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撕开中国体育产业的疮疤

珠江路在线   2022年5月25日  【 转载 】新浪科技 

腾讯给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带来了一个坏 信息 。

腾讯控股 集团公布了一则《对于OVBU体育业务部组织架构调整的 告诉》, 宣告裁撤篮球 经营组、足球 经营组、综合大 名目 经营组、市场营销 核心、产品 核心/增值产品组、平台研发 核心/推举平台组&平台研发 核心/画像与算法组共六大业务组 。

腾讯体育团队原本有大概300人的规模,此次组织机构调整可能将会减员超过三分之一 。

裁员的动作从2021年开始就已有迹象 。当时的传言内容是:以腾讯体育App为业务核心的产研团队,将直接划归腾讯视频的产研部门,小 部分负责资讯的员工将划到腾讯新闻 。

其实互联网大厂里人员的聚聚散散、离离合合早就是人生常态 。但腾讯体育的这次变动,是在腾讯 遭逢了史上最差一季度的第二天,以及公司高层公开表态的背景下,显得非同平常 。

腾讯撕开中国体育产业的疮疤

财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354.71亿元,与上一年同期持平,净利润255.45亿元,同比 降落23%,已经延续三个季度浮现净利下滑 。紧接着腾讯高层在业绩报告电话会议上 示意:已经 施行了成本操纵措施,并调整了 部分非核心业务,有助于在 将来实现更优化的成本 构造 。

很显然,腾讯体育——这个腾讯在2003年成立的,为腾讯立下过汗马 功绩的部门,被归属到了“ 部分非核心业务 规模” 。与其说这是腾讯体育的悲伤,还不如说这是整个中国体育产业的悲伤——再 夺目的过去,也不得不换来个给海外版权方打工的 后果,空有流量 。

打得过网站

腾讯的广告收入 变迁,印证着腾讯体育的一步步 顺利 。

2002年体育圈有两件大事,男足闯入世界杯,姚明进入NBA,让中国的体育热度进入空前沸点 。

2003年腾讯网成立,同时腾讯体育成立 。

这个时候,中国互联网圈被网易、搜狐、新浪这三家在纳斯达克挂牌面市的三巨头把持,被人们称为中国三大门户网站 。

而 依附于这三大网站流量 根底的体育频道,也在国内属于头部垄断地位 。尤其相较于同 时代已积存大量忠有消费者的搜狐、新浪体育这两个“老大哥”而言,腾讯体育存在感较低 。

转折 产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腾讯体育通过大量报导奥运 有关新闻、回放精彩视频等 目标,并利用冠军效应,将 本身定位为 专一于顶尖赛事报导 。在报导期间奥运频道日均最高流量达到250万,虽与同 时代新浪奥运380万的日均最高 拜访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超过网易的200万 。

2008年奥运会是腾讯体育进展的起点

2008年奥运会是腾讯体育进展的起点

自此之后,腾讯体育一路开挂,势不可挡 。2010年,腾讯体育 获得央视独家授权,对南非世界杯进行国内直播和报导 。当时,腾讯网也成为全国唯一在世界杯开赛前报导 脚印遍布五大洲的媒体 。

2012年,腾讯体育又 获得奥运会独家网络报导和访谈权,期间活跃消费者数从320万增至415万 。

2015年,腾讯体育迎来业内里程碑式事件:腾讯 获得5年NBA中国赛数字媒体版权与2015—2016赛季英超新媒体转播权 。独家版权迅速吸引了一大批采用消费者,由2014年底的415万年度活跃消费者,到2015年底已迅速增进为1010多万消费者量,扩散程度首先浮现飞升趋向 。

