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雅虎陨落记:已无太多价值 |
2013年4月19日
【
转载
】创事记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中国雅虎 |

日新月异的网络江湖,想要 悠久的 维持“魅力”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转瞬即逝的公众 留神力,让每个做产品的团队都置身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境界当中 。众多时候,惟独当“ 停留 经营”的 信息被以新闻的 模式发布于世之后,人们才会恍然体验丛林 法令的 严峻,发出或可惜或愤怒的感叹 。苟活时无人在意,死掉后才又成热潮, 事实总是如此嘲弄市场竞争里的落败者 。
不过,生老病死,终是 世间憾事,衰竭的互联网先辈就像一面镜子,同时也映出了正在老去的消费者 。MSN、Google Reader、中国博客网、百度有啊……向来到了中国雅虎邮箱 。 有关新闻下面,有条评论显得分外悲哀:“好几年前,我给自己暗恋的女神的雅虎邮箱发了个10年后 威力收到的 工夫胶囊,这下没法收到了,也好 。”
诡计论者的 流言再度甚嚣尘上 。今年年头,有 传闻说阿里巴巴 集团将在2013年5月把中国雅虎过股权置换的 模式“ 奉还”给美国雅虎,中国雅虎团队也将打散转至阿里巴巴的 名目组中 。 只管这个 信息后来 受到了阿里巴巴官方的 否定,然而中国雅虎邮箱 停留服务、并 疏导 整体消费者迁徙到阿里云邮箱的最新动作, 依旧 未免让人联想阿里巴巴是不是正在“卸磨杀驴” 。
我们 不妨朝花夕拾,回到故事的起点,重温中国雅虎的兴衰起落,以及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留下的痕迹 。
雅虎(Yahoo!)由台湾裔美国移民杨致远和大学同学David Filo联合 缔造,搭载互联网的首波浪潮,成为华尔街二十世纪股票增值最快的公司之一,并开启了互联网的门户模式 。
1999年,雅虎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全中国都没有多少网站的背景下,很快跻身中国网民的重要上网入口行列 。然而由于和所有的美国互联网企业一样,杨致远和他的雅虎并不适应 横蛮 成长的中国本土互联网环境,被新浪、网易都后起之秀 超过 。
这个时候,湖北人周鸿祎进入了雅虎的 视线,他把名为“3721上网帮手”的商业插件 遮蔽到 几乎所有中国网民的IE阅读器上,靠着 粗野 方便的弹窗广告一年卖了2个亿的销售,雅虎认为 可以驯服这样的角色,让他为己所用, 统率雅虎尽快适应中国本土特点 。2003年,雅虎掏出了1.2亿美元,表面上是收购了3721,实际上是买了周鸿祎这个人,给了中国区总裁的位置让他引发雅虎的血性 。
后来的 事件, 证实这是一场双输的 交易,美国总部认为周鸿祎利用雅虎在做自己的资源和 名目,而周鸿祎则三番五次的向媒体表态说懊悔把如日中天时的3721卖给了雅虎 。2005年,周鸿祎离开雅虎中国 。
再往后,雅虎进入了阿里巴巴时代,与马云私交甚好的杨致远, 索性在2005年年底把雅虎中国卖给了阿里巴巴——说是 销售,更像是一笔以物换物的交易:雅虎拿出雅虎中国外加10亿美元的现金,换来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 。这里要强调一下当时的背景,雅虎在美国 受到Google的挤压,无暇兼顾中国市场,而阿里巴巴也 盼望 获得一个传统型的门户来为电子商务生意站台吆喝,于是这笔交易在当时看来 确切有那么点儿“天作之合”的觉得 。
然而,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毕竟是电子商务平台,雅虎中国到了马云的手上(后改名为中国雅虎),就成了 磨难高管的一块试验田,不停的被革新、重塑、转型,以适配阿里巴巴的电商 历程 。十八罗汉之一的金建杭、副总裁曾鸣甚至外来人谢文都操盘过中国雅虎,雅虎的面目也从门户到查找,到口碑网,再到生活服务平台,其价格也被折腾得不停萎缩 。2012年9月,阿里巴巴付出了76亿美元,才把雅虎当时换来的阿里巴巴股份收回,对马云来讲,阿里巴巴做了严峻 折本的 交易,而杨致远来讲,中国雅虎被彻底玩废了,依旧是双输的 终局 。
