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谷歌重返中国会给中国互联网带来怎样的变化 |
珠江路在线
2015年12月1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
文/喻国明
2015年8月,谷歌进行了公司架构调整,专一于互联网业务的“新谷歌”掌门人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很早就抒发了关于中国市场的兴趣 。今年2月,他就曾对媒体示意谷歌故意重返中国内地市场 。他认为,Android的消费者众多,中国开发者关于Google Play有很大的兴趣,中国市场占有硕大 机会 。“谷歌盼望 可以找到一种模式,也 可以表演一种支撑平台,将来,谷歌也有机会提供其余服务 。”最近,Android Wear开始支撑中文、与国内手机厂商合作中国版Google Play的预装事宜等等一系列动作,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
一、谷歌重返中国市场的三大动因
无论当年的退出还是今日的重返,归根结底还是商业利益的驱使----无非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利弊考虑 。
早在2010年谷歌宣告撤出之时,就有人评论说“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后,还会再来么?答案是确定的 。”首先,从企业本身进展来说,谷歌撤出中国内地,貌似是一次带有价格观式的逃离,波及到网络管理问题,其实反映的是一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互联网跨国企业在中国内地水土不服之后,其市场份额始终在地位上徜徉所面临的难堪 。逃离被认为是一种寻求开脱的自我慰藉的路径 。即便是这种看似是带有情绪化的决断,其实还是一种基于市场倚重的商业推断:当时的市场数据显示,谷歌查找长工夫占领寰球查找引擎市场份额的榜首,在澳洲、印度等地域 使用率在90%以上, 因此以其当时的市场地位而言它 可以认为关于中国的依赖程度不高 。
但是,近年来谷歌的市场份额开始缩减 。依据爱尔兰市场探究公司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2015年2月Google的美国市场份额5年来首次跌破75%,接连三个月连续萎缩 。而它的竞争者却在处在成长的趋向中 。从2014年9月开始,微软的Bing(必应)开始盈利,寰球市场份额维持在10%左右;百度凭借中文查找寰球第一的位置,长工夫在寰球查找引擎市场份额的第三四名徜徉,约占8%左右,2014年百度的环比涨幅为1.08%,并以19.11%的寰球查找引擎版本市场份额,一度率先谷歌2个百分点 。这些趋向,都势必招致谷歌关于中国市场的再一次考虑 。
其次,从中国互联网市场来说 。一方面,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市场估值很高,国家政策上的 重视使得“互联网+”概念连续升温;而谷歌在其余国家市场进展绝对饱和,而中国市场在学术、翻译、地图等版块尚有硕大的进展空间,而且消费者市场宏大,依据2015年CNNIC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互联网消费者规模达6.49亿,互联网遍及率为47.9%, 因此中国互联网的高速进展成为寰球互联网市场进展的主要引擎 。
谷歌公司重组之后,其综合类的 集团的特色愈创造显;机器人、智能眼镜、无人驾驶机、医药等等研发产品,离开中国市场的宏大数据是不可能的 。在新谷歌公司看来,中国市场充斥前景,不只局限于查找引擎等互联网产品,而是以其为切口,推进公司其余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拓展 。
因此,谷歌地图、Google Play App甚至查找引擎重返中国内地市场其实是一个必定的抉择,智能化的硬件产品更是下一步谷歌寻求和拓展市场的路径----这些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中国市场的 支撑 。
二、谷歌的去“神话化”
谷歌向来以“不作恶” 自夸,但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事件的产生,谷歌的神话光环也在逐步消除 。
谷歌的去神话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寰球公民隐衷数据的掩护不利 。2013年受“棱镜门”事件的影响,寰球关于跨国公司收集网民个人数据档案的安全问题宽泛关注 。奥地利一名法律学者向欧洲本地监管部门提出申述,认为谷歌、脸书所存储的个人隐衷信息受到美国国家机构的监控, 因此并不安全,由此激发了关于欧美数据安全港协定的争端 。2015年9月,法国数据掩护机构国家信息与 自由委员会(CNIL) 回绝了谷歌不执行掩护网民隐衷的“被忘记权”的申请,离制裁谷歌又迈进一步 。2015年10月6日,欧盟最高司法机构欧洲法院作出判决,认定欧美2000年签订的关于自动 交换数据的《安全港协定》无效 。今后美国网络科技公司将收集到的欧洲公民数据送往美国将受到严格的法律制约,这也将会对欧洲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以及欧洲本土的数字一体化产生相应的影响 。
其二,是谷歌在地域市场的垄断行为 。在国外包含印度、澳洲、欧洲、泰国、越南等地,谷歌查找都占有90%以上的市场垄断地位 。这一年来也有多国关于谷歌的垄断行为发展 考查 。2015年 2月,俄罗斯联邦反垄断局对谷歌铺开公开 考查,缘由是谷歌把自主开发的利用捆绑到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中的做法可能涉嫌垄断;欧盟委员会对谷歌查找服务是不是存有垄断行为的 考查已进入第五年,2015年4月,欧盟委员会指控谷歌在查找后果中偏袒自家的Google Shopping服务,不利于竞争对手;9月,印度反垄断机构CCI也对谷歌发展了反垄断指控 。
三、谷歌重返后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变局
谷歌假如重返中国内地,人们最为关怀的一个话题就是:谁会是其竞争效应的最大受害者?在我看来,固然其间有众多变数,但 可以确定的是,不会是百度 。
为何呢?假如说在一个绝对局促的小市场上 比较方便构成寡头独占的态势,但在如中国这样一个超大的市场上,“双寡头”市场格局的构成则存在最大的可能 。在谷歌退出中国大陆之前就是这样一种格局 。依据艾瑞数据,2009年第一季度,百度、谷歌中国两家的查找引擎营收份额之和达95.3%,谷歌退出大陆市场之前,也就是2009年第四季度,其在中国查找引擎市场份额为35.6%,居第二位,居第一位的是百度占比58.4%,构成双寡头竞争态势 。而谷歌退出之后,百度并未做到一家独大,而是逐步演变为多元化竞争的局面,2014年,百度、搜狗查找、360查找三家占领了中国查找引擎市场的98% 。假如谷歌强势进入的话,最受影响的不会是百度,反而可能是当年填充谷歌退出空缺的搜狗和360 。由于百度所吸引的消费者有其需要切合和 使用习惯的 支撑;而不满足于百度的消费者则被搜狗和360收编 。谷歌重返后最方便吸引的不是百度的 使用者,而是其余 使用者 。
其次,依照互联网进展的态势,今日谷歌的回归已经不会是查找引擎服务的方便回归,而是互联网利用和流量价格变现的模式的宽泛探究与哺育 。显然,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的哺育是需要很大成本和投入的,以一家之力会做得极困难,而且产生 舛误的风险概率会是 比较大的 。两家相辅相成的哺育、相辅相成的探究,反而在总体上减低了各自的成本,削减了市场探测的风险 。其实也一件“双赢”的好事 。总体来说,谷歌的回归,关于国内互联网市场是一件好事,其鲶鱼效应, 可以大大添加市场的 活力 。百度也会得到 好处, 可以加快其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既有产品的革故鼎新 。
总之,将来的互联网市场竞争,远不止于在查找引擎等方面,而是关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可穿戴终端等多层面的竞争 。若能为市场带来新 机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利用、新服务,谷歌回归,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