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逃跑计划:商家玩不起,有人卖货亏百万,节太多消费者疲了

珠江路在线   2021年6月4日  【 转载 】 

  本文标签:618,流量,逃跑计划

  今年618又迎来了开门红 。当6月1日尾款通道正式开启后,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在头一个小时里有1700多家品牌成交额超过上一年同期全天 。京东方面,首日4800个品牌的成交额同比增幅超5倍,超过60%的核心开放平台店铺下单金额同比增进超100% 。

  战报数据红红火火,但难以 潜藏数字背后 严峻的 事实:一些商家已 禁受够了平台设置的繁复的 规定,他们不情愿跟在后面“ 亏本赚吆喝”;而一些消费者也疲态尽显,数不清的“购物节”已经严峻 消费了他们的 热诚,当618来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晓得要买些什么好了 。

  他们 取舍逃离618 。

  弃战

  5月中旬 加入完淘宝备战618的商家大会后,林嘉决定不参战了 。

  他是做了10年淘宝的老商家,经营一家中档品牌精选店,店铺已经拿到专区商品标签,疫情前的年营收轻松达到千万元级别,历次电商节也从未缺席 。但今年林嘉有点懈怠 。

  据他回顾,他 意识的不少商家在618 运动报名当天 彼此吐槽,不少人对繁琐的进驻 规定感到心累 。林嘉为了探究 规定用了很长 工夫,“太复杂了,卖家头疼,买家搞不懂,卖家还要花大量 工夫去跟买家解释,人家搞不对还怨卖家 。”

  林嘉对电商节心态矛盾的 根本在于 折本赚吆喝 。“每次都是我们自己补贴, 根本上是被迫 参加的, 折本挣流量 。”但是林嘉晓得,这种 运动不 加入也不行,这是同类卖家间的黑暗森林 法令,假如他没有 加入大促,同行 加入了,不光 运动期间彼此的销售量会拉开差距,这种影响还会连续到 运动之后,流量 接续比同行少很多 。

  在受够了之前 频繁被迫 参加 类似 运动后,这次林嘉索性抛弃了618 。

  江苏一家服装品牌今年也不再 参加天猫618 运动 。该品牌 经营总监余年 透露,普通会在618推反季的库存服装,不过今年上半年备货不多,没有太大库存压力,所以就不再参战 。不过,他们还是拥抱了抖音电商和小米有品的618节,“增量市场要多关注,抖音是我们的新 名目,要重点投入,小米有品是因为他们给资源 。”

  在京东开店的手机商家向海对618、双11大促一直无感,“很多是黄牛在套券囤货,实际声量没那么大,大促还不如日常销售量好,因为平台对价格有要求,把我们的利润都打没了,每年6月和11月都有上百万元的亏损 。”

  原来,商家 加入大促有两项重要成本:一是流量成本,“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每个月花在流量上的钱就占销售额的千分之八到千分之九,而查找 规定天天都在变,权重按天计算,一天不投入,第二天查找流量就下滑”,上一年618期间向海就花了80万元购买流量;二是商品降价成本,“618期间的手机报价远低于厂家提货价,我们要想不亏钱,必须去市场拿 廉价货”,但因为市场货没有正规票据,风险很大,以前618期间向海都是自己贴钱卖厂家货,“不晓得 加入大促的 意思在哪里 。”

类似 奥妙的心态 变迁,正在商家群体中 渐渐 渗透, 即便仍 接续 加入大促的群体,很多也失去了往昔的 热诚 。 比方向海, 固然今年 接续 加入618,但他已经决定不再 参加 廉价 运动“冲量”,流量投入也缩减到50万元以下 。此前他主卖华为手机,华为给到电商平台的价格 适合,经销商也能跟着赚钱,但今年华为手机货量不多,向海主卖苹果和小米,但苹果利润不高,小米利润更薄, 平日想赚钱都难,更别提大促期间要亏钱销售了 。

