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线上二手交易要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
珠江路在线
2021年9月6日
【
转载
】人民日报
|
本文标签:二手交易,售后服务 |
近年来,线上二手交易平台颇受消费者 欢送,卖家 解决了闲置物品,实现了再利用,买家 节俭了 开销, 大快人心 。不过,因为二手交易的特别性,在 部分线上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者 受骗 行骗的状况时有 产生 。
据暨南大学法学院 传授刘颖介绍,当 火线上二手交易平台重要有两种 经营模式:一种是由平台回收二手物品, 通过 测验、消毒等程序,向消费者开放购买;另一种则是消费者中间直接交易,平台仅提供相应信息,交易过程由 交易双方自行沟通 。记者 考查发现,后一种模式更为 广泛,但风险也更高 。
商品 品质没保障,这是买家最 担心的问题 。蓝女士曾在某平台购买一款二手无线耳机,卖家事先发来了产品序列号、官网购买记录等信息,蓝女士认为是正品,于是付款购买,但拿到耳机后觉得音质很差,蓝女士到门店 征询才发现,耳机原来是假的 。还有消费者反映,曾遇到一位卖家,自称因“ 冲动消费”买下一双名牌球鞋,“崭新未拆封”, 指望 廉价转手,还放出了包装盒照片、小票等信息 。可买家拿到货拆箱后,却发现鞋底有显而易见磨损痕迹,显然不是卖家所 声称的“崭新” 。
售后服务成难题,这也是消费者 广泛遇到的困扰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传授张力 示意,依照规定,传统电商平台的卖家 该当对其所售商品 品质负担 保障责任,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但在二手交易中,卖家普通不会为其所售物品提供保修等售后服务,也不 支撑传统电商模式中常见的无理由退换货 。这原本是考量到销售闲置物品的卖家并不是专业经营者,但是,有些商家却利用了这丝毫, 假装成个人消费者,以 销售闲置物品的名义销售新商品,从而躲避售后服务责任 。
甚至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二手交易 施行 欺骗行为 。浙江省海宁市徐先生曾在某平台看中一款触控笔,在 征询产品信息时,卖家 提议互加微信沟通详情,“卖家 屡次 示意平台外交易 能够 节俭一笔手续费,商品价格还能再低 。于是我把700元货款直接转给了他微信,没想到卖家从此消逝不见,不发货,微信也把我拉黑了” 。
普通状况下,线上二手交易平台都能实现资金托管,一旦浮现问题,平台方 能够及时介入止损 。但有些不法分子以 节俭手续费、商品打折等为由,千方百计诱使消费者离开平台私下交易 。徐先生说,现在平台大多会 揭示消费者,不要脱离平台交易、线下交易,但是有些新消费者或是不了解状况,或是贪图廉价,还是落入 陷阱、 每每 受骗 。
二手交易要 留神 掩护好消费者合法 权力 。张力 示意,平台 该当切实履行责任,不 只有对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卖家信息 注销核验,还 该当 构建健全信用评介制度,对平台内经营者违规处罚状况进行公示 。刘颖则 提议,平台应 构建旧货品质鉴定制度,通过权威机构评定货品 品质, 提防 假冒伪劣货品混入二手交易市场,“同时还 能够 构建平台自有的售后服务体系,明确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各自的责任、 权力和义务” 。
专家 揭示消费者,交易前要认真关注平台 规定、卖家认证、历史交易记录、信用等级等信息,幸免脱离平台进行交易 。应强化证据意识, 留神索取原发票或购物凭证及产品合格证等,在 遭逢 欺骗时及时报警或在平台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