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祠胡同再遭出售 谁来拯救BBS? |
珠江路在线
2015年3月30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BBS,西祠胡同,西祠 |
黑马说:最近,西祠胡同遭艺龙转手销售,BBS社区也在日益衰败,事到如今,我们很难淡忘与中国互联网整个青春岁月相辅相成一起走过的BBS社区,及其鸣放的那些新闻与文化 。
它之于商业丛林的让步,不是失败,事实上,在这段历史里,没有任何人或事 可以言及失败 。
西祠胡同终于受到艺龙转手销售,这个故事的终局由于交易价格而显得不那么哀伤,毕竟,关于这样一个老迈的BBS社区依旧可以值上8500万人民币, 姑且还称得上有着正能量 。
天涯、猫扑、凯迪、西陆……更多往日 流行一时的老牌BBS社区,如今无不苟延残喘,连在资本市场上作价贱卖的语权都已损失,似如百足之虫 。
BBS社区的兴衰
依据CNNIC的数据显示,2009年是BBS社区由盛转衰的节点,其 使用率首次浮现降落(2008年为30.7%,2009年为30.5%),那些拍砖论道的江湖高手相继离开,再无回忆 。
2010年,腾讯收购康盛创想,全国最大的BBS社区建站系统成为巨头的策略玩具;
2011年,天涯社区的 独创人邢明重新也是最终一次表态不抛弃面市,称已“扫清所有妨碍”;
2012年,猫扑网将公司撤退北京,在一片惋惜声中远赴广西南宁,同时启动了裁员方案;
2013年,工信部开始尝试取缔个人备案,监管力度的晋级让大量中小BBS社区有名无实;
2014年,发迹于BBS社区的秦火火和立二拆四等网络推手被公开宣判并入狱服刑 。
我们仿佛 可以很显而易见的看到这条中国互联网历史独有的曲线,谁也未曾料到它会扬到如此高的水位,早在“微博转变中国”的论调浮现之前,BBS社区负担了 几乎全部的象征Web 2.0的使命,仅仅是发贴和回贴两个动作,就组成了人人皆可参加的美观模型,它既可被视作雅典的市区广场,又有先秦稷下学宫的影子 。
然而,云烟易逝,作为达尔文主义的原教旨信徒,互联网从不同情那些背离市场的守旧产品,随着网民规模的递增和网络边界的扩充,BBS社区的吸引力逐步损失,人们一边 铭记它的业绩,一边忘记它的存在 。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痕迹十年心”,我们还是先来聊聊作为主角之一的西祠胡同的故事 。
一只穿云箭,马贼来相见
BBS社区是站长时代的标配,与今日“千军万马聚首北京”的互联网创业不同,彼时资源尚未集中,许多日后声名远扬的BBS社区就这样从全国各个城市拔地而起,天涯源于海南,猫扑产自湖南,19楼安居浙江,而西祠胡同,则生在南京 。
1998年,南京动力交通学校计算机西老师刘琥 创办西祠胡同的动机非常存在超事实 色彩,他说,“我想做的网站,便是有众多山头大家伙儿们一起去抢,抢到者就 可以占山为王”,于是刘琥取舍 使用“响马”作为自己的网名,这个词语出自山东方言,意指拦路抢劫商旅的匪徒,他们发现猎物之后,便会放出响箭,随后骏马载着气焰嚣张的 匪徒杀出,掠夺货物辎重 。
西祠胡同的设计,在定然程度上满足了刘琥的原始思路,它比百度贴吧和豆瓣更早的支撑用户自主 缔造兴趣群组,每一名注册用户都有权力申请一个由自己治理的版面,并对版面的名称、配色等属性进行设置,在西祠胡同的文化里,这叫装修 。
装修实现之后,新上任的版主就 可以待客了,比方一个网名为“牛吃草”的西祠胡同用户,于1999年 缔造了名为“记者之家”的版面,通过“牛吃草”和其余几名版主的悉心运作,“记者之家”一度成为中国传媒行业最为驰名的探讨版,而这名网友“牛吃草”,则进出于《南京晨报》、《南方周末》等媒体,而后去了梅花网做总裁 。
为了鼓舞用户连续经营版面,西祠胡同还为这些版面 筹划了一套算法,用于统计排名等数据,这在定然程度上构成了良性循环,存在责任心的版主为了冲榜而不停拉入新用户,而那些欠缺热忱的版面则自然下沉,远离用户的点击入口 。
