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微信被无故扣钱?小心“被保险”了

珠江路在线   2021年9月27日  【 转载 】中国新闻网 

  本文标签:老人,微信,保险

  “家里老人中招了,自动扣费了几个月,跟客服沟通了几天也没有 信息反馈 。”最近,有不少用户 示意,自家父母在不知情下“被保险”了 。

  “不晓得是在何时投了保”

  “9月22日那天,我父亲微信莫名收到扣款 揭示,显示被‘悟空保’扣了155元的保费 。”邓雨(化名)告诉中新网,自家老人 遭逢了一同“被投保” 。

  “我父亲说不晓得是什么时候投的保,也没填写过个人信息 。”但邓雨在翻找手机记录后发现,在8月9日时已被悟空保扣款1元,她 示意,自己父亲对智能手机的 使用并不娴熟,可能 因而中招,误投了“1元险” 。

  依据悟空保的小程序介绍,悟空保只不过第三方保险中介机构 。邓雨父亲“被投保”的保险,实际承保公司为泰康在线 。“泰康在线的客服坚称我父亲已经填写了个人信息, 屡次 回绝退回全款的要求 。”她说 。

  中新网 留神到,在悟空保的小程序中,投保 只有提供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在输 动手机验证码后,页面会自动跳转到付款界面,甚至连“马上投保”确实认按钮都不需求点 。

  在向客服询问时,悟空保客服 示意,投保页面上有投保须知,被保险人 能够依据自己的状况 细心浏览, 取舍投保 。而实际上,投保页面中的《保险条款》《投保须知》等均为默许勾选 。

悟空保小程序中的投保界面,输入验证码后会马上跳转至付款界面 。

悟空保小程序中的投保界面,输入验证码后会马上跳转至付款界面 。

  邓雨的 遭逢也并非个例 。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悟空保的投诉达5000多条 。大 部分投诉者都 示意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自动投保、自动扣款,且退保退款 困苦 。而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 示意 经历过同样状况 。

  中新网发现,在这些投诉中,不少用户第一月的投保金额仅为1元,后续则是每个月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自动扣款,且中招者大 部分是家中的老人 。

  依据投诉,一些用户是在扫码共享 设施或者健康码时“中招”;更多人反映,自己 彻底不晓得是在何时投了保,收到扣款 揭示后才晓得被投保了,实际上早已过了投保的“犹豫期” 。

  “退保要收35%的手续费”

  后续退保过程中,除了客服电话难接通外,退保手续也非常繁琐,不少网友 示意,“退保需求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还要进行人脸 鉴别,明明被坑的时候什么都没填 。”“没 步骤全额退保,客服称要收35%的手续费 。”

  对此,有用户 示意了 不解,“ 即便误投后退保,平台也能赚到钱,这显而易见是套路 。”

用户在投诉平台上的
有关投诉 。

用户在投诉平台上的 有关投诉 。

  “普通的传统保险,需求对被投保人的第一民事行为 威力、身体健康等进行确认,相 比较而言,互联网保险的保险责任 比较 容易,在 重视前端‘获客’的状况下很可能会简化投保程序 。”某保险公司区域经理李女士告诉中新网 。

  她 示意,依照规定,普通寿险保险不得不退回退保时保单所 存在的“现金价格”,这也就 象征着,一旦投保 顺利,用户在后续退保时很难实现全额退保 。

  监管出手!诱导投保广告,全面 停留

  针对老年群体易踩保险陷阱的 景象,李女士 示意,在一些消费场景中植入的保险广告, 定然程度上是在利用用户的 留神力“盲区”进行引流 。

  “年轻人可能还会 细心甄别,但关于老年人来说,智能手机操作较为复杂,很可能由于看不懂或操作不当而不小心点了投保,从而激发消费投诉纠纷 。 提议对投保人年龄进行 制约, 免得老年人误投造成损失 。”

老人微信被
无端扣钱?小心“被保险”了

  扫码共享单车成为中招被投保的消费场景之一 。 材料图 。

  关于诱导投保的广告乱象,8月25日,北京市银保监局公布 告诉,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全面 停留在北京地域公布存在 适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包含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 晋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诱导、误导性的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楚、关闭按钮不卓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

  你“被保险”过吗?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