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间的游戏阵营战争 远比大人想的更加残酷 |
珠江路在线
2018年5月9日
【
厂商
】 编辑:
james
浏览次数:
|
|
原标题:孩子间的游戏阵营战争, 远比大人想的更残酷
作者:C9
和常见的游戏阵营之战不同, 这次的主角很大一部分是小孩子, 没有脱离老套路, 但也更极端了。
把《我的世界》中的一头猪命名为“迷你狗”, 让它淹死在水中、被火烤成猪排、用机枪扫射、玻璃剑屠杀、手榴弹轰炸、岩浆烫死、TNT爆破……
再配一首《今天是个好日子》的喜庆音乐。
最终, 这个题目为《我的世界万岁 迷你世界垃圾 残杀迷你狗!》的视频在网上没有火起来, 但类似主题的视频却成燎原之势。
只要你在B站上搜索一下“迷你狗”三个字, 就会看到《屠杀迷你狗, 大快人心》《一个国际版玩家竟然炸死了迷你狗!》《众明星狂骂迷你狗》之类的视频, 各种针对“迷你狗”的主题花样百出, 脑洞清奇。
“迷你狗”究竟是什么, 为何招来如此的深仇大恨?这是道德的沦丧, 还是人性的扭曲?
一切还得从《我的世界》尚未入华的那几年说起。
民间之战
2011年, 《我的世界》在国外发售, 直到2017年, 网易引进的中国版才正式公测。 在中国版缺席的这几年间, 山中无老虎, 盗版、侵权、山寨的乱象丛生。
这其中最成功的国内产品, 一个是多玩《我的世界》盒子, 集盗版和侵权于一身, 法律层面上无可救药, 已被行政机关勒令停止侵权并罚款;另一个, 则是连法律也难扳倒的“李鬼”《迷你世界》。 这款游戏长这样:
《迷你世界》的玩家被一部分《我的世界》玩家叫作“迷你狗”;相对的, 许多《我的世界》玩家, 也被一些《迷你世界》玩家叫作“MC痴”。
你如果没有听说过“迷你狗”, 这很正常, 因为你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迷你世界》。 在主流的游戏社区和社交平台, 这款2015年底发布的游戏人气少得可怜, 存在感稀薄。 官网微博的粉丝只有1万, 贴吧关注3万余, 远不如《我的世界》。
但来自游戏官方的某些数据又相当可观:2017年6月, 游戏的月活跃玩家数达到1322万, 超过了《我的世界》国际版同期的1079万。 在《我的世界》中国版与2017年8月公测前, 《迷你世界》就已经在大家看不见的角落潜伏着, 成长为一条地头蛇。
从百度指数看, 每一次“迷你世界”的热度起伏都与中国版上线后的“我的世界”别无二致, 《迷你世界》就这么蹭着中国版的热度, 牢牢地跟在屁股后头借东风, 数据更是越咬越紧
但无论是在微博, 还是在贴吧, 我都无法感受到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我打开快手、打开触手直播, 甚至搜索QQ群……在那些主流视野触及不到的地方, 《迷你世界》早已遍地开花。
这又是一个互联网产品跑到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农村收获大批用户的故事。 和往常一样, 这些用户往往游离于主流视野之外。
但和往常不一样的是, 这批用户的主体中, 很大一部分都是孩子。
很多数据都显示《我的世界》玩家中有大量的小学生、初中生。 但对于更多国内的低龄玩家来说, 《我的世界》并不那么容易接触到。
他们可能根本没听说过《我的世界》, 即使听说过, 国际版正版的门槛对他们来说也过高, 中国版又迟迟不开放。 这时候, 出现在4399、QQ游戏大厅、电脑安卓模拟器上看到曝光率更高的《迷你世界》, 成为了替代品。
而即使他们能玩到《我的世界》, 这款高自由度、需要打MOD才能更好玩的开放世界游戏也能把“懒人”拒之门外。 只有像《迷你世界》这样, 直接把许多玩家想要的功能整合在游戏中, 更加“人性化”, 更加炫酷, 才会让孩子们觉得更好玩。
像蓝火加特林之类的枪械, 《我的世界》玩家要做MOD、找MOD、装MOD, 《迷你世界》官方则直接为玩家整合好
这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 国产游戏通过对国外游戏进行“微创新”, 再经由垂直渠道曝光, 在国内收获一大批用户的故事。
但这一回的特殊之处在于——我必须再多嘴一句——这一大批用户中, 有很多都是小孩。
快手与豆瓣的用户未必能吵得起来, 但《迷你世界》与《我的世界》中的低龄玩家浑身都是火药味, 他们互骂着“迷你狗”与“MC痴”, 在B站、在QQ群、在各种年轻一代聚集的地方战斗着。
