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滴滴式资本围猎:“股东列表一张A4纸都打不完” |
2018年8月30日
【
转载
】 编辑:
|
本文标签:滴滴,融资,程维 |

本文首发于2018年第33期《中国新闻周刊》
滴滴式资本围猎
经历了多轮融资之后,滴滴的股权 构造变得极为复杂,有人戏称“滴滴的股东列表一张A4纸都打不完”
文/潘晓飞
浙江温州乐清20岁女子死亡事件,把中国共享经济的代表之一滴滴出行推到风口浪尖上 。自8月27日零时起,滴滴出行决定在全国 规模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再一次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 。滴滴面临 硕大危机 。
2018年8月,风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公布了《2018年度 寰球独角兽公司排行榜》 。报告数据显示,滴滴出行凭借560亿美元的估值领跑国内众多独角兽企业 。
滴滴成长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独角兽巨头”的速度之快,被程维形容为,天天都像坐在飞速行驶的车上,轮子都要飞出去了,还要不停踩油门 。
依据天眼查的数据统计显示,自滴滴2012年成立以来,截至当前已经 实现了20次融资,金额总量超过2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 规模内融资额最大的未面市公司 。
据悉,滴滴出行最快下半年启动面市,初步决定在港股面市,当前最新估值约560亿美元,估计最终面市时市值或能达到700亿至800亿美元,接近5000亿元人民币 。
处于舆论风波之中, 5000亿元估值的滴滴应该做何担当呢?
A4纸都写不完的股东名单
2011年,程维和吴睿从阿里巴巴出来创业 。他们将 眼光投向了还没有与互联网密切 联合的出租车领域,并打算转变这个行业的工作模式 。作为自然人股东,程维和吴睿各自占比80%和20% 。
2012年 6月6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通过公司3个月的 预备与司机端的推广,9月9日在北京上线 。
关于创业初期的滴滴来说,融资并不是件方便的 事件 。2012年11月,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姗姗来迟,而彼时滴滴公司账面上只剩下10000元 。这笔钱对滴滴来说相当于救命钱 。
2016年8月,滴滴正式收购Uber中国后,程维和柳青在公开信里 骄傲地告诉所有人,滴滴成了唯逐个家 获得BAT三家投资的互联网公司 。
可以说,滴滴在融资方面制造了一个“中国 奇观” 。
当时,上线不到一年的滴滴,“以小博大”的气势 战胜了当时已有数百万资本的摇摇招车 。滴滴此次的 顺利,吸引了腾讯的 眼光 。为了入股,腾讯副总裁彭志坚 频繁接触程维,甚至马化腾亲自 露面专程请程维吃饭 。
彼时的网约车市场竞争依然很 强烈,滴滴还面临着阿里系“快的”等强劲对手的竞争 。
2013年4月1日,滴滴 实现了B轮融资,腾讯和经纬中国一起投资1500万美元 。从此,滴滴深深地打上了腾讯系的烙印,腾讯也 因此成为了最早投资滴滴的互联网巨头 。
在腾讯的协助之下,滴滴在融资路上势不可挡,成为各路资本竞相投资的对象 。
腾讯资本的注入使得滴滴 占有了“ 快捷成长”的能量 。一年不到的 工夫,滴滴消费者超1亿,订单日均达到521.83万单 。滴滴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日均订单交易平台 。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核心公布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 考查探究报告》显示,在中国打车软件市场,74.1%的消费者 取舍 使用滴滴打车 。
随后滴滴在腾讯的参投下,于2014年1月 实现C轮1亿美元联合融资 。百度系Uber中国在2014年8月上线后,当年年底就开始在北上广等城市开始大规模发补贴 。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约车烧钱大战达到 巅峰 。
2015年2月,腾讯系滴滴打车和阿里系快的打车,双方 宣告以100%换股的 模式正式合并,同年7月,阿里巴巴开始投资滴滴 。
