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市场回顾:PC产业也得靠天吃饭? |
(2011-11-29)
|
2011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我们对于PC产业有了重新的认识:抛开高科技光鲜亮丽的外衣,PC产业竟然和传统的农业一样也是靠天吃饭的行当,在严酷的自然灾害中脆弱得不堪一击,整个产业的生存能力、自我恢复能力甚至还不如一些传统的产业。回顾2011年发生的自然灾害,3月份的日本大地震、10月份的东南亚水灾都给PC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究竟是产业布局的问题还是冥冥之中PC产业的“阿基琉斯之踵”,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两场自然灾害重创PC产业: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到了里氏8.8级超级大地震的袭击,随即到来的大海啸、核电站危机通过世界媒体的报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家园被毁之外,布局在日本本土各地的核心科技工厂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索尼因地震关闭了位于日本北部的6家工厂,主要生产蓝光光盘、磁头和电池等产品;尼康的部分工厂距离震中很近,在地震后14天内几乎无法继续进行生产;苹果iPad 2平板的电子指南针、触屏套料玻璃和电池均由日本制造商专供,而在地震中这些元件的生产工厂也遭到了破坏。 虽然说从国内的报道来看,受到日本地震影响最严重的是照相机、摄像机等数码产品,但是地震对于PC产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全球40%以上的NAND闪存和近15%的DRAM芯片是在日本制造的。即便这些产品的生产方——美光、东芝、尔必达的工厂远离震中,没有直接受到破坏,但是大地震之后交通运输上的压力必然导致下游PC厂商的供应链受到干扰,3月份中关村市场上内存的涨价就是一个例子。此外,索尼生产电池、磁头的工厂关闭,也会导致部分笔记本品牌的电池、光驱缺货、涨价。
从ZDC发布的《2011年3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价格分析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次日本大地震带给笔记本产业的影响:3月中旬开始,日本地震使得部分日系品牌出现缺货,商家哄抬物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整体市场价格水平持续走高,3月26日、27日笔记本的均价都超过5750元,而在地震发生前的3月10日笔记本的均价在5500元以下。 日本大地震虽然规模巨大,但是许多受灾企业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生产,对于PC产业的不利影响很快得到了控制;而2011年10月份东南亚水灾导致硬盘涨价的情况则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以笔记本常用的500GB/5400转硬盘为例,由于设在泰国当地的工厂被洪水淹没,西部数据的硬盘基本处于全线缺货的状态;而那些没有直接受到洪水影响的日立以及希捷旗下的笔记本硬盘则以每天20-30元的幅度上涨,原本最低售价还不到300元的500GB/5400转笔记本硬盘,目前的报价高达510元和520元。 来自整个硬盘行业的数据更不乐观:今年四季度全球硬盘供货源预计将从去年的1.7亿块下降到1亿-1.1亿块;硬盘电机供货商日本电产(Nidec)在泰国有9座工厂,其中7座因为洪水而关闭;台湾硬盘组件供货商铭异科技在泰国有两座工厂受灾,他们决定将产能转至马来西亚,但是新生产线的安装工作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所以整体产能在2012年一季度前不可能完全恢复。而且铭异科技上游材料供货商Hutchinson在泰国的工厂也被洪水破坏。 |
![]() |
百度中 2011市场回顾:PC产业也得靠天吃饭? 相关内容 |
![]() |
Google搜索中 2011市场回顾:PC产业也得靠天吃饭?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