  “现在平台流量太贵,关于商家, 参加这类促销 意思不大,只不过象征性 参加,不敢抱 指望 。”一家重庆的橙汁企业总经理告诉AI财经社 。另一家排名靠前的美妆品牌也照常 加入618,但内部人士 透露,因为平时打折力度也很大,这次618对他们影响没多大 。

热烈的618背后,商家们各怀心事,隐秘的疲态开始 显示 。

  抢特惠难度堪比抢AJ ,他们 取舍躺平

  作为大促中的绝对主力,消费者 参加的 热诚直接决定了成交量 。但是,关于消费者来说,他们的 热诚与平台优惠力度直接 有关 。

  但是今年促销节点分外多,最划算的反而不 定然是618 。 比方有消费者在这次大促期间下单后才发现,自己 时常光顾的一家猫粮店,618价格跟 平日 几乎没有差异 。“之前没有618,500多元买两袋,今日打完折,还300多块一袋, 根本上没优惠 。”还有人发现,此前关注的商品, 经历了先提价,再打折的“套路” 。

图 /视觉中国图 /视觉中国

  95后郑小东曾是电商节的 忠诚粉丝,蹲守零点、抢购拼单是他再 相熟不过的环节 。但从上一年开始,郑小东关于电商节的等待值就 减弱了很多 。

  “现在电商平台的 规定越来越复杂,想要拿到 现实的优惠券,就要像拼多多砍一刀那种,去找无数人助力,几率太小了 。”他发现,广告宣传的特惠商品 根本秒空, 其余的要么是一些过季打折款,或者号码不全,“没什么特别值得买的 。”

  “‘薅羊毛’平时就 能够,不会去618,双11这种电商节的 。”身为一名资深“羊毛党”,在郑小东心里,电商节抢商品难度堪比抢AJ,需求他费尽 目标去探究 。依照官方宣传,6月1日零点全部618商品正式开售,郑小东也像往年一样蹲守在手机旁边,等待购物车内的商品进行改价 。但就在交易前一小时,他看到自己选中的衣服,估计库存仅剩一件 。为了 能够买到折扣后的衣服,郑小东动了丝毫小聪慧,先原价购买衣服,随后在0:05进行退款,再用最快的速度下单,这样才如愿买到手 。

  “ 固然买到了,但是现在电商促销节真的不廉价 。”郑小东发现,很多衣服都是几年前的库存, 即便平时买400元、现在230元就能买到,但是 款式已经很落后了 。

  年轻消费者沈凯的 感想 类似 。大学 时代,沈凯每个电商节必然 参加,4月开始,他就会把一些不 焦急用的商品集中留到618购买, 而后8月就开始筹备双11的购物清单 。“每年两次大促, 根本上承包全年的洗护用品 。”不过从2019年双11之后,沈凯就没怎么太在意电商节 。彼时淘宝再次推出与之前618大促期间“叠猫猫”玩法一样的“盖楼”游戏 。为了最后拿到红包津贴,沈凯与好友四人进行组队助力,从10月20日便开始每日“盖楼”,直到双11当天 。

  为了团队PK 成功拿到更大额的津贴,沈凯中途买过数十元的助力粉丝 。 花费20多天盖的“楼”,最后在 领取环节,每人仅廉价了大约50元 。“省得钱和付出的 工夫不成正比,丝毫都不划算 。” 回忆起用了大半个月 工夫仅省了几十块钱的 经历,沈凯觉得到有点可笑 。

  促销也内卷,钱包不够用

  其实细数下来,今年618大促不只有京东、天猫、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还有抖音、快手等在电商业务上 狼子野心的 挑战者 。 比方快手推出的“6.16品质购物节”,前后 延续一个月 工夫,抖音也搞起“618好物节” 运动,“古典电商”京东和天猫的预售 工夫也提前到了5月24日晚8点 。