在与Uber中国的竞争中,为了 获得更加充足的现金流,腾讯 频繁参投滴滴的融资 。其中,2016年6月的G轮,以45亿美元的联合融资达到 巅峰 。8月份,滴滴并购Uber中国 。双方达成 策略 协定后,滴滴出行和Uber 寰球将 彼此持股 。其中,Uber 寰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 权利,百度等中国投资人占2.3% 。
至此,网约车行业背后的BAT三大巨头归为一处,一起成为了滴滴的投资人 。
4年内击败多家竞争对手,一举成为巨头的滴滴,不只仅只不过借助了以腾讯为代表的民企资本,其中还包含各路国企资本和国际资本 。
经历了多轮融资之后,滴滴的股权 构造变得极为复杂,有人戏称“滴滴的股东列表一张A4纸都打不完” 。
就中投公司、中国人寿、中国 安然等“国家队”而言,其向滴滴融资重要集中在滴滴将快的并购之后,才纷纷大举进场分食一杯羹 。
滴滴引入 存在国资背景的股东,一方面 可以优势互补,铺开全方位、多 品位的业务合作;另外一方面,滴滴需求有国资背景的投资做背书,以便为自己的进展制造更好的环境 。
同时,滴滴在引入国际资本方面动作也越来越频繁 。近期的4次融资行为,均是国际资本独资融资 。其中,2017年12月,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和软银 集团向滴滴投资40亿美元,股权占比11% 。
2018年8月13日,滴滴出行 独创人程维注册成立了滴滴(厦门)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程维持股80% 。与此同时,滴滴出行的控股股东小桔科技还成立了滴滴(厦门)股权投资基金治理有限公司,重要从事股权投资基金治理及 有关 征询服务等业务 。
血腥的资本热战
2018年4月,艾媒 征询公布《2017-2018中国网约车行业探究专题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滴滴出行以58.6%的 浸透率位居各平台之首,远超 其余网约车平台 。
曾经,面对出租车行业多年积存的顽疾时,众多人心生不满, 盼望能有人转变这个 蹩脚的现状 。滴滴等网约车入场后,在资本的助力之下,以比传统出租车更好的车况、更低的价格、更 便捷的乘车条件等优势,颠覆了整个出租车行业 。 因此,滴滴一开始得到了许多资本的 支撑 。
毫无悬念,在出行行业的 强烈竞争中,传统出租车公司成了第一个出局的对象 。
通过多场厮杀,2016年8月滴滴并购优步中国,滴滴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 。不过,此时的滴滴开始 受到舆论的质疑,其中质疑最多的便是“滴滴 本身也从 挑战出行领域旧体制的‘英雄’演变成了一家与曾经传统出租车公司相仿的出行‘垄断’公司” 。
当时,国内的网约车出行公司 横蛮 成长 。摇摇、易到、滴滴、神州、快的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对手紧逼下,为 抢夺市场, 实现“收割”消费者的原始积存,大家玩的都是最 方便也是最血腥的模式——“价格战” 。
同样,滴滴也不例外 。回忆滴滴的竞争史不难发现,其最为拿手的策略要数“烧钱大战”:滴滴 连续 获得各方融资,在资本的眷顾下 占有了无比 壮大的现金流 。价格战的江湖,比拼的是网约车企业的融资 威力 。
滴滴上线不久,便 预备在大本营北京大干一场 。此时,网约车市场上的先行者是已经拿到了红杉资本300多万美元融资的摇摇招车,无可争议的第一名 。
在烧钱这块,摇摇招车毫不 悭吝 。例如,给北京5000个司机买了智能手机,在FM103.9北京交通 播送进行24小时全天候广告轰炸,每隔1小时播一次 。
此时的滴滴还没有足够 壮大的经济实力去做 类似的事 。在乘客端,滴滴 取缔了原本向乘客收取的3块钱费用 。这一招立竿见影,乘客数据 快捷上涨 。
后来,有了互联网巨头腾讯的助力,滴滴开始走出北京,在全国 规模开辟市场 。那时上海已经有竞争对手大黄蜂,杭州已经有阿里系的快的,同样也在进军上海 。
在上海,滴滴和快的开始了正面交锋 。不久,滴滴迅速进入了快的大本营杭州 。
滴滴和快的这场惨烈的红包补贴大战,一度达到了癫狂的状态,直到2014年5月份才告一段落 。
“两年 工夫花掉15亿元, 可以说我们是最烧钱的互联网初创公司 。”2014年10月11日,滴滴打车CEO程维毫不讳言地指出这一行业 硕大的资本投入 。
这段期间,滴滴打车从2013年到2014年,得到了大概8.15亿美元的融资 。正是这些融资 支撑起了滴滴这次红包大战的战场 。
为了更好地与竞争对手 抗衡,滴滴除了烧钱补贴之外,也更新了相应的服务 。
