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贪腐”频现,互联网大厂如何“治病”?

珠江路在线   2023年1月9日  【 转载 】达达兔 

前有马化腾怒斥内部 腐败“看完之后吓死人”,再有刘强东批治理层“用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还有李彦宏反思“马化腾说的问题,百度也都有” 。当大厂走向降本增效的深水区,越来越难以成为一些人的职业 包庇所 。

岁末年头评绩效,有功封赏,有过受罚,年终奖和“砍人”是互联网大厂的AB面 。

过去在增进红利掩护下,即就是低绩效部门也能雨露均沾 。但眼下行业处于下行期,大厂忙着降本增效,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体现不好者更方便被拿来祭旗 。

“裁员”是过去两年大厂降本的代名词,当降本进入深水区,裁基层小兵已经缺乏以止血,把 锋芒对准高管甚至整条业务线成了必走的一步棋 。最近,不少一线大厂发出强硬声音,一些中高管和业务线被贴上“骗子”“花里胡哨”“贪腐 触目惊心”“该砍就砍”“ 工夫不多了”等标签 。

强硬措辞背后,是增进乏力中大厂对自己“大企业病”的深刻 忧愁和危机感 。崛起于本世纪之交的很多互联网大厂, 广泛创业近20年,市值不亚于一个中小型经济体 。盘根错节的利益背后,不可幸免浮现人浮于事、创新力 降落、治理效率低下,甚至贪腐等大企业病 。

最近大佬集中出手整治大企业病, 象征着2023年将是大厂“治病”的一年 。 是否 维持一线大厂的地位,或就取决于治病的疗效 。

2023年,互联网

“老虎”“苍蝇”一起打?

2022年底至今,阿里、腾讯、京东、美团、百度、字节、小米等相继被曝出大佬讲话,或者业务、组织架构调整 。“降本增效”之下,各大厂迫切治病,不过开出的药方 侧重点各有不同 。

反腐零容忍,是马化腾新年给腾讯开出的重要药方 。

在2022年12月底的腾讯全员大会上,一贯以鸽派形象示人的马化腾 罕见发出鹰派声音 。马化腾把很多业务做不起来归咎于严峻的内部贪腐问题 。

“真的是 触目惊心,只不过你们没机会看,看完之后吓死人 。很多业务做不起来,并不是由于治理者问题,也不是业务方向问题,而是贪腐 漏洞太大,业务被掏空了 。”这是马化腾对内部贪腐下的 论断 。

故意思的是,2022年末李彦宏在面向 整体员工的一场内部直播上 示意,“腾讯的那些问题,百度也都有 。”百度 集团资深副总裁崔珊珊补充称:反腐的例子百度也 时常看到,也是“吓死人” 。

作为头部大厂,腾讯在某种程度上 表演着互联网 根底设施的 要害角色,给各行各业带来诸多颠覆性 便捷 。但 腐败也随之而来, 来源在于 有关 要害岗位人员权力过大,同时 缺乏监督,招致不少“实权”人员趁机“卡油”,中饱私囊 。

大厂反 腐败并非新话题,但 独创人在年度总结大会上如此 剧烈 鞭挞内部贪腐实属 罕见 。马化腾的一席话把很多治理层心里清晰,但很少拿到台面上说的,直接戳破了 。

不止是腾讯,互联网公司在高速进展阶段,人员、条线纷杂,利益很多,治理粗放,钻空子的机会不少,甚至在实习生 应聘方面都浮现了“寻租” 景象 。

不少大厂对反 腐败已经有制度性 调度 。如小米成立三部三委、华为新增六大机制、京东 制订三项反腐 根本 准则和“三不”反腐机制 。阿里是最早设立廉政合规部的大厂之一,新任CPO蒋芳是跟马云一起创业的十八罗汉,长 工夫负责阿里内部的反腐监察工作 。腾讯于2005年首次提出“腾讯高压线”,2016年上线“阳光腾讯”微信公众号,会不时对外公布内部违规案件 。

此前大厂披露的贪腐事件不少是来自于偶发的匿名举报 。

裁判文书网显示,曾 负责字节餐饮专家的高传峰在职期间,共向两家供给商索取回扣超102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高传峰东窗事发的直接缘由就是被一封举报信举报 。

2022年4月22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快手原副总裁赵丹阳通过向外包商收取回扣、虚报加班费等 模式非法获利700多万元,后被匿名举报,锒铛入狱,被判有期徒刑七年 。

有头部大厂员工对《豹变》 示意,被立案审判、发全员信通报的高管只不过少数,还有一些治理层也“不 清洁”,但提前听到风声,引咎辞职,得以全身而退 。

但在 硕大的增进压力下,靠匿名举报显然已经缺乏以止血,大厂急需 加强常态化反腐 威力 。

马化腾强调,2022年,腾讯在反 腐败中已经引入了数字化监管 威力,将全部报销和外部供给商的数据集中汇总,由内审内控部门进行大数据 综合,能找到大 部分低水平的问题 。2023年,腾讯将 接续投入, 加强这方面的 威力 。

由于业务效率问题被马化腾点名的腾讯PCG事业群,也是贪腐的高发区 。2020年,腾讯公布了 波及收 行贿赂、职务 强占的22起典型案例,其中PCG事业群涉案人员有26人,占比63% 。

2021年,腾讯公布的反舞弊典型案件中,来自PCG技术 策略 核心、体育内容部、影视内容制作部、新闻技术平台部、资讯 经营部的6名人员触犯了“腾讯高压线” 。

反 腐败是企业长 工夫的必修课,关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在目前的增进环境下尤其重要,不只有助于被动止血,更能补齐组织 漏洞,去腐生肌 。

