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资人遗弃的中国SaaS |
珠江路在线
2023年1月6日
【
转载
】科技新知
|
|
好的SaaS,不如好用的SaaS 。
“SaaS市场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
一位投资人在不经意间和‘科技新知’表露了如今SaaS市场的寒气和资本对其的 疏远 。
作为 寰球SaaS行业鼻祖,Salesforce在2023年伊始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
就在昨天,Salesforce 宣告估计裁员10%,这个决定将直接带走约8000名员工 。Salesforce董事长兼联席CEO马克·贝尼奥夫把这 所有 归纳于初期员工人数添加过多 。
回望2022年,国内还是没有浮现一家 景象级的SaaS 。
如何推断是否一款好的SaaS产品? 定然是看有没有增进 。依照这个逻辑讲,中国没有一家SaaS企业是 顺利的 。
变现、增进难的现状,不停挤压着SaaS行业的边界,迫使众多垂直SaaS厂商开始做起“副业”, 比方一些CRM厂商开始新增SCRM业务、营销业务、甚至是直播业务......
中国SaaS的 将来增进点到底在哪?是不停融资?是不停拓客?还是不停加大产研力度?
诺大的中国SaaS市场,却找不到一个最佳范本 。
中国SaaS“全军覆没”?
人人都想成为Salesforce,可人人都不是Salesforce 。
这么多年来,中国学徒们向来将Salesforce看作“前浪”,隔海相望着这个曾在CRM赛道叱咤风云的老大哥,心里指望着自己的SaaS产品有朝一日 能够媲美比肩 。
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在中国市场备受追捧的Salesforce,其所在的CRM赛道,却并不在美国的面市SaaS厂商Top榜单上 。
依据艾瑞报告最新公布的《2022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探究报告》来看,美国Top50面市SaaS厂商赛道出现着与中国 背道而驰的态势:安全、IT运维和设计类的SaaS厂商并列排在第一梯队,各占10%;协同办公、营销、CRM排在最终一梯队,分别占4%、4%和6% 。
而这 偏偏与中国SaaS市场的画像相反 。2021年,以CRM、SCRM为代表的商业增进类SaaS占领了40%的市场份额;以ERP、HRM为代表的经营治理类排第二,占34%;第三是协同提效,占13%; 起码的是安全合规,只占5% 。
更故意思的丝毫是,这些以协助客户实现业务增进为口号的中国SaaS厂商,甚至自己还没有赚到钱 。
依据安永公布《中国企业级SaaS面市公司2021年财务绩效回忆及 将来 瞻望》的报告,基于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中国企业级SaaS公司 均匀净利润率为负数 。
盈利难向来是中国SaaS的最大弊病,为此众多企业陷入不停的市场拓展旋涡,净利润率不只为负,且向来呈下滑趋向 。利润端的阵痛始终 伴随着中国SaaS 。
聚焦到2022这一年也是如此 。 不管是行业垂直电商SaaS龙头微盟、有赞,还是业务垂直CRM面市新发烧友玄武云,亦或是老牌ERP企业用友,协同办公领域的资深厂商致远互联,都没能逃出“负增进”的怪圈 。
8月有赞、微盟相继公布的半年报中显示,即就是市场份额占 比较大的电商SaaS龙头选手,面对 延续亏损依然无解 。其中,有赞的经营亏损同比 扩充5.5%,达到了4.74亿元;微盟则更为严峻,其经营亏损同比 扩充285.2%至6.31亿元,经调整净亏损更是同比 扩充499.2% 。
同期,新晋面市公司玄武云(HK:02392)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布告 。财报显示,上半年玄武云实现营业收入4.4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21亿元增进6.7%;上半年玄武云净亏损341.0万元,2021年同期则为净利润256.3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
没有利润增进的商业模式 意思始终不大,假如说面市 开销对财务报表会产生 定然影响,那么老牌企业用友网络则是另一个例子 。据其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用友网络营收35.37亿,归母净利润为负2.56元 。
协同办公领域的面市选手致远互联,财报数据更是惨淡,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为负0.2798亿,同比削减1004.32% 。
另一边,互联网大厂旗下的SaaS业务在商业化上也不尽如人意 。在方才过去的钉钉7.0产品公布会上,总裁叶军 宣告,截至2022年9月30日,钉钉消费者数破6亿,企业组织数超过2300万,付费DAU 打破1500万 。
但 即便如此,钉钉 间隔盈利依然很远,固然还包含飞书、企业微信等同类型明星SaaS产品 。
从2015元年到2019年高潮,再到2022年落寞,中国SaaS一路 挫折的 经历不禁让人唏嘘,连投资人都不愿多看一眼,中国SaaS的 将来还会讲出新故事吗?