一开始,各大网约车公司竞争的焦点无非是要让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安装自己的软件 。程维曾称,滴滴打车假如要从出租车这样大消费者量的市场切入中高端专车租赁细分市场,一举抢占掉小公司的市场份额只不过分分钟的 事件 。
为解决出租车及司机缺乏的问题,2014年8月19日,滴滴推出滴滴专车服务,这是针对传统出租车行业推出滴滴打车软件之后上线的第二款产品 。
配上专车补贴等营销 运动,滴滴的消费者增进直线 回升 。
不过,大量的补贴将滴滴专车推向了舆论和监管的风口浪尖 。2014年10月底,沈阳市交通局明确 示意,滴滴专车等专车服务属于非法 经营,一旦查处,将按“黑车” 解决,赋予处罚 。
不久,南京市治理部门也 示意,私家车、挂靠车等非汽车租赁企业所属车辆,不得提供有偿汽车租赁经营 。本地出租车司机也进行了联合抵御,他们要求打车软件 停留专车业务,不然就 群体卸载 。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滴滴与快的 宣告两家 履行 策略合并 。同年9月,滴滴打车正式更名滴滴出行 。
除了快的,还有一匹早已杀入网约车行业的外国黑马在中国市场上 接续攻城掠地 。
作为共享出行领域里最早的先锋,诞生于2009年的Uber,于2014年8月在中国上线,并开始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开始大规模的补贴 。这是滴滴的强劲对手 。用程维的话说,“这是又有钱又有技术的正规部队” 。
为了 应答 Uber中国等网约车平台的竞争,2015年5月,滴滴迅速上线了专车“低端版”——快车, 接续打价格战 。随后两个月内,滴滴接连推出顺风车、公交、代驾等业务,多方位遏制Uber中国的扩张 。
滴滴各种新兴业务层出不穷,令人 目迷五色 。滴滴忙着布局出行帝国,却 忽视了安全、消费者体验、治理等 。其中,费用低廉的顺风车业务负面新闻不停 。
此外,滴滴和Uber中国 发展了多轮的烧钱优惠 运动,随之而来的是双方的大规模“融资战” 。
“‘第一次海湾战争’ 消费了大概600亿美元资金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 示意,该公司 参加了滴滴的三轮融资,“滴滴和Uber已经融资大概200亿美元 。这 几乎便是一场战争,然而他们不能这样打下去,在达到300亿美元之前必须停火 。”
最终,在重重压力之下, 2016年8月1日,滴滴 宣告收购Uber在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所有资产并在中国 经营 。
从打车补贴到专车补贴,再到 “全民免费坐快车”和大战Uber,滴滴向来在走烧钱抢人的路子 。
短短四年,滴滴合并快的, 战胜国际巨头Uber,市场绝大半尽归麾下 。2015年5月,时任滴滴快的总裁柳青曾说,在过去的两年半到三年里面,滴滴快的PK了30个对手,向来在PK 。
尔后,网约车行业总体上肃静了一段 工夫 。但竞争远没有 完毕,中国网约车市场烽烟再起 。
2017年2月,美团点评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 。现如今,首汽约车、嘀嗒、易到这些老发烧友重振旗鼓,高德、携程等也相继入局,业内逐步 构成了“围剿滴滴”的态势 。
一家独大之后,“涨价、大数据杀熟、压榨司机”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网上遍布讨伐之声 。越来越多人对滴滴心生不满 。
反垄断 考查仍无 论断
依据易观2016年Q2公布的数据,按日活跃人数计算,滴滴占领了中国专车市场份额的70%,优步中国占领了17% 。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之后在专车市场将占领超过87%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更细分的快车市场,份额有可能接近100% 。
中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 有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时,就 可以推定为经营者 存在市场 操纵地位 。
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之后,在中国网约车市场上一家独大 。滴滴涉嫌“垄断”的质疑声达到 巅峰,反垄断成为了悬在滴滴头上的一把刀 。
