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东PK阿里,谁才是未来 |
珠江路在线
2015年1月21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京东,阿里 |
阿里与京东的口水战,再度白热化 。
在上周末的京东年会上,“大嘴”刘强东放言京东 将来的 指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在 报告中,环绕假货水货、税收 奉献等问题,刘强东 频繁暗讽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
把京东和阿里、刘强东和马云放在一同总是话题不停 。固然,在对标阿里之前,京东与当当、苏宁等对手也曾有过交战 。但随着上一年京东、阿里相继赴美面市, 秉性好斗的刘强东清楚:电商行业二虎相争的格局已经 构成,值得京东正视的敌人只剩下了阿里一个 。
早在上一年双十一,京东和阿里就曾由于商标问题 明枪暗箭;今年伊始,马云的“京东悲剧”论也激发了不少口水 。
电商行业 通过十几年的进展,哺育出了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两个巨头:一个是最大的自营电商,一个是最大的平台电商;一个用物流号令天下,一个携流量统帅三军 。在 将来一段 工夫内,它们中间的竞争将是整个电商行业的主旋律之一 。
至于最后谁将胜出,则是由体量、格局、治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后果 。 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决定其 输赢的 兴许不是对手,而是趋向和自我革新的速度 。
阿里优势:大而强
从体量层面看,无论是市值、GMV(商品交易总额)、盈利 威力还是生态圈的 繁华程度,阿里都远超京东 。不过,京东的增进势头良好, 将来二者的差距有望缩短 。
【市值】截至美国 工夫上周五晚,京东市值329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434亿美元,是前者的7倍 。
【GMV】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GMV是人民币673亿元,同比增进111%;阿里巴巴同期GMV为人民币5557亿元,是前者的8倍,同比增进48.7%; 只管从增速上看,京东是阿里的两倍有余,但并不 象征京东 可以在短期内赶上阿里,毕竟两者体量差距太大,且难以 意料京东这种急速壮大还能 连续多久 。
【盈利 威力】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净收入290亿人民币,同比增进61%,净亏损1.6亿元,亏损缘由是受与腾讯合作的资产和业务 连累;阿里巴巴同期收入人民币168亿元,同比增进53.7%,净利润68亿元,盈利 威力远超京东 。二者营收增速相差不大 。
【用户】2013年,京东年活跃用户数为4740万;阿里巴巴在其2014财年(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前一年 工夫)的活跃用户数量则为2.55亿,约为京东的5倍 。
【商户】京东 固然以自营为主,但其开放平台(POP)业务也在高速增进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共有约5万名商家入驻 。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交易总额为268亿元,同比增进高达248%,在总交易额中占比为39.9% 。阿里巴巴则号称有800万商家,二者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考量到模式差别,这一对照不具太大的参考 意思 。
【移动化】移动便是 将来 。2014年第三季度,京东移动端GMV占比29.6%;同期,阿里巴巴移动端GMV占比为35.8% 。占比中间阿里稍微胜出,不过随着京东和微信、手机QQ合作的进一步 深刻,其移动化的前景有望追上 。
综上所述,单从体量层面看,京东并不具备与阿里 分庭抗礼的资格 。那么,京东的优势在哪?
京东优势:正品+物流
家喻户晓,京东是自营为主的电商,B2C是其根基,阿里是平台电商,B2C(天猫)和C2C(淘宝)并重 。这种模式差别使得二者成为了两家 彻底不同的企业,在产品和体验、平台公信力方面 天壤之别、各有优劣 。
【产品】在产品方面,淘宝的品类 丰硕度自 毋庸言,从服装、家电、3C、家居、百货到汽车,“万能的淘宝”有求必应,这主要得益于阿里并不染指产品,全部的SKU(库存量单位)都由平台上的卖家自发提供 。卖家自然会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所以最后 构成了一个品类 繁华的大集市; 绝对而言,模式 类似的京东和天猫,对商品的 品质和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槛较高,品类较少 。尤其京东以自营为主,品类扩张的成本很高 。所以从品类 丰硕度的角度看,京东不占优势 。
但在产品的品质方面,京东对商品的把控力度更强 。长 工夫以来,京东向来以“正品格货”自居,尤其在3C、家电等 标准品方面, 只管也时有假货、翻新货等事件被爆出,同时第三方平台上也曾爆出存在供给假货的商家,但相比淘宝上假货水货泛滥、李逵李鬼并存的现状,京东在“正品格货”形象的塑造上显然更有优势 。
电商在中国方才起步的时候,价格致胜,淘宝的急速崛起正是得益于 便宜这一草根气质 。但随着商户中间的竞争日益 强烈,成本 剧烈 回升,过去的 便宜商品不再 存在价格优势 。加之国内的消费 后劲正在 开释, 谋求有品牌、 品质有保障的商品是 将来主流的消费需要 。所以,单从商品品质角度看,京东模式 存在 定然优势 。固然,意识到B2C才是 将来的阿里巴巴,近几年也在竭尽全力的进展天猫 。不过,依照当前的现状看,天猫更 善于服装等品类,3C、家电方面京东的实力更强丝毫 。