不过,到了西祠胡同人气渐涨、已经足以超过地区成为中文网络的一杆旗号的时候,这种涣散化的治理构造也 袒露出了它的弊病,众多水军机构开始贩卖“炒版”业务,即通过技术 模式人为晋升某些版面的热度,进而获得更好排名,而这些版面的内容,则或多或少带有 比较赤裸的商业成分 。
在刘琥的设计中,源自美国证券市场的“看门人 实际”是保护BBS社区整体品质的核心,简而言之,版主是担保,这个角色需德高望重且珍惜羽毛,有了版主的卡位,劣质的信息就无奈侵蚀进来 。然而,要使美国用了近百年的社会试验才最终获得的社会契约精力,在一个中国的在线社区里进行复制和速成,这种等待未免有些过于天马行空 。
“上网越久越实在”,这是刘琥在西祠胡同向来 使用的签名档,也是他 频繁要求治理团队推广的一个理念,所以后来西祠胡同开始保持推广实名制,并鼓舞用户中间的社交关系从线上往线下转移 。
西祠胡同曾经将“西祠”这个品牌授权给某实业投资公司,在南京南湖区开发了一处商业地产,直接命名为“西祠街区”,并尝试接入社区里的用户资源 。为此,西祠胡同推广了线上线下通用的积分卡,通过这张积分卡在“西祠街区”的实体店消费后 可以兑换“西贝”,而“西贝”则是西祠胡同的虚构货币, 可以在BBS社区里 使用购买一些增值服务,同时,街区内的商家也 可以在西祠胡同 缔造专版,进行宣传、招揽顾客 。
侧重于实在关系的社交、将线上流量引至线下商户(O2O)……无论是出于偶尔还是远望,西祠胡同都踏准了BBS社区转型的命根子,只不过,过于超前的机会,让西祠胡同面向的用户和市场都还没有来得及预备迎接这种转型 。
这兴许才是西祠胡同最大的悲剧 。
知鱼之乐,焉知鱼之痛
如何在不透支用户体验的情景下实现商业变现,这是中国第一代BBS社区都曾面临过的艰巨考验 。
当西祠胡同被艺龙收购之后,刘琥从 独创人变成高管,一进两出,终告无力回天 。2011年,刘琥再度从西祠胡同离开前夕,他在知乎上称西祠胡同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差”,且资源受限,盈利模式极为单一 。
有着同样感想的,还有西祠胡同为数不多的残余活跃用户 。一名已在西祠胡同待了超过十年的老用户说,“艺龙接手之后,网站的拜访速度固然好了不少,然而经营团队开始直接售卖版面和帖子,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挤,最终众多版面留下来的用户,都是那些来刷广告的,甚至还有众多自动顶帖的机器人” 。
这在业内被形容为一个 类似薛定谔式的矛盾,BBS社区的商业价格无论是不是得到发现,它都将毁于相应的后果:不被发现,将永远损失进展机会,而被发现,又无奈杜绝滥用行为 。
天涯社区是另一个类似的样本,邢明曾在与Google短暂合作的过程中萌发学习Google Adsense的念头,他让团队在天涯各大版面的布局中切出并列区域,搁置与内容有关的广告链接 。只不过,天涯社区可以 获得的广告主数量远不迭Google,这种依赖海量广告主奉献均匀小额营销支出的规划,并不实用于天涯,也不相符国情 。
绝对而言,与内容的联络愈是密切——甚至以 假冒真——才愈是可以在那个草莽营销的阶段 获得卓著的KPI回报 。2008年前后,天涯各大版面的版主有一半以上都被本土的所谓社会化营销公司浸透,众多一般版主在遭逢工作变动时,一般也会收到营销公司递过来的橄榄枝 。
三天一个网络红人的节奏,既为天涯赚足了眼球,也损害了用户关于社区的信任,天涯站方也与这些营销公司产生了奥妙的彼此依赖的关系,遇上刷点击刷得过分的,站方还是会做出忠告解决,然而关于那些“懂得分寸、聪慧圆滑”的个中高手,天涯的态度更多的是放纵,以及享受社区价格 获得认可的愉悦 。
2009年,我在天涯社区IT视界负责版主,有次在广州出差时被当时天涯一名高管约饭,对方出奇的健谈,历数当年有多少营销行业的金奖案例,都是发酵在天涯社区的领地里 。迄今为止,我还记得他借着酒精给予的豪情,教我意识天涯社区的圆满生态,“我们 根本就不 担心让钱都给营销公司赚走,它们越是卖命,就越是为天涯做广宣,我们惟独把用户操纵好,再过五年,它们都要为我们打工!”
