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起而攻之 英伟达天价芯片收购案悬了? |
珠江路在线
2021年8月30日
【
转载
】北京商报
|
本文标签:英伟达,芯片,ARM |
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想要收走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 困苦重重 。在各国政府审查还悬而未决之时,这起价格540亿美元的收购案又 受到了业内多个大佬的反对 。反对的理由明显:两家把控行业上游的巨头 联合,存在垄断的 硕大风险;但如若收购不成,灰心的 不仅不过这两家公司,还有急着套现的ARM“老东家”软银 。
多个大佬反对
一度 轰动 寰球的540亿芯片收购案,又浮现了新的危机 。本地 工夫8月28日,《每日电讯报》在报导中称,特斯拉CEO马斯克因为竞争问题,关于英伟达并购ARM的 方案 示意 担心 。与此同时,美国第一大电商巨头亚马逊、 寰球第一大手机创造商三星也对该交易持反对意见 。
至于反对的具体缘由,报导指出,特斯拉的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亚马逊的自研云计算芯片等,都依赖ARM体系,而当前英伟达在该领域已经是两者的强劲对手,显然,英伟达一旦切断ARM对外授权或者施加新 制约,短期内将对竞争者造成 硕大伤害 。
事实上,反对的 不仅这几位, 几乎全部与芯片行业有关的大佬, 比方谷歌、微软、高通,很早就站到了这桩收购的 对抗面,据悉这些巨头早早就向 有关部门上书,反映了自己对英伟达收购ARM的忧心忡忡,固然理由也很 容易,便是可能造成的垄断问题 。
据了解,ARM是一家芯片架构设计的大公司,在移动智能 设施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的市场份额中 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而英伟达是世界最大的计算机芯片公司之一,市场份额占有率很大,假如英伟达 顺利收购ARM,将会成为世界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巨无霸公司, 主宰更多的话语权 。
与收购方英伟达不同,ARM 本身不生产芯片,重要业务是将自己的芯片核心架构产权授权给行业里面的“合作 搭档”,由他们去开发 有关的 解决器及 有关系统 。授权费(License)和版税(Royalty)便是ARM的重要收入 起源 。
芯片专家步日欣介绍,ARM最为人熟知的是设计了一种架构,用于许多手机的芯片,包含大多数安卓手机中 使用的高通芯片,以及苹果iPhone系列芯片 。此外,苹果还 方案将其Mac电脑从英特尔芯片转向基于ARM的设计 。
因为ARM架构 存在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色, 因而 获得市场的追捧 。当前,市面上95%的智能手机的芯片都 使用了ARM授权的架构 。另外,大量物联网(IOT) 设施以及汽车、家电、传感器、数字相机、无人机边缘计算 设施也 使用了ARM的技术 。
监管的阻力
英伟达收购ARM始于2020年9月,当时英伟达 宣告, 方案以超过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 集团手中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使其成为芯片行业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 。
如此大的一桩并购案,反对的 不仅不过行业内部,还有来自官方的审查 。因 波及到 寰球芯片产业链,这起收购需求 通过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批准,估计监管审批周期可能长达18个月的 工夫 。
其实,这并非ARM的首次“卖身”,此前该公司于2016年被以320亿美元的价格 销售给了软银,而软银是一家重要以投资为背景的企业,监管审查并没有那么严格,短短2周内便 实现了全部的尽职 考查 。
关于此次监管部门严查的缘由,步日欣认为,此次收购的主角英伟达是美国的芯片巨头,和高通、苹果、英特尔等ARM的大客户都有着业务上的竞争, 因而注定会引起 寰球反垄断部门的 留神 。
其中,英国市场反竞争机构的初步 考查已经指出,英伟达收购ARM存在扼杀创新的 硕大风险,可能将严峻 毁坏 寰球芯片市场竞争,而英伟达给出的补救措施并缺乏以解决该问题 。这也被看做是英方已经决定否定交易的信号 。
此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此前已 宣告 深刻 考查该收购案,估计 考查 后果将在 将来几周内公布 。至于欧盟的审查,知情人士 示意,英伟达很可能在下月初为540亿美元收购ARM的交易寻求欧盟的反垄断批准,估计监管机构将在初步审查后启动全面 考查 。
英伟达表态称,会解决欧盟的 所有 担心,但他们没有明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英伟达发言人 示意,收购ARM的交易有利于ARM及授权许可方,也有利于市场竞争及整个行业,英伟达将通过监管程序与欧盟合作解决任何问题 。
英伟达还强调收购ARM已经得到了一些公司的 支撑,包含联发科、Marvell及博通等半导体巨头 。
关于收购的最新进展,北京商报记者 联络了英伟达和ARM方面,但截至发稿还未收到回复 。不过在近期一次财报会议中,英伟达CEO黄仁勋坦言,原 方案2022年3月之前 实现并购,如期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他仍对过审 充斥 信念 。
芯片巨头 要害一战
“ 终生仅有的机会 。”在英伟达收购ARM时,黄仁勋曾如此说道 。但现在,这一机会还面临着太多的风险 。
从 寰球芯片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 几乎是一桩 寰球产业生态都在反对的交易 。就连ARM的联合 独创人Hermann Hauser也公开 示意,这起收购案将 毁坏ARM商业模式,将ARM生态 搭档推上惊险陡崖,甚至关乎国家经济主权 。
这源于ARM的“江湖地位” 。据ARM官方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仅在2020年第四季度, 寰球基于ARM IP的芯片出货达到了创纪录的67亿颗, 超过了X86、ARC、Power 和MIPS 等 其余架构芯片出货的总和 。ARM的IP还 存在十分强的杠杆效应,一年近20亿美元的营收,撬动起 寰球上千亿美元的芯片设计产业价格 。
还有业内人士 担心,收购ARM后,英伟达可能会 遍及芯片的报价,抑或是不给 其余存在竞争关系的厂商提供芯片技术 支撑,从更 深远的角度来看,布局全面的英伟达可能将成为下个时代的“收割机” 。
不过,黄仁勋向来强调,将 接续 维持ARM的开放许可模式, 维持 寰球客户的中立性, 接续保留ARM的名称,ARM总部仍留在英国剑桥,并在英国 构建一个新的 寰球卓越人工智能 核心 。
这笔交易最后 是否 实现,当前还不能 彻底确定 。但 能够确定的是,关于这场收购, 焦急的 不仅不过英伟达和ARM,还有此次交易的卖方——软银 集团 。
上一年以来,软银与董事长孙正义始终置身于水深 炽热中 。先是软银愿景基金投资失利,雷声滚滚, 后果又赶上“ 寰球黑天鹅”迸发,逼其交出一份史上业绩最差 成就单 。
一个季度巨亏超1万亿日元,这在整个软银进展历程中都极为 罕见 。在那之后,软银不得已要通过变卖资产的 模式套现,用于还债及减轻 经营压力,卖出ARM也是他们一桩大 交易 。
但 事实是,这起 寰球芯片行业的世纪并购大案,正面临十分大的阻力,前途未卜 。依据英伟达和ARM的收购 协定,两家公司 能够 取舍将最后期限 延伸至2022年9月 。同时,在没有得到政府的许可的状况下,任何一方都 能够 宣告退出,终止 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