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合理使用,发挥SSD最大效能! |
本文标签:影驰 |
众所周知, SSD一直凭借着极高的4K随机性能(RANDOM)以及极强的顺序读写(SEQ)受到极多的“性能控”用户所追捧。 然而有不少用户发现, 买回去的SSD的性能表现却大大低于网站评测或是其他平台的成绩, 到底是为什么呢?以下是笔者自己的小发现。
本此使用了GALAXY Laser GT 120GB进行说明
GALAXY Laser GT 120GB
GALAXY Laser GT 120GB采用了SandForce -2281主控, 采用了25nm同步MLC颗粒, 官方公布的最高读写速度为560MB/S和510MB/S。
1:没有开启AHCI功能:
BIOS 开启AHCI
BIOS开启AHCI是一项必然的, 当开启后SSD支持NCQ, 当队列深度(QD)增大, 性能也会以几何级别上升, 而IDE则是不支持NCQ, 队列深度增大性能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IDE模式
AHCI模式
当主板上的AHCI没有开启, 很自然地没有了NCQ技术, 在大于QD1的情况下只有极少的上升, 在此情况下QD越高对SSD性能提高并没有什么帮助, 而我们日常使用通常QD都在0-3之间浮动, 当QD提升到2或3后, 性能提升会比IDE模式要大得多(更何况AHCI模式中4K性能已经大大超越了IDE模式)
2:主板开启节能模式导致4K性能大大减弱
2600K OC 4GB Crsytal Disk Mark 节能全关
2600K 3.4GB Crsytal Disk Mark 节能全关
2600K 3.4GB 开启C1E、EIST Crystal Disk Mark
我们可以看出CPU的频率高低会大大影响SSD的4K QD1性能而其他性能类似没受什么影响。 通俗地打一个例子吧, 我们通常复制一个1MB的连续文件(必须连续而不是分开的)我们则算一个IOPS, 而复制一个1MB但是全是零碎的4KB文件, 即为1024KB/4KB=256IOPS。 而每个IOPS都需要发出都需要占用系统的总线带宽, 说到这里很明显了, 打个比方:节能时CPU频率减弱10%, 发送指令时则是慢了10%, 故测试时理论SSD性能会减弱了10%。
现在的SSD都非常高速, 4K QD1随意都能上几千。 而在高负载的跑分软件下(AS SSD Benchmark、Crystal Disk Mark等)测试SSD的极限速度, 当减弱了10%的性能后成绩自然非常“杯具”了。 而我们的机械硬盘4K IOPS也不过在70-150之间, 所以使用机械硬盘的朋友自然不会感觉到节能对其产生性能上的影响了(系统完全能满足其需求)。
而为了使SSD发挥出全部实力, 我们建议将主板的节能设置(如AMD的CnQ、Intel的C1E、EIST等)关闭, 以使节能技术对SSD性能影响减到最小。
误接第三方SATA3接口影响性能
第三方SATA3接口
主板原生SATA3接口
由我们上面测试可以发现, 第三方SATA3接口方案的测试成绩几乎完败给原生SATA3的成绩, 特别在Starting Applications速度上足足差了20MB/s。 (Starting Applications:用IE打开PCMark 7 specification 1.0 document等待完全有响应的硬盘操作记录。 其中有85%都是随机读取。 )从而导致分数大大下滑, 采用了第三方SATA3芯片方案大大拖累了随机速度, 从而导致其性能急剧下降。
INTEL现在大多数中高端芯片(H67、P67、Z68)均只带有2个原生的SATA3接口,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主板拥有4个SATA3接口, 故有2个为第三方芯片提供的SATA3接口, 然而第三方提供的SATA3接口延时高且技术限制的原因, 往往在性能表现上比原生SATA3接口差很远。
而当碰到拥有2个以上SATA3接口的主板, 我们需查看主板说明书, 里面会明确说明原生以及第三方SATA3接口的位置, 让用户不会接错接口而导致性能大大下降。
理性使用, 不做“跑分党”
现时很多朋友很喜欢使用Crystal Disk Mark等暴力软件进行跑分测试(或者理解为炫耀?), 这种行为其实很不妥当。
暴力党跑分测试软件之一:Crystal Disk Mark
像Crsytal Disk Mark这样的测试会生成大量的垃圾文件, 如上图默认时测试5次, 测试模型数据大小为1000MB, 默认模型全是随机数据, 即一次测试将会生成:4(4个测试项目, SEQ、512K、4K、4KQD32)*5(5次测试)*1000(测试模型大小)=20000MB, 数次下来, 大量垃圾随机不可压缩数据将会充满整个SSD, 而这次进行垃圾收集清理大量无用数据时将会大量占用主控的性能, 不仅影响写入性能, 更会影响读取性能。 (这时由于占用了主控大量的性能, 估计用户在使用电脑时也会卡得跳舞。 )并且写入大量数据, 也会严重影响SSD NAND的寿命。
如果你非常想炫耀, 跑个成绩给人看, 那还是选择个比较小的模型大小吧。 (AS SSD Benchmark为生成2G的测试数据, 1G读、1G写)。 毕竟SSD是放数据的地方, 大量暴力测试使寿命减少而导致到时数据丢失, 到时不是更加得不偿失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