惋惜,中国互联网没有多余的五年工夫给予天涯社区实现他的恢宏 事实,并且事实也证实,天涯并没有威力操纵用户,反而是用户存在用脚投票的权力,在有了新的选项之后,抬脚便走,别无迷恋 。
天涯社区没落之后,那些附从于其的营销公司也都作鸟兽散,有着游牧基因的它们会自然迁徙到新的营销阵地,比方在新浪微博上,他们 几乎重演了与天涯社区所产生的爱恨缠绵,不过这与本文的主题无关 。
还有一个曾折戟于BBS社区的人物,是周鸿祎 。2007年的时候,周鸿祎赞BS社区的价格会超过门户和查找,他主导奇虎 调兵遣将的做社区内容的聚合,并拿出一套广告系统,与康盛创想合作,号称 可以 遮蔽36万个中文BBS社区 。
而今,周鸿祎如此总结他的推断失误:“BBS社区的内容不是一个强需要,用户可能一次阅读 可以连续三个小时,然而他也 可以一连三周都不来看,所以BBS社区这个产品对用户是不痛不痒的”,后来产生的故事,大家都晓得了 。
听说,间隔感的产生是招致恋人离别的最主要缘由,一方变得成熟、富有或是优雅,发现另一方依旧稚嫩、平凡以及稚拙,这种错位带来的失落,迟早会让一方 开口 。而“你很好,但已不 合适我”,这句台词,也相当 合适那些逃离BBS社区进入各种新的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毕竟,BBS社区的状态及文化坚如磐石,确切无奈在宽泛利用层面满足现代用户 。
生存还是灭绝,这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康盛创想“Discuz!”项目标市场总监张小湖看来,中国大多数BBS社区的 创办者身份都是个人站长,不足成熟经营团队的支撑,招致除了少量地方性BBS社区基于扎根当地等缘由硕果仅存之外,大 部分站长受到淘汰,外加中国故意普及UGC产品的准入门槛,寒冬悄悄而至 。
“网易科技在2010年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的现场搭了一个入狱系列格调的布景,让站长手持姓名板拍照,算是用一种 风趣但无声的抗议,来为站长抗议过于严苛的生存环境”,张小湖说,他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处 拜访那些还在保持经营BBS社区的站长,只不过这份名单,越到后来就越短 。
出于响应移动浪潮的初衷,康盛创想也为手机终端开发过数款产品,从“Discuz!”手机版,到掌上论坛(独立App),再到接入微信的微社区,然而“都不复当年之勇” 。
“ 即便做得不错的地方论坛,可能现金流还 可以,然而一个美团的地方站,微微松松就做到了十倍的收入”,张小湖发现,解决危机的目的与康盛创想可以拿出怎么的产品并无多大关系,而是风向的变迁,以致耕作一个BBS社区相较成为一项轻便而性价比偏低的事业 。
败退如潮,方识逆鳞
传统状态的BBS社区,仍在两处领域大放异彩,一为聚焦细分市场的垂直论坛,二是充当商业品牌的后花园 。前者,以虎扑、汽车之家、铁血等为代表,由于近乎垄断性的围住了需要鲜亮的精准用户,使得它们绝对方便 获得收入;后者,则以小米、魅族等新兴互联网企业为旗号,它们用崇拜行为攻破了用户与品牌中间的不信任关系,进而让BBS社区成为反复性利用用户的主要平台 。
虎扑的 独创人程杭示意,所谓社区,已经逐步由Facebook(海外)和新浪微博(境内)接管,除此之外,社区这个定义 本身则沦为“企业在还没有摸清用户需要和商业模式时拿来和稀泥的名词” 。
程杭 夸赞微信,认为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 骄傲,然而他也警觉马太效应,“目前与上一代互联网最大的区别是各种底层平台被广告企业占有,广告利润迅速往苹果、Google、Facebool和腾讯等企业荟萃,不占有超级平台的企业,必须正视盈利模式创新的问题”,所以虎扑的转型极为迅速,以BBS社区为核心,电商导购、线下办赛、在线视频等业务方向,都极大的起到了 反复提炼用户价格的动机 。
汽车之家的 独创人李想则称自己有超过半数的朋友都是通过混迹于各大BBS社区里意识的,就在汽车之家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还天天都会拜访竞争对手爱卡汽车的论坛,并在那边作为宝马M系列的车主答复用户发问 。
2012年前后,BBS社区掀起“SNS化”的风潮,李想保持汽车之家的论坛维持原有的弱关系 色彩,他说,“汽车、奢靡品等有关消费用户乐于分享,却又同时盼望占有隐衷”,所以直到今日,汽车之家的论坛版块到访流量比例还是超过55%,黏性很高 。
换句话说,几经减弱,BBS社区的残存价格已然隐约可见:在明确的分类主题下,这种产品依旧是用户解决某种问题或是需要的最简易的通路,粗野而求实 。只不过,仿佛总是给人劫后余生的感想 。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有人将BBS社区视为拍砖论道的江湖,既是江湖,便有大侠辈出,中国最早那拨网民,BBS社区便是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的社交场合 。最早的BBS社区系统,被称为“惠多”——英文原名为FidoNet,基于拨号上网时代 流行的通信协定——在1993年到1998年中间,中国各地纷纷挂起了上百个BBS社区,马化腾、求伯君、王峻涛就分别是深圳、珠海和福州等站的站长,雷军当时将个人休假工夫全都投入到了求伯君的论坛里,最多一天之内发过四百多个帖子,而 几乎同一时代,年轻的方舟子——没错,便是你所晓得的这个方舟子——还在美国一个留学生BBS社区里和人合作写出了中国第一代MUD网络游戏《侠客行》的代码 。
事到如今,我们很难淡忘与中国互联网整个青春岁月相辅相成一起走过的BBS社区,及其鸣放的那些新闻与文化 。它之于商业丛林的让步,不是失败,事实上,在这段历史里,没有任何人或事 可以言及失败 。
我想起那位名叫圣地亚哥的古巴老渔夫拖着鱼骨回到港口,他身上的所有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欢快而不肯认输的,“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对着男孩说,“一个人 可以被灭绝,但不能给战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