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大数据杀熟面前无人幸免 |
珠江路在线
2020年11月6日
【
转载
】中关村在线
|
|
此前国内多家媒体报导了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如今随着双11的到来,此类 景象更被关注 。近日北京的韩女士在网购是就 遭逢了这样的 难堪,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原来大数据杀熟就在身边,离我们并不 边远 。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
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事件源自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 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 后果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
其中注册至今12年、 时常 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 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一般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 。此事件被媒体报导后,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的 信息激发关注,网友热议空前 。
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面对质疑,该电商客服 答复称“新消费者,系统会依据账号信息,自动发送优惠券,不是每一个账号都能收到” 。实际上, 不仅不过网购商品,酒店预订、机票销售等领域均存此类 景象 。
随着技术的进展,要想精准锁定消费者,关于大数据来说太方便了 。据专家介绍,近来大数据“杀熟”也浮现了不少变种,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只不过其中的典型手法之一 。专家 示意,转变自己的 部分行为兴许能一时骗过大数据,但 无奈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 。
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双11” 降临,中消协消费 揭示消费者,提防商家促销套路 。要 坚定理性消 费神态,切记量需而入 。尽量 取舍资质齐全、 信用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 。提前做足“功课”,不被各种“假优惠”陷阱误导 。谨慎预付定金, 提防消费陷阱 。
中消协指出,随着“双11”的 邻近,各商家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大促 运动,尤其是线上商家,推出了多种多样的促销 目标,让 辽阔消费者“目不暇接”“ 目迷五色” 。中消协通过对近几年在“双11”“6·18”等大促期间 发展消费维权工作所了解的状况进行梳理,提请消费者 留神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直播带货槽点多 。
二是优惠 运动水分多 。
三是商品 品质问题多 。
四是售后服务诟病多 。
五是订单合同违约多 。
六是促销广告骚扰多 。
那么关于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事件您又如何 对待呢?您是不是在网购中也 遭逢过这样的大数据杀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