我随便加入一个口号是“打倒迷你狗”的QQ群, 也能看到双方的骂战
就像战争一样, 很难考证, 到底是哪一方先动的手。 但双方冲突的根源很明显, 就是版权之争。
在TapTap, 《迷你世界》的评分只有1.4分, 几乎每三个玩家评价中就有一个指出:“抄袭《我的世界》。 ”在萌娘百科, 《迷你世界》也被称为“一款高度盗版我的世界的3D沙盘类氪金游戏”。
年轻一代可粗略分为两派, 有对版权意识相当分明的孩子, 也有没那么注重版权的孩子。 有版权意识的孩子进攻性很强, 版权意识不强的孩子们则一副“他强任他强”的无敌姿态, 有如最强之矛攻击最强之盾。
孩子们的战争是特别的。
在观察了各平台数百个玩家评论之后, 我发现, 经常会见到同一个老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究竟从何而来, 依然是很难考证。 但它已然成为两边玩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故事。
而两边的玩家, 对这个故事又有着不同的用法。
一些《迷你世界》玩家用这个故事来证明自己玩的游戏才是正宗, 而一些《我的世界》玩家则指出这个故事中的荒谬之处, 指责《迷你世界》玩家胡说八道。
这样一个荒谬的故事最初是如何占领了《迷你世界》玩家的舆论阵地, 这是一个谜。 但最终, 它被《我的世界》玩家反过来当枪使。
《我的世界》玩家借它来钓鱼, 还真能钓上来《迷你世界》玩家, 《我的世界》玩家就嘲笑之;不过钓鱼钓上来的, 也可能是假装自己是鱼的《我的世界》玩家, 那么《我的世界》玩家就高喊“友军”“高端黑”。
这让情况变得尤其复杂, 真真假假, 除了发言者自己, 外人已很难确认。 但是有一条规矩是不变的:老人出现的地方, 永远是战场。
而这个老人, 其实与早年的《Q块世界》非常相似。
《Q块世界》其实并不是一款游戏, 它是由一群百度Minecraft吧用户虚构的概念——“一款由腾讯1998年开发的3D沙盒游戏, 2012年面世, 而Minecraft抄袭了它的创意”。
玩家们自2013年11月就注册了“Q块世界”贴吧, 并且不停发布一些恶搞帖, 比如“新版本发布”“游戏分析”, 还专门为《Q块世界》建立了“官网”, 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讽刺腾讯。
当时的“官网”声称:“2014年4月29日Qcraft充值额突破150000亿。 ”吸金能力之强大, 比如今同样配备了氪金系统的《迷你世界》要夸张得多。
无论是数据还是时间, 《Q块世界》的各种信息都显得十分可笑, 但绕是如此, 在当时有关它的报道下, 依然有人抱着极大的恨意诅咒这款根本不存在的游戏。
可能是因为近两年, 《我的世界》那3D方块的玩法和风格实在被复制得太多, 当玩家们恶搞一个“狼来了”的故事时, 就很容易让不仔细的人上当受骗。
而当《迷你世界》这样的“狼”真来了之后, 那些原本用来恶搞虚构之狼的玩笑, 又很容易直接套用到这款游戏身上, 反过来用于捉弄《迷你世界》玩家。
所以在大战“迷你狗”的战场上, 反串黑变得尤其之多, 有大量《我的世界》玩家开始模仿《迷你世界》玩家的可笑观点, 正如此前虚构一个《Q块世界》时一样, 说反话、钓鱼。
一场典型的战斗往往是这样的:
一位《迷你世界》玩家觉得《迷你世界》好玩、《迷你世界》有版权、《我的世界》抄袭《迷你世界》, 他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后被《我的世界》玩家嘲讽。
有更多《我的世界》玩家开始用反串黑的形式, 在别的地方复述《迷你世界》玩家的观点, 比如上图中的“我的世界抄袭迷你世界!/滑稽”, 被其他《我的世界》玩家看到了, 没认清这是“友军”的就会“开火”, 认清了的就会喊“停火”。
这简直是新时代的“抄袭CF”。
不过这个战场也有其年轻的特色, 00后富有创造力, 活用现代互联网战争的一大要素:表情包, 让这场战争显得有如一场狂欢。
在这场狂欢中, 有一部分《我的世界》玩家又被称作“MC痴”。
《迷你世界》玩家觉得他们很不可理喻, 因为“《迷你世界》确实更好玩”“两个游戏我都玩, 为什么不能冷静一下”, 他们不理解《我的世界》玩家为何如此执着于版权, 表情包和谩骂, 更让他们觉得这帮人难以沟通。
而在《我的世界》玩家内部, 也有许多人并不认可狂喷“迷你狗”的行为。 他们觉得这反倒为《迷你世界》助长了声势, 不如专心打自己的游戏。
