部分有国际游戏大厂的工作 教训,回国后 无奈 承受大公司的开发环境而 取舍创业,这种制作人对游戏的 了解更为 完全,更 存在国际 视线 。
最终是资本的搅局,国内现在的游戏市场畸形与大量涌入的资本不能不说有 硕大的关系,而这些资本 本身对游戏行业是 根本不懂的,他们的 目标就是赚快钱,捞一票就走,关于 构建国内完善的游戏工业体系全无兴趣 。
在这样的资本驱动下,必定会诞生一大批等着赚快钱的垃圾游戏,批量生产、十个里面死了九个、有一款赚钱就是 成功的短视游戏公司 。这种公司将资金 几乎全都用于宣传推广,占领了网络大 部分版面, 构成劣币驱赶良币的畸形市场格局 。
奚落的是,真正关怀中国产业的却是索尼、微软这样的国外企业,索尼中国之星 方案和微软的@IDXbox都在 踊跃协助中国本土开发者,制作和发行高品质的游戏,并将其推广到国际市场 。
不过好在从今年来看,国内游戏行业的热钱在削减,一大批游戏公司都死了,今年的CJ展位显而易见要少于往年 。我们 盼望这样的资本尽早退潮,让真正对游戏产业有 事实的资本和游戏公司 可以 积淀下来 。
很难说国内整个游戏产业有多少公司,多少制作人、 筹划人是真正喜爱游戏懂游戏的,在更多人看来游戏就是个捞钱的产品, 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来捞上一笔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80年代的“雅达利大 瓦解”,可能国内游戏产业的“大 瓦解”也快了 。
这次展会下来唯一让人 快慰的是,国内真正 痛恨游戏的发烧友越来越多了,随着Steam的 遍及和主机游戏的再度入华,发烧友也被拓宽了眼界,看到了国际市场上的主流游戏是什么 。这种消费者教育让更多人意识到自己以往玩的那些游戏不得不叫做垃圾,而这种认知和审美上的 普及,最终将推进中国游戏产业的大 荡涤 。惋惜 仿佛惟独腾讯WeGame和 圆满世界产生了这样的危机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