砍掉业务线,

向治理层要效率

马化腾的另一味药则是“砍掉不赚钱的业务” 。

2022年内,腾讯关停或下架了包含小鹅拼拼、QQ影音、看点快报、腾讯看点、搜狗查找等很多产品 。若外加被砍掉的20多款游戏,腾讯2022年关停的 名目至少在40个以上 。

这些产品曾是腾讯试图阻击竞对的武器,例如,看点快报对标今天头条,小鹅拼拼是腾讯版拼多多,搜狗地图用来跟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打擂台 。但随着大厂去肥增瘦、聚焦主业,这些边缘业务领先被砍掉 。

即便临时幸免于难的业务也绝说不上安全上岸 。在外界看来,作为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腾讯网是腾讯的象征,应该处于安全区 。但马化腾直言,假如腾讯新闻不能解决盈亏 均衡,甚至还有很多问题的话,那留给腾讯新闻的 工夫也就不多了,“团队需求强而有力的 变迁,不然 接续这样做下去没故 意思,整个砍掉都 能够 。”

“该砍就砍,不要 迷恋 。”这是马化腾给业务精简定下的总方针 。在马化腾看来,非核心业务可能做不大、做大了也不 定然赚钱,跟公司付出的治理成本和精力相比,显得并不划算 。

2022年以来,腾讯新闻进行了多轮裁员 。腾讯新闻的一位人士对《豹变》 示意, 固然现在临时安全,但还是有很强的危机感,甚至被领导暗示要珍惜眼下的工作机会 。

跟马化腾一样,京东 独创人刘强东最近的 舆论同样引起外界强烈关注 。在刘强东的药方中,整顿治理层是最重要的一味药 。在 经历公司 快捷扩张后,逐步放权的刘强东最近 加强了对治理层的整顿,以引发团队的 求实 风格 。

刘强东先是要求治理层 群体降薪10%-20%,后又在内部治理培训会上称, 部分高管沉迷于制作精美PPT,习惯于用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这类人“就是骗子”,吹得天花乱坠,但实际执行 动机却一塌糊涂 。

PPT治理,是不少大企业的通病 。在2019年新东方年会上,员工改编自网络热歌《沙漠骆驼》的节目,因歌词吐槽尺度大到直接向俞敏洪开炮而在社交媒体爆火 。其中一句“干活的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兴许是刘强东 焦急为京东治病的 实在注脚 。

刘强东还要求治理层“脱虚向实”,不说花的理念,要回归常识,回归到商业 性质的五个 因素(产品,价格,服务,成本,效率) 。“脱虚向实”不只不过互联网大厂的业务 指标,也将是接下去很长一段 工夫的治理 标准 。

当大厂 本身面临进展危机时,也就越来越难以成为一些人的职业 包庇所 。在过去一轮的互联网人员优化中,重要裁撤基层员工,但大厂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把压力给到了治理层,要向中高管要效率 。“裁员工”还是“裁治理层”,在2023年恐怕将不再是个 取舍题 。

华为 独创人任正非曾公开反思:“以前华为末位淘汰的全是员工,每个月把员工干掉10%,后来发现 根本没有用,真正要淘汰的应该是干部,后来华为每个月淘汰10%不合格的干部 。这么做之后,团队的 空气 产生了 硕大的 变迁 。”

假如说反腐是被动止血,那么靠抓治理、 晋升绩效则是大厂在 积极“造血治病” 。

大厂能痊愈吗?

大佬集中出手治理大企业病背后,是大厂强烈的进展危机感 。

与往年敲山震虎式反腐、零星的组织调整不同,此番大佬集中 取舍在年底发出强硬声音,更有一番深意 。每年底的年度总结大会, 能够看作是大厂来年进展的风向标,以前在高增速的背景下,大佬们讲话多为指引业务前进方向,较少把关注点放在内部整顿上 。

但如今增速下滑,通过反 腐败 晋升 运行效率、加快组织架构调整和高管汰换,向内 发掘增进 后劲,兴许是眼下最能立竿见影的优先选项 。

大厂“治病”加码, 铲除个别毒瘤方便,想找到新的增进曲线并非易事 。

这两年,各家大厂主营业务浮现不同程度的增速下滑 。 比方,受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萎缩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营收同比下滑9.7%至704亿元,净亏损14.76亿元,而此前同期为盈利7.88亿元 。这是小米面市以来首次延续三个季度营收、净利润浮现同比下滑 。

普通来说,传统业务盘子大、利益盘根错节,想要再实现大幅增进难度不小, 因而,大厂通常会从新业务寻觅增量,但这条路同样不好走 。

正如李彦宏在2022年总结中对百度员工说的,“我们没有视频号这样的明星产品,这其实是我们跟腾讯在过去一年的差距 。”

而马化腾也指出了问题的另一面,公司很多问题都存在于买量业务中,“团队每天想着在里面能捞多少钱, 而后才顺带帮公司做点业务,没故 意思” 。

相反,马化腾认为,市场规模的临时落后并不要紧,腾讯不能去做同质化的业务,而是应该 施展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的协同办公 威力,以及小程序衔接的TO C和TO B业务闭环 。 即便市场排名落后,也要 维持“无所谓!我们不 焦急,千万不要 受骗”的心态 。

假如说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是在优化业务 构造刺激增进,那以小米为代表的,则是 孤注一掷另谋 前途 。小米将筹码压在了新能源汽车上 。如雷军所言,小米造车是他人生中最终一次重大的创业 名目,情愿押上人生积存的全部战绩和 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李彦宏则将2023年至少能跑出来一个高成长、有创新的业务设为 指标 。

在企业进展碰壁时,治理大企业病成了打破瓶颈的重要选项, 目标在于刺激增进 。在找到新的增进曲线之前,大厂的药方恐怕会一张接一张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