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式O2O资质乱象:监管缺位 从业者多不在乎 |
2015年6月25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O2O,资质,监管 |
从资本角度来说,O2O行业正处于最好的时代 。
洗衣、外卖、出租车、家政…… 惟独是 波及到衣食住行的 名目, 仿佛都有资本站在门口 挥动着支票簿期待着进入 。但在这 华丽的外衣下,却有一些虱子在 渐渐 生殖 。
此前国内服务业 参差不齐的现状让号称将 创始下一个世代的团购行业濒临 瓦解,而现在号称 可以让商家、用户、渠道商多方得利的O2O行业,也在 横蛮冲撞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受到不良影响 。
更可怕的是,一些O2O的从业者对这些问题却并不在乎,在他们看来,过多的 制约条件将影响O2O行业迅速扩张,一位不情愿 表露身份的家政O2O行业治理者对腾讯科技 示意:“我们也晓得一些从业者并未 通过 有关资质培训,此前也没有做过 类似服务,但我们相信我们的培训 威力 可以 渐渐解决这个问题 。”
暴走背后的隐忧
此前腾讯科技曾对O2O行业融资状况做过不 彻底统计:仅2015年5月,主打O2O概念 实现融资并被公开报导的公司就超过了30家,总金额超过30亿元 。
即便以雕爷为代表的一批O2O从业者 示意O2O创业期已经 完毕,开始进入行业整合期,但在资本的示范作用下更多的O2O从业者却仍在 前仆后继进入行业 。拉手网、美澳居等多家O2O企业 独创人吴波对腾讯科技 示意:“现在还是O2O创业的好时代 。”
但事实是, 即便在O2O热点尚未褪去时,已经能看到一群人正在裸泳 。
O2O的 性质是将服务业去除中介后直接跟用户相 联络,服务本就是O2O大厦的根基 。但对众多O2O企业来说,通过烧钱扩规模拉用户才是第一要务 。
这样的想法让O2O问题频发 。
以洗衣行业为例,腾讯科技近日接到用户爆料称其通过泰笛洗涤下单的衣服,在签字确认后,发现衣服有缩水、染色、白毛等状况 。北京洗涤协会给出的鉴定 后果是:洗涤操作不当 。泰笛绝非O2O洗衣的孤例,e袋洗、多洗等多家洗衣平台都在近日爆出 有关新闻 。
在价格战方面 频繁大打出手的外卖行业也并不让人中意,上一年就有媒体曝光了凭借网络接单的外卖黑作坊,一些在“饿了么”“美团”等网络订餐平台好评如潮的美食店,其实是无证无照、污水横流、油污满地的“苍蝇馆子” 。
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等 波及外卖的O2O企业都对腾讯科技 示意,在商家审核方面都有 有关流程,没有资质的企业很难登上平台 。
但一些商户对腾讯科技 示意,在和外卖公司 会谈的过程中,众多环节 可以进行“操作”,外加O2O企业并无执法权,一些商户出示的证件为假证,但外卖企业却很难进行审核 。
一位决定抛弃O2O的风投对腾讯科技 示意:“众多O2O创业者仅仅 重视线上资源,对线下的‘脏乱差’ 承受度缺乏,他们 依旧还活在‘云端’ 。”
传统行业资质缺失
更让O2O行业从业者感到困惑的是,传统行业 本身就处于资质缺失的状态 。
以家政行业为例,起家于上海的云家政 占有足够完善的传统家政资源:2009年上海市家政协会提出了“家政数据库”的构想,需要采集家政服务人员的信息,从而进 里手政身份认证和中介监管 。
云家政团队便以此为契机,与家政协会达成合作 动向,为其免费开发家政人员的治理系统 。此时云家政所 表演的角色是针对家政公司的技术 方案解决商 。将系统推广给家政中介,教会其 使用该系统治理阿姨信息、搜索订单、记账等 性能,并进行定期 保护 。
但 即便如此,传统家政行业的资质问题也并不让人 释怀 。一位阿姨对腾讯科技 示意:“现在绝大多数传统家政公司仅仅 占有十几平米的办公 场合,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甚至连电脑都没有 。”而据腾讯科技了解,当前家政行业中专业性强、操作 标准的家政服务企业并不多,“麻雀”公司是行业主流,整个行业出现小、散、弱的局面 。
经腾讯科技实地 考查 得悉,当前绝大 部分家政公司仅仅提供介绍工作服务,从中收取中介费, 部分公司 根本没有任何跟踪监管措施,也没有签订法律规定的合同 。
外卖行业也 大体 雷同,即就是在管治严格的北京地域众多小饭馆也缺乏 有关 标准,卫生条件很差 。 其余城市状况更糟,一位三线城市餐厅老板对腾讯科技 示意:“众多餐馆只不过有 根本的资质,但在审核的过程中, 根本就是执法人员凭借个人好恶进行推断 。“
这些线下企业的资质缺让O2O平台面临风险,律师赵占据对腾讯科技 示意:“O2O平台对商户的 有关信息有 根本审核业务,审核 规模应包含企业经营执照、负责人身份信息、服务 品质 标准等 。如平台信息审核不到位,招致用户利益受损, 遭逢用户索赔以及工商部门行政处罚难以回避 。”
用户端反推 标准 构建?
和 绝对 标准的美国服务业相比,中国服务业线上线下都存在资质、 标准缺失的问题,但在那些O2O创业者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 。
一位O2O行业的新晋创业者对腾讯科技 示意:“现在全部对于O2O企业的资质质疑都是由于传统企业的恐慌 。”在他看来,O2O行业 惟独 可以满足用户的一 部分需要就 可以迅速圈来用户,而资质方面的需要 可以 渐渐进行补足,他同时对腾讯科技 反诘:“当 火线下的各种行业资质也并不完善,兴许在O2O行业中,C端的反馈 可以 构建 标准 。”
这 仿佛是58到家 将来的 指标,58到家 有关人士对腾讯科技 示意:“当前58到家正对服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装备统一工具 。”58到家CEO陈小华则公开 示意:“我们就是要做一个开放的蓝翔,蓝翔的培训是为了资质,而我们是为了打赢战争 。”
而资本的热捧也让创业者们 充斥了底气,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 示意:“现在的投资圈里 几乎全部人都认为移动互联网是 将来,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 联合最密切的O2O行业自然不会被投资人放过 。”人人车CEO李健也 示意:“当前国内O2O细分行业 着实太多,每个行业都可能会出现一个领头者 。从现在的进展状况来看, 惟独看好团队的执行 威力到底够不够,投资O2O不会错 。”
在一些O2O行业从业者看来,现在的O2O正处于大规模圈用户,冲市场规模的阶段,在拿到足够的用户之后,通过 综合用户数据,反而 可以 制订相应的 标准 。
但要 揭示那些一路奔着规模狂奔而去的O2O公司 留神的是,和互联网上的麻烦不同,每一个线下的订单都 象征着 彻底不同的问题,一度曾经估值达到5000万的O2O公司微洗衣就是被这样的例子——被如山的订单压死,只存在了不到30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