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细看朋友圈使用规范:暗藏了微信三个诉求 |
2015年3月17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微商,微信,使用规范 |
3月15日,微信官方通过多个公众账号公布了《微信朋友圈 使用 标准》 。这已不是微信第一次对朋友圈的 使用进行 标准,不过此前都是零敲碎打,而这次却一下子出台了十分 详尽的 标准,看起来是酝酿已久 。那么,微信为何要出台这一 标准? 标准出台后,是不是会打击微商? 标准到底还有哪些潜在诉求?东楼 不妨来解读一下:
1、 标准消费者分享行为,杜绝朋友圈微商
当前,其实微信朋友圈上最辣手的还是朋友圈卖货泛滥的问题 。 其余问题都缺乏以 毁坏微信朋友圈的平台生态,毕竟无论是涉政还是涉黄, 根本上在微信官方和微信消费者的一起 保护下都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 。然而,朋友圈卖货的泛滥却令微信官方头疼不已 。第一,微商消费者都是微信的真正消费者,第二这些消费者社交的 目标不是 扩充自己的人脉圈而是为了销售,第三,消费者 盼望看到的信息被大量卖货的 浸没,微信朋友圈的活跃度 降落,甚至重蹈微博的覆辙 。这三点都决定了微信必须净化朋友圈的空间,以此来还原微信朋友圈 原来应该有的良好生态,但也不能一味的关于消费者账号封禁 。
不过, 标准 本身并不会真正打击到微商,朋友圈卖货泛滥的 景象也并不会 因此得以遏制 。事实上,微信的 使用 标准 可以 标准消费者不违法,然而却 无奈阻挠消费者分享自己想分享的合法内容,也 无奈 疏导消费者进行 违反 本身 自愿的分享 运动 。
2、打击营销号,挤压非微信官方团队受益空间
另一方面,微信官方关于非官方团队或个人通过微信营销 获得收益也 比较介意 。事实上,微信朋友圈作为社交化媒体的一种,并且当前微信公众号的70%浏览来自于朋友圈分享,这就使得微信公众号的 经营者们有更大的 自愿让消费者分享到朋友圈,以此 构成病毒式的 流传 。而这是微信官方不情愿看到的,一方面微信官方并不 盼望微信平台上的营销号们分享信息泛滥, 毁坏消费者浏览体验;另一方面,也不愿让微信大号们像过去新浪微博平台上的草根大号一样 获得更多的营销收入,从而减低企业 本身关于微信平台的营销需要 。换言之,便是微信 盼望企业将营销费用投入到微信平台上,而不是给这些在微信平台上 成长的营销账号们 。这也是腾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一向做法 。
因此,这条 标准中的大 部分内容,并不针对一般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是针对有营销或 其余 流传诉求的特殊消费者 。这条 标准首先是为微信官方进行治理和处罚提供了的执行 标准和根据,而大 部分一般消费者关于这个 标准应该是不感冒的,惟独微信公众号 经营者或微信营销 有关产业链企业会特殊关注 。无一例外的是,微信官方 几乎每次出台新的 标准或规定,都是意在挤压微信产业链上的非官方创业团队和个人的受益空间 。
3、 躲避政策风险,减低监督成本
最终,微信官方公布《微信朋友圈 使用 标准》的另一个 目标,便是尽可能的 标准微信朋友圈的消费者更多的 探讨工作、生活以及文化等话题,而幸免微信朋友圈像新浪微博一样 波及一些社会公共话题,这样 可以 躲避不少监管的风险,同时也 可以减低 本身的审查监督成本 。显然,微信关于朋友圈的是相当明确的,微信朋友圈便是一个 晋升微信整体活跃度的社会化分享平台,甚至出于 躲避风险和减低监督成本的需要,朋友圈甚至会故意去媒体属性 。
总之,微信朋友圈这样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来说,产品的生态和 规定最终可能还是要 依附消费者自己的 取舍,平台 本身 可以适当 疏导,但却 无奈强制 推广一些 使用 标准 。 比方在朋友圈上分享文字和图片这都已经被消费者 宽泛 承受,但短视频 性能公布至今仍未 风行便是这个 情理 。而一旦微信想要通过 本身的强权 推广,就会引起消费者的 恶感,最终招致消费者逃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