  但是为何618更长, 参加者的 热诚反而 降落了? 性质上看,这种 廉价促销是损害商家利益的,并不能 长久 。尤其在电商平台开始“内卷”的当下,就不可幸免会浮现一些逃离者 。消费者也在套路式营销和无数个节日的狂轰滥炸下,走向了理性 。

图 /视觉中国图 /视觉中国

  “起初电商搞节日促销,是为了让大家 能够有购买意识,才会刷屏式的推广,现在已经不太需求了 。”一位电商行业 综合师认为, 通过多年“ 渗透”,有的消费者对618、双11已经开始 麻痹 。

  电商 综合师李成东 视察到,这些年大平台的促销力度也在 减弱 。“我在2012年、2013年还据说很多5折促销,现在很少讲这种,因为品牌都不太 参加了 。 原来这种不太理性的 廉价促销便是有问题的,不能 长久,对品牌有损害 。”李成东发现,早年间国外品牌不太做这类促销,国内品牌爱做,但后来发现没赚到钱,反而 直接损害到品牌,现在国内品牌也 匆匆回归理性了 。

  今年还有一个特别状况 。在平台反垄断政策收紧之际,电商平台大多 取舍低调行事,对商家的操纵力也有 定然 减弱,这使得商家在年中大促面前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某电商平台一名内部人士向AI财经社 透露,“上一年双11,各家平台共办了十几场晚会,声势 浩瀚;今年当前总共才两场,平台营销 运动还有,但是宣传力度 减弱了很多 。”

  曾经,618与双11 成为很多电商造节中的获胜者,也让很多消费者养成年中囤3C,年末囤日常消费品的惯性 。但如今电商促销 运动越来越多,各种节假日、品牌日,使得消费者 目迷五色 。据不 彻底统计,年头至今,消费者的钱包已经 经历过年货节、情人节、女生节,吃货节、母亲节、520、儿童节等一系列促销的“洗劫” 。

  平台需求流量,促销成为 粗茶淡饭,“ 几乎每次 打开手机都能看到电商在做 运动,每个月都有, 如同 随便一个促销,都能冠上某种名义 。”上述内部人士发现 。

  不过吐槽归吐槽,促销在 参加者眼中依然有其存在的价格 。 比方某化妆品企业老板李芒果就发现,过去 固然很多商家是不得已 参加平台大促,自己贴钱卖货,但假如拉长 工夫线,他发现这类促销也有 好处, 比方拉高店铺权重和销售量,以及 将来的排名,“短期可能会亏损,但长 工夫算下来投入产出比会在1:1.5左右 。”

  蹊跷的是, 即便长线看 参加618是划算的,他今年也不想 参加了,理由是有更重要的 事件要做 。“今年想把精力放到渠道和品牌 保护上, 比方私域流量的 构建,也便是修炼内功 。”他发现不少同行都在这么做,“假如今年要 加入大促,可能是双11,因为年底人们的消费欲望会更高 。”

  不过李芒果更大的兴趣点在于利用新平台的流量,另辟战场 。他投资了一些新品牌, 预备让这些品牌抓住新平台的白牌机会,“最难的便是流量,抖音和快手的流量 搀扶 比较大,毕竟消费者的停留 工夫长 。”此外,他也在开辟淘系的速卖通渠道, 指望借助跨境电商 深刻外贸市场 。

  故意思的是,压住商家的昂贵流量,已经成为一些人转型的 打破点 。受困于流量的林嘉改变思维,不再做供给链,而转向流量生意 。他在短视频平台 开明了多个账号,通过 经营短 工夫内 收成上千万的流量,他 预备下一步关掉店铺, 预备彻底转型做MCN机构 。

  看上去,每个 参加者都有自己的算盘 。随着电商购物节内卷加剧,在618、双11之外,这个行业兴许需求营销 目标之外的创新 改造,再一次点燃各方 热诚 。

  (应受访者要求,林嘉、余年、李芒果、郑小东、沈凯、向海为化名)

免责声明:凡标注转载/编译字样内容并非本站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