【体验】电商的体验 可以划分为网站体验、 领取体验和物流体验、售后服务体验四个环节 。网站体验方面,京东和阿里的差距并不显而易见,这里不做赘述; 领取层面, 领取宝有超过3亿实名用户,其中活跃用户接近2亿,京东的网银在线 固然未发布 有关数字,但相比二者的差距不小 。网银在线未能成为大众 领取工具 定然会影响京东的 领取体验,不过好在京东和腾讯合作以后,用户 可以 使用微信 领取付款,在 领取体验方面有 定然改善 。但微信 领取毕竟是腾讯的产品,除了要交费率之外,过渡依赖微信 领取也会影响京东金融蔓延业务的进展 。
物流向来被认为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京东7万多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仓储和配送岗位上工作 。自建物流 可以 保障商品及时送达, 可以进行货到付款,快递员 将来还能当做 倾销员 使用,成为O2O的线下流量入口 。阿里自己不卖商品,所以物流服务通过四通一达等社会化物流企业来解决, 固然马云 盼望通过进展菜鸟物流来改善局面,但当前尚未看出太大进展 。
综上所述,在用户体验层面,正品形象、物流体验上京东优势较为显而易见;而在淘宝越发被诟病的今日,阿里要想 保卫自己的电商帝国,既需要 大力 搀扶天猫,又需要不停完善物流环节, 挑战不小 。
模式之争
京东做的是零售业+物流业,阿里玩的是商业地产+互联网广告 。零售业和物流业的钱需要一分一分赚,效率便是生命,所以京东注定苦逼;地产业和广告业都是暴利行业,成本低、来钱快,阿里成为土豪丝毫都不奇怪 。
【盈利模式】自营电商,自买自卖,京东赚的是差价 。举个例子,一台手机进价3000元人民币,报价3288元,京东赚的便是288元的差价 。除去仓储、物流成本,利润 微不足道 。加之,京东向来在大肆 兴建仓库、扩充配送队伍,有着这些投入做为背景,不难 了解为什么京东向来 亏损 。而阿里巴巴 无论商品、 无论物流, 惟独负责经营好流量,就可坐收租金和广告费,毛利奇高,风险极低 。
所以,当马云 微微松松赚的盆钵满盈、走上“神坛”、呼风唤雨之时,刘强东还在苦逼兮兮地和快递员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 。问题是,羊毛不会出在狗身上,马云虽富,却是 构建在数百万商家挣扎生存的前提下;刘强东虽穷,但效率未必就不能致胜 。在零售业的链条上,京东和阿里都各占一环,到底谁的模式才是更 正当的资源配置模式?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综合 综合 。
【生态】
刘强东有个 驰名的“十节甘蔗” 实际,从零售行业供给链的角度解读了利益 调配 。他认为,一个产品从创意、设计、研发、创造到定价五个环节应该由品牌商来做,从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到售后这五个环节应该由零售商来做 。京东的策略是做更多的环节,交易是 根底,蔓延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 其余环节 谋求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盈利空间 。这 象征着,品牌商跟京东合作, 惟独要 专一在产品的生产阶段,流通环节交给京东来做, 比较 相符专业分工的理念 。 可以说,京东是零售服务商,是为品牌商打工的 。
在阿里的体系内,上述十个环节 依旧需要由卖家自己来做;并且,为了争抢流量卖家一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额外成本,竞争成本暴增,生存情况 广泛困难 。这也是近期几年越来越多人感叹在淘宝的生意不好做的缘由 。
刘强东不久前暗讽阿里让卖家赚不到钱,但自己却过得非常滋润,并非没有 情理 。
总之,阿里的模式 固然赚钱方便,但商家中间竞争 强烈 。固然,京东的重模式也并不 圆满 。依照刘强东的 方案,京东 盼望 将来能 占有60万名员工,这样的扩张节奏,蕴藏的风险非常 硕大 。治理一个 占有60万名员工的企业, 维持零售和物流两个方面的效率第一,绝非 设想中那么 方便 。
格局较量
眼界决定高度,思路决定 前途 。
梳理阿里巴巴的历史不难看出,马云最懂“ 趁势而为”的主要性 。他抓住了21世纪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高增进点:外贸转型、零售业 革新、信用缺失以及中国 根底物流落后等,并将其变为公司转型的方向 。
阿里曾经适时地把业务重点从B2B赚到C2C(淘宝),后来又转到B2C(天猫) 。在电商业务之外,马云也 盼望 依靠 领取宝打造一个新的金融帝国,同时,马云还在涉猎医疗、教育、文化等产业 。 可以说,哪里有风口,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马云 。
阿里巴巴 固然起家于电商,但 将来 彻底有可能干完就走,等到行业不再出现高增进态势、需要比拼效率之时,兴许阿里的金融、医疗、教育、文化布局已经筑起了另外几座金山 。
而刘强东则 仿佛铁了心要在零售行业扎根,除了金融,京东很少 参加主业之外的 其余业务 。零售业赚钱不易,但京东便是要啃这块老骨头 。
不过,近期两年,京东也在做出转变 。刘强东曾 期冀,京东金融 将来十年内要撑起京东70%的利润 。理财+供给链贷款+消费贷款+平台业务+众筹,京东手握自己的用户和数据,也在争取另一个春天 。
但在尘埃落定之前,京东和阿里的竞争还将 连续 。环绕农村电商、O2O等新兴领域,双方短兵相接、争个 鱼死网破也不意外 。对供给商和用户来说,有竞争才会有越来越好的产品、 连续改良的服务 。
京东和阿里,两种模式、两大高手 。它们的好戏,仍在 接续 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