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享汽车不被看好,滴滴还是往坑里跳 |
2018年3月9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
3月7日,滴滴出行 宣告与北汽 集团 签订 策略合作 协定,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 经营、大数据 利用、出行服务、定制车及充换电等领域 发展业务合作 。
此外在2月份,滴滴出行还 宣告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 策略合作,一起建设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体系 。
滴滴共享汽车(图片来自baidu)
酝酿了半年之后,滴滴的共享汽车业务总算是要 撒手开干了 。2017年8月,滴滴就已经在APP上开放了“分分租”这一入口,可是向来处在测试阶段 。目前共享汽车 固然行业看重,但前景相当的不 清朗 。在这种状况下滴滴为何还要 取舍往火坑里跳呢?
共享汽车一半 炽热一半 严寒
共享出行已是公认的风口,跟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也出现出迸发式增进 。该领域仅仅2017年就注册约340家公司,实际 经营约35家, 经营车辆55000辆,上半年融资总额近4亿元 。
正如数据显示现在共享汽车领域有大量发烧友入内,并且玩法也是多种多样:
汽车厂商直接 参加型:北汽在分时租赁领域已经孵化了绿狗、华夏出行、轻享出行三个品牌;奇瑞投资了首汽旗下分时租赁平台Gofun,以及多家出行公司;重庆力帆主导的盼达租车; 驰骋旗下有Car2Share以及Car2Go 。
创业公司型:如途歌、EZZY等 。另外还有一个便是像Start租车这样的P2P模式 。
严寒的一半便是共享汽车还没有真正推广开来,就已经开始淘汰 。特殊是创业团队方面,EZZY已经在2017年10月提前出局,缘由便是资金链断裂 。相比之下,Togo在2018年一月 获得了26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
一热一冷中间体现出了共享汽车进展的问题 。首先,共享汽车仅仅是看起来容易 。由于受制于停车位 制约,如北上广这些城市停车位紧张 。目前分时租车平台 广泛选用固定地点取/还车辆的 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实现A点到B点的出行 模式 。
其次,共享汽车出行成本较高 。这里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押金较高,如Togo的押金是1500元,最廉价的是Car2Share,但押金也达到了500元 。另一个方面是,你很可能会为前一个顾客买单 。 比方,Togo 支撑任意地点还车,然而所产生的停车费需要下一位乘客负担 。最终一方面是安全成本,现在共享汽车 固然上传证件和驾照信息,但还是不能 保障开车的便是本人 。
押金状况(图片来自爱极客)
再次, 经营效率较低 。这里主要是汽车投放数量以及 使用人群所决定的 。仅以北京为例,目前投入 经营的共享汽车超过万辆,相比之下北京市出租车就有6万辆 。 实用人群主要是短途出游和社区短途出行 。依据TOGO公布的数据,天天一台车被5个不同的消费者共享 使用了7次,其中6次都是消费者间自主共享 。然而相 比较每辆车的成本还是太低 。
最终便是 经营成本 硕大 。TOGO为例,其3月份 宣告将向上汽大众直接签订 洽购上千辆大众Polo(车型是1.4L自动风尚版) 。据了解,该车型最低报价5.79万元,按1000辆计算便是5790万元,外加后期的保险、维保费用,可见Togo方才融到的2600到万美元 根本不够烧 。
滴滴入局共享汽车是要做出行闭环
面对这样一个发烧友很多,烧钱不够,前景不 清朗的行业,滴滴还是 取舍进入 。这是滴滴布局大出行 策略的主要 行动,目前共享汽车是滴滴最 薄弱的一环 。滴滴的出行业务已经囊括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公交、代驾、试驾、租车,企业用车、甚至是共享单车 。
滴滴布局大出行
策略(图片来自baidu)
并且,共享汽车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由罗兰贝格公布的《2018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 综合预测报告》指出,到2018年,汽车共享出行的需要增进至3700万次/天,对应市场容量有望增进至3800亿元/年,然而,目前全国租赁车辆总数仅约20万辆,供应量远不能满足需要 。
滴滴在共享汽车领域或走不同的路 。跟北汽以及比亚迪等合作 搭档签约的内容看,滴滴的“分分租”并不是重资产模式,即滴滴仅仅是提供 经营和大数据方面的 支撑 。在出行平台上给 搭档提供入口,另外还提供车辆 经营服务 。这样不只将成本压力降到最低,还能使入口流量变现 。
滴滴布局共享汽车之后,凭借 本身 占有的大量消费者,诸多的车辆信息,以及司机,以及 领取 目的,届时滴滴也就 根本上 实现了智能出行领域的闭环 。此目也是为 将来的“无人驾驶+”做铺垫 。
当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 将来无人驾驶 联合共享汽车将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 模式,届时“车找人”,它们数据共享,自动 取舍最经济的路线,让你最 快捷 到达 目标地,不会违纪、不会超速, 保障安全 。 可以说 将来,城市里面的车辆除了少数私家车,其余则所有都会是无人驾驶共享车辆 。
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图片来自baidu)
因此出行领域的竞争才方才开始 。无人驾驶解决 方案公司、汽车共享出行平台、甚至是汽车厂商等多方将会再次加入到出行领域的洗牌当中去,这中间既是同盟合作,更有弱肉强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