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什么说O2O终究还是BAT的三国杀 |
2015年10月8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
有人说,十一黄金周,便是中国特点的O2O大战的缩影 。今年十一,在中国互联网兵家必争之地的北京,O2O的主角却在美团、点评、糯米等传统团购服务商之外,浮现了不一样的身影 。十一期间,从北向南,走访五道口、海淀和亚运村商圈,再由西向东,穿过五棵松、前门、东四、西单和簋街等北京核心商圈,阿里 领取宝的贴牌广告,腾讯微信 领取,以及手机百度到店扫码优惠, 几乎随处可见 。BAT,这三个传统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已经从 后盾走向前台,在O2O大战中亲自参战 。
阿里和百度推出的到店扫码付款,势头迅猛,事实上 表演了传统团购颠覆者的角色——在传统团购中,用户需要预先 领取,一般以价格作为唯一决策 标准, 因此商家动力缺乏,消费时容易差异 对待用户,从而损害了用户体验 。
而对用户而言,到店扫码付款更是 异样容易 。BAT任何一家,都 占有上亿级别的用户—— 几乎每一个用户的手机里都装有手机百度、微信和 领取宝 。 因此,任何商家 惟独有到店付的服务,对用户而言,他们 随便 打开某家BAT的 利用,就 可以轻松 实现 领取并享受优惠 。
到店扫码付,BAT,俨然成为了十一期间,O2O领域 强烈 抢夺新的代名词 。无论中国最大的团购网站美团 如许 盼望 维持独立——为此它甚至不惜得罪早期投资人阿里巴巴,最后它可能只能 承受一个事实:生活服务O2O不是它的战争,而是BAT这几大超级发烧友的 。
“烧钱”的生意
美团的师傅、美国Groupon的 遭逢已经 证实了丝毫:以团购为主的商业模式很难成为一门独立的生意 。该公司曾经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但面市以来市值已经蒸发了将近90%,当前只剩大概24亿美元 。同样在美国,另一家知名O2O公司Yelp的市值也蒸发了80%,只剩十几亿美元,大众点评的模式便是摹仿Yelp 。
通常认为,团购模式的人力成本过高,是它的一大缺点,实际上是烧钱的比拼,没有 忠诚度形不成竞争力.同时它又 无奈 构成有效的先发优势, 比方规模效应,以抵制后来者的竞争,这样的 构造注定 无奈看到盈利的 盼望 。看看现在的佣金率就足以 注明问题——已经 降落到2%甚至更低, 将来可能会接近于零,这将死死 压抑住美团的营收(更不用说盈利)空间 。
相反,在BAT那里,由于它们 占有雄厚资本,海量用户,已经成熟的商业变现体系,以及在3600行的布局,使得它们在成本 摊派和 穿插变现方面享受得天独厚的优势 。
以阿里为例,它 占有数亿的活跃用户,并且是基于交易习惯的,这些用户同时也会是O2O的用户,这将提供 穿插销售的机会,而其在医药、文化等领域的布局,则是美团所没有的 。
又 比方百度,不单 占有多个超级入口,也在地图环节的 占有 硕大优势 。凭借这些优势,百度迅速通过糯米、去哪儿、外卖等在美团所进入的领域 获得不错的份额甚至领导地位, 比方旅行,同时在医药、金融、教育等美团没有进入的细分领域进行了布局 。
用户“用脚投票”
千团大战,让一大批团购平台坍塌,最大 好处是教育了用户,如何在吃饭之前 取舍他们最中意的“优惠” 。但到店付已经将团购的 弊病一览无余 。用户不需要被限定只吃固定的几个菜品,不用 反复验证码, 惟独要到店付,扫一扫,而享有同样、甚至更高“优惠” 。 经历了十一黄金周这场大的到店付洗礼,用户可能轻松转变过去的团单、乃至代金券的消费习惯 。 即便在美团的强项团购领域,BAT也正通过新的玩法 施行颠覆 。这是为何BAT三家将到微信扫码、 领取宝扫码和手机百度扫码,铺到各个商圈的理由 。这种到店 领取享优惠的 模式,幸免了顾客 事先计算优惠、抢购团单、补零等繁琐操作,也不用 顾虑“ 风光”问题,用户何乐不为?
这 所有之所以 产生,是由于用户和商家当前都没有 构成O2O的入口 忠诚度,用户看重的是实惠和体验,商家看重的是增量收入和回报,这就 象征着, 不管是谁, 惟独你能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就能将他们吸引到自己的旗下,而BAT并不缺这样的资源 。
已不再是团购之战
今日的O2O大战, 确切已不是团购之战 。
更加明显的是,对照美团、大众点评和糯米三家专业的O2O平台,日活还只不过在一千万左右,相比之下,微信、手机百度和 领取宝的APP日活数据早已过亿 。
也便是说,无论是下餐馆、KTV、订酒店,还是在商超零售连锁店,或在六环外家门口的小卖部,都 可以随时让你“扫一扫”享优惠,BAT的规模效应, 可以全方面的引发和 造就用户习惯 。那么,三个 壮大app的到店付扫码,一旦和消费场景关联,引发所谓万亿的O2O体量也并不为过 。 领取宝、微信 领取、百度钱包,都非一日之功,而关于美团点评这样专业的O2O平台而言,再建 领取体系已经是天方夜谭 。
更 蹩脚的是,生活服务O2O由于其高 频率、移动和用户交易属性,这 象征着它对BAT中的任何一家而言,都 占有难以估计的 策略价格,谁 主宰了它,谁就可能赢取重构 将来互联网商业格局的 积极权,换句话说,他们 根本不用考量短期盈利,这对美团这样的创业公司而言,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 。
而从 深远看,O2O的竞争将 回升到平台(可能已经开始)和技术之争,前者 性质是生态影响力的竞争,后者的 性质是人才和技术积存,而在这两个方面,孤身作战、向来依赖于外部输血、各种资源向来处于 顾此失彼状态中的美团,将 无奈进行真正的前期投资, 因此 即便其在前期的规模之战中赢取不错份额,也将在后两个阶段处于不利局面 。
当前,在O2O这个领域, 固然腾讯入股了大众点评、阿里入股了美团,但双方对点评、美团的整合 威力都十分有限 。O2O领域,BAT三大巨头在 涣散 构造的投资之外,都在进行另一种思量维度的崭新布局:阿里通过 领取宝亲自参战,腾讯正在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 领取直接衔接商户 。就连全资收购糯米的百度,也正在通过手机百度、百度钱包做全线整合 。
透过黄金周看O2O, 依旧是场三国杀,但真正的发烧友则是B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