可已经参战的《我的世界》玩家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又认为中立是不对的, 《迷你世界》就是有问题, 有问题就该批评。
一位美拍上的游戏主播自己写了一首名为《迷你屎界》的歌, 他用嘻哈说唱唱道:“这是《我的世界》玩家发起的战争, 让《迷你世界》玩家吓得都发愣……这是玩家与玩家之间的战争。 ”
从满屏的弹幕看来, 许多《我的世界》老玩家会坚持“爱与正义”, 要把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官方之战
不只是民间, 官方也在战斗。 因为当民间的战斗扩张到足够规模时, 官方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2017年8月15日, 手握《我的世界》中国大陆地区代理权的网易, 以涉嫌抄袭其旗下《我的世界》源代码、游戏核心玩法、美术设计、游戏元素设置等方面为由, 给部分网站/手游渠道(并不是对迷你玩)发了维权函, 希望各网站/渠道自行下架《迷你世界》。
维权函发出后不久, 《迷你世界》开发商就把游戏从TapTap下架。 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上架了。 这次, 《迷你世界》被TapTap裁定进了“争议区”——当TapTap发现一款游戏有较多抄袭、模仿争议时, 就会将其放入争议区。
2017年12月1日, 网易发布了《感谢不屏蔽, 感谢每一份热爱》一文。 当时在腾讯QQ上输入《荒野行动》与《终结者2:审判日》两款游戏的名字, 会出现腾讯自家的《穿越火线:荒岛特训》。 腾讯把这一BUG修复后, 网易就发了这样一篇文章。
有趣的是, 在两天后的12月3日, 《迷你世界》官网发表了《感谢不下架, 感谢每一份热爱》一文。 它与网易的文章十分相似, 仅有几处小改动。
文中的截图显示, 当时在百度上搜索《迷你世界》, 会优先出现网易《我的世界》中国版的官网。
很显然, 《迷你世界》之所以鹦鹉学舌发这样一篇文章, 显然是为了埋汰网易。 他们认为自己与《我的世界》的关系, 其实是和网易《荒野行动》《终结者2:审判日》与《绝地求生》之间的关系一个性质。
“凭什么只许网易有《荒野行动》, 不准我们有《迷你世界》”——大抵是这么一个思路。 之后, 网易对此并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同一个月, 《迷你世界》上架了腾讯Wegame。 同期上架的还有《奶块》, 这是另一款国产的3D方块游戏。 上架Wegame后, 《迷你世界》还宣布要登陆Steam, 推出多语言PC版本。
在此之后, 网易对《迷你世界》暂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从经验来看, 游戏的玩法并不受保护, 如果《迷你世界》在美术资源、核心代码、或者宣传方面没有关键性证据, 要在法律上判定其侵权, 也相当困难, 至少要像蓝洞在海外起诉《荒野行动》一样, 摆出155页的证据, 即便那样, 也未必就能胜诉。
战争从未改变
这是一场新时代的鄙视链之战, 也是一场版权与商业的战争。
所以这场战争有赢家吗?
能够观察得到, 在舆论方面《我的世界》玩家占明显优势, 情理上, 他们站在有理的一边, 实际攻势上也更加猛烈。
但《迷你世界》玩家好比反抗军, 从来没有消亡过。 游戏在数据上也不难看, 还在官方层面暂时承受住了所有攻势。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在于, 游戏吸引来的这批玩家, 在变现上可能没有那么容易, 《迷你世界》在App Store畅销榜常年处在300名、400名开外。
但类似的情况我们是否似曾相识?无论是鄙视链之战, 还是版权与商业之战, 我们都已经见过太多, 这回很难说不是历史的重复。
只是战争的主体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以前都是老一辈喷新一辈“小学生”, 现在的小学生内部, 其实也正在分化当中。 而小学生们的战争, 在某些方面也显得更加极端一些, 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 却又没有脱离你骂我、我也骂你的老套路。 如果我们曾当局者迷, 现在或许也该是旁观者清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