开始学着赚钱
事实上,倒也 无须如此悲观 。
从国际 视线来看,2022年是 寰球SaaS市场进展放缓的一年,据《2022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探究报告》指出,相比于2021年抢手赛道厂商动不动数十倍的估值,厂商估值如今 广泛已 降落至5-10x P/S,甚至低于2020年疫情前的水平 。
例如,在刚过去的2022年,标杆企业Salesforce一季度营收 降落九成,市值在短短半年就缩水40%;Shopify二季度亏损,一年 工夫市值已蒸发1700亿美元;还有被无数国内视频会议软件企业对标的明星SaaS公司Zoom市值也缩水近54% 。
客观来说,受疫情和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寰球SaaS市场确实给创业者和投资人泼了一盆冷水,但长 工夫来看,中国SaaS 本身也向来存在着隐痛没有治愈 。
最显而易见的丝毫是,中国SaaS企业的获客成本和研发投入向来居高不下,这与市场大环境和客户意识不无关系 。
例如,大企业客户更偏爱“定制开发+一对一服务”,厂商不得不硬着头皮做 名目,但最终很可能落得个白干的下场,甚至可能倒贴钱 。小企业客户更能 承受通用产品,却没有付费 威力和意识,想无限白嫖,厂商中间产品同质化状况严峻,不得不在营销推广上不停烧钱 。
中国SaaS企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奋力寻觅着逃离的 步骤,这种焦虑的心态在这两年尤为显而易见 。
一方面,这体现于厂商业务边界的拓展,例如国内头部CRM厂商销售易在2021年推出SCRM产品,开始由纯B2B蔓延到B2C消费领域;钉钉上线投放广告业务,与此同时还推出了企业视频号、钉钉商机等营销工具 。
不过,新业务就像是一颗小石子投进大海, 毕竟翻不起太大的浪花,主营业务都学不会赚钱,寄 指望于新业务兴许更不 事实 。
另一方面,‘科技新知’也发现,之前众多“财大气粗”的厂商,开始缩衣节食了,最卓著的 特色就是从最初的免费烧钱走向付费 。
例如,腾讯会议从今年9月15日起推出了收费版本,面向个人消费者、组织与企业,个人会员的价格为30元/月;2022年3月,钉钉推出“专业版” “专属版”和“专有版”三个版本,迈向全面商业化阶段,最廉价的一款年费为9800元;飞书也分为 标准版、企业版、旗舰版,面向企业收费 。
除了推出付费版本,SaaS厂商还通过平台分润、硬件许可等模式试着赚钱,即提供开放平台给合作 搭档销售SaaS生态软件,厂商收取佣金;合作 搭档基于厂商底座开发硬件产品,厂商开放SDK接口收取佣金 。
SaaS厂商的变现焦虑,隔着屏幕都能 表露出来 。但 仿佛,他们还没找到一个跑得通的商业模式 。
拼的是耐力
中国SaaS变现难,这个问题更像是一个综合体, 兴许并不能靠某一家厂商所解决 。‘科技新知’认为,在这种状况下,中国SaaS拼的不是迸发力,而是耐力 。活得越久,就有越多机会 。
想要活得更久,要么是从 经营过程中优化经营模式,要么从一开始就找准创业方向 。
固然说SaaS公司没有增进就 无奈生存,但这并不 象征着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有 品质的增进需求朝着以下4个指标 奋力:
1、毛留存率90%以上
2、净留存率110%以上
3、毛利率75%以上
4、投资回收期小于2年
在定好增进指标之外,在日常 经营中,SaaS公司也应该定期评估 经营效率,实现减低成本的 指标 。具体来说,核心 经营团队包含销售、产研、客户 顺利和营销等 。
1、销售:重点审查渠道与预订比率和 均匀卖家配额达成率等指标,其中渠道与预订比率应该在5倍以上, 均匀卖家配额达成率应该超过65% 。
2、产研: 能够依据产品生产力基准来追踪效率,并测算消费者与问题的比率大小 。在平时,也应该在平台 巩固性上投入更多资金,以此 遍及留存率 。
3、客户 顺利:关注各种客户细分的留存率,了解客户群的优劣势,以此优化企业与客户代表比率, 遍及客户净推举值 。
4、营销:关注效率指标,例如每个渠道的机会成本,把钱花在刀刃上,投资于高性价比渠道 。
众多公司习惯性会 取舍用市场调研来找定位,但其实这是一种低性价比的 模式 。除了关注具体的指标之外,关于方才入局的初创SaaS公司来说,找准利基市场尤为主要 。
众多公司可能会进入到 未曾 意料到的利基市场, 比方一家公司最初只为中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 方案,随着服务的 深刻成为客户的 参谋,那么后续大 部分收入很可能来自 征询服务 。
换句话说,惟独先利用好已有的 威力和资源,切入客户场景、满足客户需求,才有机会 实现后续SaaS产品的构建和 扩充 。
另外,众多初创公司会 奋力尽早融资,甚至在刚 预备好MVP(最小可行产品)的时候就去拉投资 。
但有的时候,越晚融资关于一家企业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由于一旦融资,就 不免掉入不计成本花重金营销的坑,失去了 晋升公司 本身业务、服务客户的动力 。
写在最终
国内SaaS不赚钱,国外SaaS水土不服,这些年在中国进展的SaaS企业都不好过 。背后映射出中国SaaS市场的两难,产品成熟度和本土化,两者都不可少 。
2022年8月初,Salesforce中国区撤退的 信息 轰动To B圈,但其实Salesforce进入中国市场后向来不怎么顺利,众多国内大客户陆续 散失, 比方华为改用自研的CRM软件,而海康威视转身和销售易牵手 。
包含近几年不少国外行业龙头纷纷关闭了中国区的研发团队,例如Oracle、Adobe、IBM等,这重新 证实,中国SaaS市场并不是光有技术就能被说服的 。
好的SaaS,不如好用的SaaS 。这是中国SaaS企业的增进机会 。 固然当前在投资市场遇冷,但关于中国SaaS厂商来说,他们还是迎来了最坏,也是最好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