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穿戴式设备遭“成长烦恼”概念火市场遇冷 |
2013年12月19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可穿戴式设备 |
从今年年头开始 炽热的可穿戴式智能 设施,只能 遭逢 事实 难堪 。
而艾媒 征询CEO张毅则对记者 示意,当前国内的可穿戴式 设施 广泛处于“尝鲜阶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阶段,需要寻觅更多的“着陆点” 。
他估计, 将来2'3年内,可穿戴式 设施需要解决的不只仅是 设施问题,更需要解决生态的 交融问题和商业问题 。
新奇过后
在今年8月8日公布智能腕表inWatch的映趣科技,当前首轮1万台的inWatchOne智能腕表的发售已经 完毕,第二款产品inWatch BT马上开始现货销售 。这款报价1778元的inWatchOne智能手表,除了具备打电话,收发短信, 支撑拍照、蓝牙、导航、收集用户体征信息等 性能,而且还可由语音输入进行操作 。但它惟独200万像素,500毫安电池, 畸形 使用 工夫为13个小时,在蓝牙和WiFi状态下续航时长在3个小时 。
映趣科技官方数据显示,在公布产品的8天内,已经有3586台inWatchOne被预订走了 。
“从购买人群来看,大多集中在尝鲜的人,也便是玩家 。”一位映趣科技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在尝鲜、 夸耀过后,缺乏真正有用的 性能,“剩不下什么了 。”
6月17日,上海果壳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果壳电子”)公布“等待了200革命”的智能手表产品geak watch,内置了WiFi、GPS、FM调频、蓝牙、动力加快、地磁感应、温度感应等七个传感芯片 。主要 性能有计步器、睡眠治理、遥控手机拍照、语音记事等 。
果壳网首席营销官李涛昨日向记者 示意,“智能手表不是智能手机的 接替品 。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 盼望 可以 构建智能可穿戴 设施的生态圈, 将来还是从 利用着手 。”李涛说,新增的果壳手表市场,可开发下载大量 利用软件,“我们也同腾讯、新浪微博以及墨迹天气合作,开发出更 合适手表的 利用 。我们的 指标是明年能有5000款的智能手表 利用软件 。”
但前述映趣科技人士认为,“整个智能手表当前出货都很少,智能手表从硬件生态到软件生态的 构建还需要 工夫 。这个 工夫至少是一年半 。”
而基于百度云开发的便携式可穿戴 设施咕咚手环,与智能手环“Jawbone up” 类似,主打“运动情况 揭示”、“睡眠监测”、“智能无声唤醒”等 性能,但价格不到后者的一半甚至更多 。
咕咚网并未公布销售量, 固然有内部人士称,咕咚每月的销售量约在1万台,咕咚手环已处于无货状态;但截至昨日截稿时,记者看到,在天猫的咕咚旗舰店中,旗下咕咚笑Pro 3D计步器手表当月成交量仅为255台,糖果计步器的月销售量227台;而一款运动心率带的月成交量仅为18件 。
寻觅着陆点
市场的冷遇并未能打消创业者的 热忱 。
“听深圳的朋友说,深圳现在每个月 均匀冒出200款Android系统的手机手表,这个数据我觉得有些 夸大,可能达不到200款,每个月50款还是有的 。”映趣科技联合 独创人李昂如是说 。
但受制于电池续航 威力和屏幕尺寸, 可以适配智能手表的 利用少得可怜,关于开发者而言,开发动力缺乏, 踊跃性很难调动起来 。
唱吧CEO陈华就 示意“十分不看好”智能腕表这一移动终端 。他认为,“手表是一个被历史淘汰的东西,现在又被人捡回来没有任何理由 。除了看起来炫酷,或者是高端人士为了彰显身份,手表 性能没有太大的 晋升空间,除了计步外没有特殊好的 利用 模式 。在手表上看短信、邮件很不容易 。”
而一位已经投资可穿戴式 设施的投资人则对记者 示意: 只管现在可穿戴式 设施出现出 簇拥而上的局面,但这是市场竞争的 畸形 景象, 定然周期内将实现自然淘汰,而从大趋一直讲,投资人 依旧十分看好可穿戴式 设施,“至于现在的这些 设施是否真正做到受用户 欢送,产品诉求点是否真正满足用户需要,当前看起来不 定然是十全十美的 。”
“可穿戴式 设施一方面要看创新的程度有多大,更要看是否 相符中国市场人群的需要 。”上述人士对记者说,“以手环为例,国外相当一 部分人群已经对跑步 构成日常的生活习惯, 因此手环的计步需要更大,但在中国计步这只不过少数人群的习惯,中国的硬件创业者做手环,更考量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贴近的需要 。”
他认为,“如同小米做硬件一样,可穿戴式 设施也要想清晰用户需要的 根本 。例如,如何找到用户痛点,制造性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做到极致,以及如何对用户塑造产品独 特点,仍是当前国内可穿戴式 设施需要补课的地方 。”
而在艾媒 征询CEO张毅看来,可穿戴式 设施之所以出现出概念火、销售量淡的主要缘由,一是在于当前的产品关于用户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不显而易见,二是在于“缺乏落地”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 。
“以移动医疗为例,移动医疗最佳的 模式应该是可穿戴和移动互联网和线下医疗体系 联合,可穿戴式 设施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这就像光生产车轮胎没有 意思,惟独和汽车整体以及交通路况等 联合在一同才有 意思 。”
此外,张毅认为,用户不买账的另一个缘由在于,受制于芯片 解决 威力的 制约,当前可穿戴式 设施的“心脏”还不够完善和智能化 。
他估计, 将来的可穿戴式 设施在把“新奇”问题做好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借助人群和服务为硬件终端寻觅更多的“着陆点”,“ 将来2'3年内,可穿戴式 设施不只仅是 设施问题,更需要解决生态的 交融问题和商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