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裁员背后:易到用车还能“行“多久 |
珠江路在线
2015年6月24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易到用车 |
方才过去的端午节,关于易到用车的员工们而言,并不平静 。
扰乱员工思路的是一则有关公司大幅裁员的信息 。在这则信息中,易到用车被曝出“大幅裁员“,而且被指业务已经被边缘化 。关于这样的信息,易到用车很快作出回应,称信息“严峻失实“,并对外暗示公司仍有一系列的布局在酝酿 。
易到用车的申明很迅速,而且行文的口气显得自信和轻松,但过去几个月内环绕这家公司的一系列变故,还是让诸多员工关于公司的前景不敢奢望太多 。
一位在职的易到用车员工目前向新浪科技示意,“整个易到用车当前处于一个策略收缩的状态” 。该员工同时 泄漏,易到用车确切进行了裁员,但这件事件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实现,重要针对的是易到用车的海外事业部和公共交通事业部 。
2014年,易到用车曾制订过很有雄心的拓展方案,除了扩张国内城市的 遮蔽外,还有方案进入海外市场 。然而 事实很 美观,事实却很骨感 。易到用车扩张出来的新业务并没有迅速占领市场,反而被滴滴和快的很快超过 。
据上述内部员工 泄漏,易到用车一些扩张的新业务已经沦为了边缘业务,当前团队也由鼎盛时代的600多人的规模缩减至200人的规模 。
从一年前的策略扩张到现在的策略收缩,易到用车的命运行变确切来得有点快 。
屡“被合并”
在落魄到裁员的地步之前,实际上易到用车有过一段顺风顺水的时代,而且还一度成为了各方青睐的香饽饽 。
作为国内最早提供专车预约的服务平台,易到用车在成立一年后便 获得了晨兴创投、美国高通风险投资公司的千万级美元融资;2013年,易到用车又 获得宽带资本、携程领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9月,易到用车 获得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领投的C轮融资,额度超过1亿美元 。
也是从上一年下半年开始,易到用车就不停拓展诸如试驾、代驾等新业务,今年1月份,易到用车先是宣告用储备的80亿元人民币(约13亿美元)投入到新成立的汽车租赁公司“易到租车”上,还在月底推出了名为“易到巴士”的班车业务 。
就在易到用车忙于拓展新业务的时候,一方面Uber借助百度扩充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滴滴开始对旗下的专车业务进行了大规模补贴,迅速占领市场 。
依据易观的数据,在不到半年的工夫里,滴滴专车的市场份额就超过了50%,同时带动市场扩容15倍 。面对一个可以快捷推进行业的大平台,易到用车更久的专车经营教训及治理模式,仿佛可以协助两家实现双赢 。
一工夫,“滴滴、易到用车合并估值超过80亿美金”的市场 传闻,成为了行业热潮话题 。不过,一个月之后,滴滴、快的蓦地合并也让滴滴和易到用车的会谈彻底搁浅 。
据接近滴滴、易到用车会谈的人士向新浪科技 泄漏,会谈的破裂是源于易到用车CEO周航认为滴滴低估了易到用车的价格 。
市场份额受到的侵蚀,以及业务扩张带来的资金压力,让易到用车并没有停留资本运作的脚步 。滴滴、快的的合并也加快了易到用车和Uber的会谈历程 。
3月份,有投行人士向新浪科技 泄漏,易到用车和Uber的会谈已经获得打破性发展,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易到用车将成为Uber在中国业务上的有力执行者 。
但上述易到用车内部员工示意,与Uber的会谈确切进行到了一锤定音的阶段,但最后双方仍未能达成统一,具体缘由尚不清晰 。
唱“双簧” 被携程道破
半年工夫里,两次不顺利的“被合并”,给易到用车在资本运作层面添加了难度 。这时候的易到用车开始盼望自己的股东之一——携程 。
6月早些时候,蓦地有 传闻称,携程追加对易到用车的投资,将后者全资收购 。关于这一传言,携程在第一工夫回应称,“当前,携程旅行网没有100%收购易到用车,只不过策略投资,且仍是易到用车的少数股东” 。但随后,携程又发出了第二版申明称“不予置评” 。
据知情人士 泄漏,携程之所以发出两版不同的申明,是由于市场公关部门对此事并没有与携程CEO梁建章及时沟通所致,“ 原来易到用车盼望借携程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来抬高估值,梁也想尽快通过资本运作,尽快从易到用车身上撤出,但公关部依如实情的回应,撞破了这出‘双簧’ 。”
“梁在看到第一版回应后大为恼火,并责令公关部即将以’不予置评’来修改之前的回应”,上述知情人士称,因第一版回应已经发出,关于整个事件已经组成了消极影响,为减低这次“失误”带来的损失,携程随后又由CSO(首席策略官)武文洁以承受媒体采访的模式,为易到用车站台,力挺易到用车的商业模式 。
关于以上有关携程与易到用车的说法,携程北京公关负责人对新浪科技示意,所有以携程公布的第二版申明为准 。关于梁建章与内部沟通的问题,该负责人示意并不知情 。
双重“挤压” 前景 幽暗
2015年上半年,固然易到用车在资本市场上非常活跃,但向来没有获得本质性发展 。与此同时,滴滴、快的合并后的大平台效应逐渐显示,让易到用车这家最早的中国互联网专车公司的市场份额被不停侵蚀 。
依据易观国际公布的《中国专车服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显示,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易到用车和Uber分别以80.9%、17.5%和8.1%的比例占领中国专车服务活跃消费者 遮蔽率的前三名 。滴滴利用大平台以及高额补贴已经迅速拉开了与易到中间的身位 。
周航曾示意,专车市场其实彻底没必要有这么大的补贴,价格战打不来任何核心竞争力,也换不来司机的 忠诚度,根本是谁补贴高就跟谁跑 。
严峻的事实只印证了他后一半的观点——司机跟着补贴跑 。一位易到专车司机向新浪科技示意,现在已经很少在易到用车接单了,滴滴和Uber由于补贴力度高,更受司机青睐 。
司机由于补贴问题的 消散,影响到的是消费者是不是叫到车 。经新浪科技测试,6月20日在下午5-6点间,南三环外马家堡附近叫易到专车,期待约3分钟才有司机接单 。同日晚上10点,东三环亮马桥附近,易到专车在叫车3分钟之内无人接单 。
司机由于补贴 消散,影响到消费者体验,进而招致消费者的 消散,再反向影响司机的收入 。仿佛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循环,才让滴滴在专车领域迅速赶超并拉开与易到用车中间的身位 。
近日,有传言称滴滴快的正在进行一轮规模为15亿美元的融资,作为其业务扩张的现金储备 。独一无二,Uber也开启了新一轮的融资方案 。这两家在资本市场受追捧的程度,与易到用车近半年来在资本市场受到的冷遇构成了鲜亮对照 。
对此,有业内人士示意,易到用车的处境与其大半年的盲目扩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专车领域,易到用车关于车没有像神州一样的操纵力,价格还要比神州专车高,在便宜领域,又有滴滴快车、人民优步等产品领先占领了市场,而易到用车半年前在没有巩固自己专车领域市场地位的状况下,盲目扩张了更多的新业务,事实证实,这一策略 舛误让易到用车远远落在了其余竞品的后面 。
如今,易到用车回过头来取舍策略收缩,但在市场上还要面对滴滴、Uber等对手通过 丰硕的产品类型,进一步鲸吞着出行市场 。以此看来,留给易到用车的工夫和机会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