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权重上升 微信公众号小号的春天来了

珠江路在线   2025年3月19日  【 转载 】36氪 

  本文标签:微信公众号,朋友推荐,流量分发,社交推荐,公众号创作者,阅读量来源,内容分发逻辑,小号成长空间,去头

据悉,微信团队正在 扩充对公众号信息流中“朋友?”入口的测试 规模,而且进行了产品优化,在该入口的左上角添加了“XX条更新”的标注 。

“朋友?”入口中,折叠了近期微信好友点了“?”,即“推举”的文章 。“推举” 性能在今年1月由“在看”进化而来 。这个新入口被放在公众号信息流中,位置十分靠前 。依据36氪的测试,“朋友?”入口一般浮现在公众号信息流首位,甚至时常高于消费者订阅的公众号内容 。现在,公众号信息流里从上到下的推送顺序是:“快讯”-“朋友?”-“关注的公众号”-“关注的视频”-“看一看” 。前四名的位次不定,常有易位 。

左:公众号信息流页面截图;右:点开朋友?卡片之后,进入新的信息流页面截图左:公众号信息流页面截图;右:点开朋友?卡片之后,进入新的信息流页面截图

在公众号整体大盘流量趋向向下的前提下,对超2000万的公众号创作者们来说,流量 散发机制的转变十分主要 。从近年来微信团队的调整动向 能够看出,微信越来越 重视基于社交关系的内容 散发 。这不只事关创作者的收入,也事关流量 散发的公平以及公共话语权 。

社交推举,对小号更 友爱

2017年,微信公众号文章的 均匀 打开率曾高达10%,但随着公众的 留神力被短视频侵蚀,这一数字也在2020年前后 快捷 降落到了1-2% 。

新榜数据显示,2024年,公众号累计产出超4.44亿篇文章,有30.78万篇浏览量达到10万+,占比缺乏0.07% 。这其中,有11.87万篇是原创文章,占比缺乏0.03% 。

固然在公众号大盘里赢取流量之战 依然很困难,但流量 散发的机制正在好转 。相比2023年,上一年的10万+文章多出了3.9万篇——这还是在文章总数下滑的前提下(2023年微信公众号产出4.48亿篇文章) 。

在猎取流量的过程中,来自社交推举的流量功不可没 。

2023年8月的一周,36氪矩阵账号“36氪 将来消费”的浏览量 起源

2025年3月的一周,36氪矩阵账号“36氪
将来消费”的浏览量
起源2025年3月的一周,36氪矩阵账号“36氪 将来消费”的浏览量 起源

由以上两张图 能够看出,“推举”所带来的流量,在36氪矩阵账号“36氪 将来消费”的总浏览量中的 奉献,从2023年8月的24.3%, 回升到了2025年3月的45.9%,吃掉了原本由“公众号 信息”所 奉献的份额 。该号当前最大的流量 起源已经是推举,而非推送 。

微信团队尝试添加社交推举在公众号流量 散发中的权重已有多年 。2017年,“看一看” 性能被推出,这也是微信最开始给消费者 展示好友推举的内容 。当时,微信将公众号文章点赞按钮变成“好看”,消费者点击“好看”的内容会同步推举至“看一看” 。它最初是作为一个独立的 性能模块,位于微信“发现”页中,而且分为“好友在看”和“精选”两栏,一个是社交推举,一个是机器推举 。

2018年6月,订阅号信息流开始 展示朋友浏览过的文章(即“X个朋友看过”),这与“看一看”的社交推举逻辑 类似 。在后续的调整中,消费者订阅的公众号推送内容被 部分折叠,而“看一看”在信息流中的权重逐步 回升 。

但需求 留神的是,订阅号信息流中的“看一看”也是社交推举+机器推举的 交融,与我们所说的纯正的社交推举“朋友?”是两回事 。

轻订阅,重推举,是近年来公众号内容 散发逻辑调整的一个核心 思维 。测试中的“朋友?”在公众号信息流中的权重高于“看一看”也 证实了这丝毫 。

作为全网独有的不公开 展示粉丝量的平台,微信向来致力于“去头部”和“去 核心化” 。对粉丝量大的头部账号来说,这样的调整并不算是利好 。但对新人创作者来说,则相当于有了成长空间 。

2025年3月的一周,36氪主账号的浏览量
起源2025年3月的一周,36氪主账号的浏览量 起源

由上图 能够看出,在36氪微信公众号大号的流量 起源之中,“推举”所 奉献的份额仅占2.2%,远低于矩阵小号之中该类 目标份额 。这是由于作为粉丝量级较大的账号,公众号 信息推送 能够触达的消费者更多 。那么,在微信流量大盘不变,而 遍及“社交推举”权重的当下,小号就比大号更能从中受益 。

微信 偏袒于给后来者更多机会,这点不只体现在公众号生态,视频号也是一样 。在2025年微信公开课中,视频号团队就提到,当前关于新人创作者和偏UGC的一般人创作者,视频号给到的流量 歪斜和 搀扶力度要远大于 其余平台 。

朋友推举,内容 散发的平权

“朋友推举”的权重越来越高,这代表了什么?

谁 占有了更多、更优质的社交关系,谁就 主宰了更多的内容 散发的权力 。

权力的全部者, 经历了三次 变迁 。微信公众号 展示页面从最初的“只 展示消费者订阅的号公布的内容,且按公布 工夫罗列”,到“打乱罗列顺序,且 展示消费者未订阅的平台推举内容”,到“在打乱顺序的前提下,折叠 部分订阅内容,优先 展示朋友推举的内容”,内容 散发的权力也 经历了三轮更迭,即“ 主宰在创作者手中”—“ 主宰在平台手中”—“ 主宰在消费者手中” 。

相比前两种状况,当内容 散发权力 主宰在消费者手中时,是 绝对来说最公平的 。由于当依赖订阅关系时,先来的创作者更有可能受益于头部效应而挤压后来者的空间,而平台推举更有可能招致不公和信息茧房 。在第三种状况下, 固然好友更多的消费者也自然 主宰了更多权力,但微信的好友数量也有添外加限,一个人的权力不可能大到超出操纵的程度 。

现在的公众号信息流,看起来是真的实现了分权——“快讯”,由平台决定;“订阅 信息”,由创作者决定;“朋友?”,由消费者决定;“看一看”,由消费者和平台一起决定 。

“我向来很相信通过社交推举来猎 守信息是最 相符人性的 。由于在 事实里面,我们其实 接纳新的信息,并不是我们 积极到图书馆或者到网上去找的信息 。大 部分状况都是听到周边的人的推举而 获得的 。”微信 独创人张小龙在2019年的微信公开课上说 。“我不 指望机器推举是消费者想看什么就给他什么 。”

这套“分权”的逻辑不只 实用于公众号,视频号也是一样——只不过系统的权限要更大一些 。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说,在社交推举还在开发的初期,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断言: 将来有一天,视频的播放量,关注,好友推举,机器推举的 消费比例,应该是1:2:10 。即,一个人应该 均匀看10个关注的视频,20个朋友赞的视频,100个系统推举的视频 。

几年前,当公众号的订阅信息流中加入消费者未关注的平台推举内容时,外界曾 担心微信公众号会变成下一个“字节头条” 。但当前来看,那时的产品显然还是一个“未 实现”的产品 。微信团队 固然还是 判若两人的“慢”,但公众号生态并没有失去它的独 特点 。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