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演进中存七大博弈 |
2013年11月25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网络媒体 |
11月25日 信息,腾讯网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探究所今天联合公布了《中国网络媒体的 将来》报告 。
报告首次系统 综合了目前中国网络媒体行业面临的 机会和 挑战,提出专业vs业余、平台vs个人vs自媒体、多vs少、深vs浅、 分布vs集中、个性vs共性、人vs机器这七大博弈关系,并认为它们是推进中国网络媒体演进的主要力量 。
这份报告亦是腾讯网十周年(2003年—2013年)之际,对网络媒体行业过去、现在和 将来的系统思量 。
以下是报告的核心内容:
一、上一个十年中国网络媒体 变迁的核心,是内容网络与关系网络的 交融
关系网络是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进展的一大脉络,而关系网络与内容网络的 交融,是渐变的、 浸透式的,它贯通中国网络媒体过去的十年 。
(1)视频化:网络媒体的“宽带革命”
互联网带宽的改善,移动终端的 崛起,网民关于传统电视的兴趣开始 降落 。中国的网络视频从UGC到今天的多元化进展,已经成为网络媒体中的新兴力量 。
(2)移动化:信息 流传的“时空革命”
移动互联网浪潮为信息 流传带来新的入口,在原有的话题信息流、 工夫信息流、关系信息流之外,又添加了空间信息流这一崭新的信息组织 模式 。这种空间位 相信息将为网络媒体带来奇异的 设想空间 。
(3)社交化:人与媒体的“关系革命”
社交关系重塑人与媒体的关系,撬动传统媒体格局,消费者“节点”决定信息走向 。由此让网络媒体的入口属性 产生变迁,从“公享”到“私享”是门户网站抑或新闻客户端都在进行之中的 革新方向 。
三、 将来网络媒体的演进,主要是在以下七种博弈中进行
(1)专业VS业余:今天谁专业,谁业余?答案已经不再 方便绝对
专业媒体在某些领域未必专业;自媒体并非“业余”的代名词,其中一些也 可以是专业的 。
(2)平台VS个人VS自媒体:平台、个人与自媒体的共生共荣,取决于平台 方案,还是生态环境
平台 晋升个人的影响力,个人的 将来决定平台的 将来,平台对个人的钳制永远存在 。
(3)多VS少:人们何时需要更少,何时需要更多?
消费者在意的是 获得信息和 常识时所 累赘的成本;网络中的信息消费过程,一般是“信息减法”的过程 。
传统媒体的深浏览是“ 以管窥天”式的,读者跳入其挖的井中, 获得的是被限定的一片天;新媒体的深浏览是“花园采蜜”式的,各种网络渠道让消费者 可以 自由地吸收 滋润 。
(5) 分布VS集中: 分布式生产时代,网络是不是还有“ 核心”?
将来网络媒体的内容众多时候将是各种 疏散主体的系统式“ 分布生产” 。碎片化不是网络媒体的罪过,但碎片化的信息需要 通过“整合” 威力更好地出现 。
(6)个性VS共性:信息的 养分来自“信息小灶”,还是“大锅饭”?
个性化的内容是信息的“偏食”,可能 象征着人们逐步成为井底之蛙 。共性化的内容是社会的“粘合剂”,在“信息小灶”之外,网络媒体必须提供“大锅饭” 。
(7)人VS机器:机器在信息生产领域将 代替人?哪些 可以 代替,哪些不 可以?
机器写作不是新奇事,在 将来的物联网世界里,机器写作新闻同样 存在 后劲 。 将来人在新闻信息链条中的角色将 产生转变,需要再一次定义自己的角色,实现与机器的更好的协同 。
四、更 深远的 将来, 象征着崭新的网络媒体景观
查找引擎与社交关系的 交融;地图被给予更多的 使用频率和提供更多的周边信息;空间信息流信息被足够 重视 。这些都将产生新的 策略新入口 。
(2)“定制化”模式转变内容生产逻辑
人们关于特定信息的需要会推进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变,而大数据等技术 目的的 晋升将有助于这种 变迁,内容 散发成本的减低则进一步助推 。
依据您的购物记录,我们推举如下新闻……这已经不是一个太远的梦 。至少反过来的 模式,已经有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干了 。
(4)万物皆终端
可穿戴 设施的 崛起,自然物体的终端化,将让 所有都变为信息终端 。“你看屏幕的时候,屏幕也在看你” 。
(5)物联网成为信息源,“传感新闻” 崛起
“万物终端”后的必定 后果 。
五、我们该怎么办?
(1)社会媒体时代,门户网站需要“洗脑”
(2)让“精品”转身,让“鸡肋”退去
(3)内容为王,关系为王,平台为王,入口为王,体验为王?理清他们的关系,找到自己的制高点,哪一个都 可 认为王
(4)尽早占据“云端”
(5)通向 将来的路千万条,与其在同一条路上推搡,不如在不同 路径上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