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发倡议书“拒绝不良网游” 推进分级制度 |
珠江路在线
2018年6月6日
【
厂商
】 编辑:
james
浏览次数:
|
|
原标题:专家发倡议书“拒绝不良网游” 推进网游分级制度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安全上网, 守护健康――青少年网游沉迷危害与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 在研讨会上, 8位权威专家联合发布了一份倡议书, 呼吁网游公司以网络道德规范企业行为, 自觉遏制低俗网络游戏推广手段及不当网络游戏营销行为, 为少年儿童设计研发适合其成长规律的绿色游戏。
青少年网络成瘾中八成为游戏成瘾
“我的儿子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 在研讨会上, 一位初二男生的母亲沈女士介绍, 自己的儿子痴迷网游, 拒绝参加家庭聚会, 拒绝运动, 甚至拒绝出门。 她一位朋友的孩子, 偷偷使用家长手机, 给游戏充值, 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花光银行卡上7000元, “我们不明白一个游戏怎么能让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变成这样!”
丽泽中学校长张曙光提出, 4月2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 学校在第一时间就把文件转给了各位家长, 但目前仍有家长把给孩子买“游戏皮肤”作为奖励。
据中教传媒智库舆情监测数据显示, 今年前5个月, 与游戏“网瘾”相关的报道总量近8000篇, 未成年人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带来众多“问题少年”和“问题家庭”。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心理咨询师彭鑫医生介绍, 相比PC时代网络沉迷主要是信息危害等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 手机网游更便于上手, 隐蔽性更强, 更容易沉迷。 目前在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因素中, 游戏成瘾占到82%, 而网络成瘾只有5%。 目前网络游戏已经是未成年人面临的主要网络危害。
治理不良网游社会应有所担当
对于未成年人网游成瘾的现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深有感触, 他曾到临沂比较偏僻的山区调研, 发现那里的孩子都用手机玩游戏, 都是他们打工的父母给他们买的, 爷爷奶奶管不住, 也不会管。 “2018年我国最新公布的网民数字是7.72亿。 而网络游戏用户到达4.42亿”,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障碍首次在全球范围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环节。 “网游是一种电子的海洛因, 不仅在心理上, 并且在身体上对孩子是一种摧残。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 不良网络游戏开发平台应该负有责任。 平台首先要落实游戏注册实名制, 落实防沉迷系统。 其次, 落实实名制后, 如果是未成年人注册, 作为监护人, 可以从法律角度来对其充值行为进行否认。
应大力推进网络游戏分级制度
在此次研讨会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王义军、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院教授李玫瑾、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等8位专家发布了《拒绝不良网络游戏, 还未成年人一片网络净土》倡议书。 专家在倡议书中建议, 始终把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未成年人安全放在首位;企业不为经济指标、经济效益而忽略甚至损害未成年人的权益;媒体应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舆论引导与监督。
倡议书中提到, 国家各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相互配合, 制定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应不断完善网络游戏的监管机制, 严格网络游戏的审批制度, 从源头上、机制上设置关口, 将一切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拒之网外”, 从机制上抵御网络游戏沉迷。
应大力推进网络游戏分级制度, 落实游戏注册实名制, 禁止未成年人注册不适合其年龄的网络游戏;应敦促互联网企业和游戏厂商加强网上内容建设,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帮助未成年人摆脱游戏沉迷负面性。 游戏生产商或服务提供者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坚持社会良知与商业效益的统一, 设计研发更健康有趣、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绿色网上产品。
文/记者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