独一无二,在2015年2月滴滴和快的合并时,易到就曾向国家政府部门举报其严峻违反中国《反垄断法》 。然而, 后果是不了了之 。
其实当年就在收购 信息公布不到24小时,商务部便迅速做出了 反响 。时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曾 示意,没有收到 有关申报 。
一个月后,商务部再次表态:滴滴优步合并没有向商务部申报,正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反垄断 考查 。
依据公开 材料显示,商务部最终一次就滴滴收购Uber发表 舆论是在2017年7月27日 。时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巅峰在新闻公布会上 答复媒体 发问时 示意,正在对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合并案依法进行 考查,称“商务部反垄断局已 频繁约谈滴滴出行” 。
当前,这起已 经历时将近2年的反垄断 考查,并无下文 。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探究所所长刘俊海 传授在 承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 示意,当前我国对反垄断案的 考查时限没有明确的规定 。“我个人认为,反垄断 考查的 后果要公布,同时过程 本身也 该当公布,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
近年来,中国 部分互联网企业涉嫌滥用市场 操纵地位进行恶性竞争的案例 层出不穷 。但当前而言,除民事诉讼外,针对互联网企业《反垄断法》行政执法的公开查处还没有过 。
据了解,中国《反垄断法》的行政执法机构有以下几家,国家发改委负责价格垄断的查处,国家市场监督治理总局负责滥用市场 操纵地位垄断行为的 考查和查处,商务部重要负责经营者集中并购审查 。
2018年,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 方案将多年来 疏散在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合并,统一归口到在国家市场监督治理总局 。5月中上旬,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也正式并入新成立的国家市场监督治理总局 。但据第一财经报导,这一块工作的 发展当前依然是三拨人马,各自负责原有领域 。
互联网行业并非 单纯的线上企业,它一般是既和传统行业存在 穿插, 本身又 绝对有独立性,是线上线下相 联合的产物 。
上海纽迈律师事务所垄断法律师方正宇在 承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 示意, 波及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十分复杂,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市场怎么来界定 。就网约车而言,是把它作为独立市场还是公共交通服务市场?从独立市场来说,它的份额是很高的,从整个大交通的概念来说它的份额是很低的 。关于市场的界定,不同的法院甚至有不同的界定 模式 。
中国政法大学 常识产权 核心特约探究员赵占领在 承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 抒发了 类似的观点 。他说,“互联网企业没有反垄断执法的案例,和 有关市场的界定难有很大关系 。固然也有企业因素,这些互联网巨头一般和政府部门有 蛛丝马迹的关系,一般也不会轻易启动 考查 。”
同时,赵占领也指出,《反垄断法》有个 根本 准则,它禁止的不是垄断状态,而是垄断行为 。《反垄断法》不反对企业做大做强,不反对企业 存在市场 操纵地位,不反对企业 存在垄断地位,它反对的是利用垄断地位从事垄断行为 。
电子商务探究 核心特约探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在 承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 示意,市场占比极高的滴滴出行,在 战胜Uber、快的等网约车企业后,不再 占有可对照的 挑战者,事实的垄断已经 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