固然我们得不到具体体育板块的经营数据,然而在以广告为重要收入 目标之一的网站时代,腾讯的广告收入 变迁,也印证着腾讯体育的一步步 顺利 。

2008年,新浪、搜狐全年广告收入分别为2.585亿美元和3.452亿美元,腾讯全年的网络广告收入仅为1.209亿美元 。

到了2015年,新浪、搜狐的广告收入数字变成了7.432亿美元、7.9亿美元,而腾讯2015年网络广告收入为174.68亿元人民币(约合28亿美元),同比增进110% 。

体育产业的进展尾随赛事出现周期性

体育产业的进展尾随赛事出现周期性

伴随着腾讯整体的朝阳东升,这时的腾讯体育,已经彻底 实现了对新浪体育、搜狐体育等老牌劲旅的 超过 。在腾讯内部的地位,腾讯体育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2015年,腾讯体育作为腾讯内部独立成 独自部门,与腾讯网、腾讯视频等部门 分庭抗礼 。

2016年,腾讯体育App正式上线 。腾讯体育也正式换了一拨对手 。

斗得过App

赢取烧钱大战 。

腾讯体育上线之时,正是互联网体育视频App群雄争霸之时 。

当时有PP体育、乐视体育等一众对手虎视眈眈,另外两大视频网站优酷和爱奇艺的体育频道也 通通 蠢蠢欲动 。

大家竞争的 模式也很单一:无他,唯有钱尔!

比方,2015年,背靠“苏宁爸爸”的PPTV就挤走了央视体育频道,用20亿元买下了西甲中国区独家全媒体版权;2016年,PP体育成立 。当年就用7.21亿美元(约为49.67亿人民币)买下英超三个赛季的版权 。单个赛季的版权费用是上一个中国买家新英体育出价的10倍 。

PP体育一度被苏宁寄托厚望

PP体育一度被苏宁寄托厚望

到2017年3月至8月,PP体育集齐欧洲五大联赛、中超、亚冠等“七龙珠”,一度成为业界焦点 。有人计算,PP体育在成立五年之内,在海外体育版权的购买上 花费了超过100多亿人民币 。

然而这些钱,在乐视体育面前,恐怕还是小儿科 。

2014年成立的乐视体育喊出了一个 清脆的口号—— 占有90%以上的国内外体育赛事版权,无死角 遮蔽大众体育、高端体育和精英体育 。

而后,乐视体育用一种近乎疯狂的 模式收购版权 。短短两年之内,他们买入了NBA中国互联网电视播出权、F1大陆地域独家新媒体转播权、CBA、亚冠、中超等310项赛事、超过10000场赛事的版权,其中72%是独家 权力 。

这场烧钱大战中的腾讯体育并非局外人,某种 意思上来说,它甚至是“始作俑者” 。

2015年,初入局的腾讯体育斥资5亿美元拿下5年NBA在中国的网络独播权,相当于每年一亿美金,为2013年版权价格的5倍,震惊业界,也拉开了一场由资本推进的体育版权“圈地运动”拉开大幕 。

但和 其余平台的毫无克制相比,腾讯体育奉行的是稳扎稳打的 动机 。

2016年腾讯体育 获得NCAA、NCAAF等线上版权,web活跃消费者数增至1913万,App最高月度独立 设施数 维持高速率增进;2017年开始,腾讯 顺次 获得CBA、美网、温网等传统体育赛事版权,逐步实现国际A类赛事全 遮蔽 指标,2018年底 使用人数增至2450多万;2019年起腾讯体育领先将电子竞技搬上荧幕,一年间消费者数迅速升至3400多万;截至2020年12月,腾讯体育web消费者数已达到4000万人以上,App独立 设施数 均匀在1320万台左右 。消费者 遮蔽面进一步扩散 。

