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为何要“重拳”打击“游戏盒子”的原因 |
珠江路在线
2018年8月29日
【
厂商
】 编辑:
james
|
|
原标题:微信为何要“重拳”打击“游戏盒子”的原因
文/Ying lian zhang
上周五晚7点半, 七夕气氛正浓。
微信突如其来的一封信, 给所有开发者头敲了一记警钟, 瞬间驱散了难得的恋爱气氛。
因为这封信里, 微信着重提到了2个“不支持”:
1.不支持纯以分发为目标的第三方平台
2.不支持导流性质的(小程序)互跳
众所周知, 在(小程序)内, 获取流量最常见的方法是:导流和分发, 而最常用的获取工具则是“游戏盒子”,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三方平台, 为什么微信突然对这些“最常见”的事情, 明确表示不支持呢?
游戏盒子盛行了整个游戏时代
把场景调回到PC时代。
最初的游戏盒子主要用于网页游戏的集合, 把各类网页游戏收集起来, 一个软件终端集中展现给用户, 省去用户去各种渠道找游戏的麻烦。
之后, 游戏盒子开始广泛应用于网吧, 除了网游之外, 还加入了端游, 主要由第三方公司开发。
比如最常见的叫“大众网吧”, 里面网罗了时下用户最爱玩的页游、端游等等。 网吧老板也十分愿意用这种方式进行游戏的统一管理。 那会儿, 游戏盒子就已经具备了第三方流量分发平台的雏形。
没多久, 盛大、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自主开发了许多更“权威”的游戏盒子, 改变我国的“盒子市场”格局。 甚至一些知名游戏, 如王者荣耀都推出专属游戏盒子, 为用户提供王者进阶、体验服、新鲜资讯、开黑交友、权威赛事等服务。
之后很多年, 游戏盒子再没掀起什么波澜。
————时间分割线————
到了2018年, 游戏盒子老黄瓜刷绿漆, 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随着微信这个全新事物的诞生, 游戏盒子这个“老东西”摇身一变成了“新物种”, 在晓程序观察(yinghoo-tench)此前的文章《灰产深度调查:刷量成瘾“涮”了谁?》中提到, 现在, 游戏盒子俨然已经刷量的主要玩法, 几乎每个流量主都有游戏盒子的投放渠道。
游戏盒子刷量, 有个分水岭
有不少开发者认为, 现在里的游戏盒子, 基本都以“流量分发”为目的。 当然, 流量买卖也成为不少流量主发家致富之道, 有流量主称:“每个月价格都在上涨, 价格变化很快的”。
盒子如何刷量?我们暂且可将“(小程序)开放互跳能力”当做分水岭。
能力开放前:用户点击盒子里的, 都是打开该的海报, 然后识别海报上菊花码, 进入。 这种跳转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能力开放后:用户可直接点击盒子里的图标, 进入。 整个过程只需1秒。
用盒子刷量的价格也并不便宜, 我们曾做过调查, 用游戏盒子刷量的价格在1.2'1.5元之间, 500'1000起量。
开发者如何操纵游戏盒子?
游戏盒子在生态内日益成熟, 我们却发现很多开发者不仅拿游戏盒子做流量分发, 还有些人利用盒子干起了违规勾当。
良莠不齐的都能通过盒子刷量
虽然优质可以通过盒子的带来种子用户, 实现冷启动。 但事情都有两面, 在一些游戏盒子中, 我们发现有不少从名字、玩法, 都与现在知名的相同, 可见山寨也能通过游戏盒子刷量。
有开发者抱怨:“有的山寨, 通过游戏盒子刷量后, 甚至比原创的DAU还高, 真挺无语的。 ”
第三方的如意算盘
某行业观察者称:“游戏盒子相当于是第三方在微信里搭建了游戏平台, 并且全权掌握在第三方手中。 随着用户(想玩游戏就去盒子里挑)的习惯养成, 这个盒子就成了应用市场”。
是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对?微信是个去中心化平台, 而游戏盒子却是一个中心化平台, 其本质就与微信的价值观相违背, 这也是微信“不支持”的原因之一。
竟然可以绕过规则, 使用虚拟支付?
无心插柳, 我们还发现利用游戏盒子实现的另一种违规行为。
昨天我们无意中点开了一款叫“光之永恒”的, 在游戏主页上方, 赫然发现“充值”的字眼。 秉着肯定充值失败的想法, 点击按钮后, 竟然发现直接转至一个包着游戏盒子外壳的小程序, 于是便可以付款, 购买游戏里的钻石。
为什么这个盒子可以进行虚拟支付?当我们单独打开款盒子时, 完全看不到任何可以支付的地方, 连名称都与主体不一致, 只有在游戏内打开才能进行支付。
看样子, 这又是一款先隐藏代码, 绕过微信审核, 然后提供“虚拟支付”服务的“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一言概括, 游戏盒子对生态影响极其恶劣, 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几点:
1.助长抄袭的风气;
2.让一些人仗着盒子的热度, 划地为营, 自封“山大王”(中心化);
3.利用盒子, 做违规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些行为不仅对生态有负面影响, 还会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微信才通过上周五发出的这封《致开发者的一封信》, 表明态度, 还引用了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上说的话:我们希望好的是因用户的认可而涌现, 而不是流量运营的结果。
“纯”字透露出一线生机
微信团队还通过另一行为明确态度:近日我们发现, 微信游戏中心已经移除了的精选推荐这种类中心化的列表, 只保留了好友在玩的列表。
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封“信”中针对游戏盒子, 是这样说的:“不支持纯以分发为目标的第三方平台”。 机智的我们, 却从“纯”这个字看到一线生机。
用游戏盒子做自己的矩阵或许就是一种解决思路, 比如, 某游戏团队开发了30款, 他们将这些游戏做成盒子, 保证都是同主体的, 然后进行矩阵式导流分发, 不对其他进行流量引导, 这些同主体之间能够形成IP间的联动、玩法的互补, 这就不是纯以分发为目的了。
另外, 微信还提到, 一个健康的生态, 不应该只有头部的少数游戏, 未来也会给建立搜索直达的通路, 这或许也是长尾未来的流量入口, 而不再仅仅依靠游戏盒子。
比如, 现在很多品牌精品店、工具类小程序都能在搜一搜内建立功能直达、品牌直达服务。 下一步, 微信或许将开通专属的搜索直达服务, 或许还能让拥有自己的微主页, 让也能建立自己的品牌。
品牌精品店示例图
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正规, 门槛也将越来越高, 微信对乱象的处理和处罚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粗狂野蛮的开发已经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