再外加当初腾讯体育赌对的NBA,成了为数不多的挣钱的体育直播 名目,这样的策略让腾讯体育在 严峻的“烧钱大战”中活了下来 。

当初体面无限的乐视体育,从高光时刻到一地鸡毛,用了仅仅不过三年的 工夫 。2019年,乐视体育被 撤消营业执照 。

乐视体育成了中国体育产业最深的一道伤疤

乐视体育成了中国体育产业最深的一道伤疤

PP体育也不容乐观,2021年1月,因未能按时 领取5.23亿英镑的买断费用,PPTV 受到了英超联赛的起诉 。

当前,腾讯体育和有百度背景的爱奇艺、阿里背景的优酷构成了体育视频平台头部 营垒 。 其余 挑战者 几乎全部失声 。

毕竟是错付

“挥泪斩马谡”的不止腾讯一家 。

但,生意总归是要回到挣钱上来 。

通过了血站坐稳头把交椅的腾讯体育,只剩下 挑战自己了,却发现:挣钱太难了!

家喻户晓,体育赛事的大头收入来自于2B端的赛事广告 。 比方,2008年,央视转播北京奥运会广告收入高达20亿元;2014年,央视独播巴西世界杯,广告收入约超过15亿元人民币 。

但现在的网络广告环境和腾讯 本身的广告进展状况,都算不上 好看 。依据中关村互动营销 试验室数据,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中国互联网广告增速逐步 降落 。在2021年因为疫情影响,增速已降至两位数以下 。

腾讯撕开中国体育产业的疮疤

依据腾讯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 降落16%至180亿元 。

其中,社交及 其余广告收入 降落15%至157亿元,重要反映公司广告资源(尤其是移动广告联盟)收入削减;媒体广告收入 降落27%至23亿元,反映出腾讯视频及腾讯新闻服务的广告收入削减 。

即就是腾讯体育王牌赛事NBA的转播中,最为出圈出位的广告居然是“ 寰球运动防护品牌”杰士邦 。除非是杰士邦给的钱 着实太多了,不然这必定是腾讯体育 缺乏 取舍的无奈之举 。

NBA+杰士邦的组合向来有所争议

NBA+杰士邦的组合向来有所争议

在广告迟迟打不开局面的状况下, 几乎全部体育类App的付费会员模式也始终 无奈 构建起健康的经 谋生态 。巨潮认为,这里面缘由相当复杂:

第一,因为经营压力,各类App即就是会员也不 定然能看到全部内容——特殊是核心内容还要再付费,“套娃式会员”模式广受诟病;

其次,因为 购置版权付出的高昂费用,在 延续得不到盈利回报的状况下,迫使体育类App不停提价会员费,消磨了消费者的付费 热诚;

第三,很多无版权网站直播屡禁不止,使真正付钱的大佬掏了“独家的钱”却做不了“独家生意”, 无奈 构成内容上的独占,造成了大量的观众分流 。

再外加疫情的影响下,各大顶级联赛纷纷“歇业”,以及不良的经济环境减低人们对体育支出的兴趣 志愿,一系列 从天而降的“黑天鹅”事件 延续影响,体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须 。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挥泪斩马谡”的不止腾讯一家,2020年,与腾讯 抢夺NBA版权失利,又与PP体育合并失败的优酷体育裁员20%以上;2021年12月,连年亏损的爱奇艺爆出大裁员新闻,不晓得爱奇艺体育吉凶如何 。

写在最终

互联网体育视频平台大跃进后的收缩防守,只不过这个大时代洪流下的“估值修复” 。

背后的深意是,在中国,体育的 炽热与体育产业的 难堪长 工夫共存 。

三大球中,足球是国人永远的痛,篮球自姚明之后卖点全无,排球的战绩和存在感几近透明,惟独在奥运会的时候女排才有存在感 。乒乓球、羽毛球 成就优异,但产业化、规模体量难以 扩充 。 其余赛事更是小众,产业化难度更大 。

于是,中国体育的现状注定了,中国的体育视频平台不得不把 命根子交给国外的优质内容版权——以足球篮球网球为代表 。当其价格过于高昂时,整个中国体育内容产业就全都成了上游的打工仔,就连首富大佬们也不例外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