折腾归折腾,中国雅虎的邮箱服务,向来以来倒是始终 维持着 巩固性,这也是它与美国雅虎唯一的关联业务,直到2013年4月18日 。相比社交网络、团购、移动互联网等当下的关注焦点,电子邮箱属于“元老级”的网络 利用了,电子邮箱产品不只不过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标配,而且也是消费者身份的唯一 鉴别工具——在任意网站注册新的帐号时, 几乎99%都会要求消费者填写一个邮箱地址,用来确认他的ID身份,“伊妹儿”、“OICQ”、“网络聊天室”等一起构成了中国第一代网民关于互联网的认知 。
然而,随着互联网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雅虎邮箱产品不足 设想空间的劣势逐步体现了出来——除了收发邮件,它 无奈争取到消费者更多的停留 工夫,而且向中国 有关部门提供消费者 隐衷信息并最后招致 顽劣 后果的做法,也让中国雅虎邮箱的消费者量锐减 。在与竞争对手的比拼中,雅虎也落下风,在外不敌Gmail和Hotmail,在华不敌网易和腾讯,都让中美雅虎对邮箱产品产生了同样的 绝望情绪 。

颇具黑色 风趣的是,中国雅虎曾在2007年推出了“平生邮箱”服务——你现在查找“雅虎 + 平生邮箱” 要害词,仍能看到当年中国雅虎发出的新闻通稿:“我们认为所谓平生邮箱,至少是要 相符四个 标准,即无限容量的空间、个性易记的ID、安全牢靠的品质、值得信任的品牌 。惟独所有满足这四个方面, 威力真正实现让消费者安心无忧、永不删信、 收藏 平生邮件与故事的 宿愿 。雅虎不是把平生邮箱当一个产品来经营的,我们要打造的是消费者 可以从一而终、一起度过的人生 搭档 。”这也为一般的网络消费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永远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企业所谓“平生”、“ 永远”的承诺,由于它们自己都做不到永远活着 。
也就在上一年年底,由于消费者活跃度惨不忍睹,韩国雅虎关闭了在韩国 经营十五年之久的邮箱服务 。而自2011年以来,中国个人电子邮箱消费者规模亦开始了负增进的趋向(数字 起源:艾瑞 征询2011-2012年中国个人电子邮箱行业年度监测报告),邮箱的社交属性被微博等新兴平台瓜分,再度减低了消费者的 使用黏性,这是一个 寰球性的 景象 。而Google、腾讯等企业在对电子邮箱产品的 经营上,都在做“整合”运动,即——将邮箱作为产品矩阵的一个构成 部分 彼此 买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例如Gmail消费者 可以在Gmail窗口内直接 使用查找、Google Drive 储存、Google+社交、Google Calendar日程表等服务 名目,为邮箱 可以实现的 性能 引用进行“升值” 。然而雅虎——尤其是中国雅虎,是不具备“整合”动因的,你很难 设想阿里巴巴会开放淘宝的数据给中国雅虎,当Gtalk和Gmail深度嵌合的时候,你也不可能看到中国雅虎邮箱和阿里旺旺 可以同步通信 。
阿里巴巴旗下总计有12家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B2B、 淘宝网、 天猫、 领取宝、 口碑网、 阿里云、 中国雅虎、 一淘网、 中国万网、 聚划算、 CNZZ、一达通 。其中,除了中国雅虎之外, 其余11家子公司不是阿里巴巴自家的亲儿子,便是全资收购过来的养子,惟独中国雅虎是继子身份,需求和美国雅虎签合同来 获得 经营资格,这种格局也让阿里巴巴 无奈在中国雅虎上倾心投入的缘由 。直到被关闭的今日,中国雅虎邮箱 依旧不得不 支撑最大25M的附件传输,与竞争对手数以G计的“超大附件”相比,不得不说中国雅虎的邮箱产品压根就没有受到过任何 重视 。
无论是马云还是接任者陆兆禧都心知肚明,雅虎的品牌在今日已经没有太多的价格,“中国雅虎会独立面市”的豪言壮语也已成为过眼云烟 。如今,尽可能的对中国雅虎的无形资产进行剥离(拷贝雅虎查找为阿里云查找),而且尽快 开脱中国雅虎带来的成本支出(2009年关闭中国雅虎相册,2013年关闭中国雅虎邮箱,都是服务器 储存资源 消费大户的产品),兴许才是 理智之举 。
而中国雅虎,也将 接续被引往边缘化的墙角,直到只剩下一个空壳的时候,兴许陆兆禧才会抛回给梅耶尔主导下的美国雅虎 。对马云和杨致远来讲,这和当初合作时的 料想,差距 着实太远 。不过,马云退休了,杨致远也早就没在雅虎干了,后面的事,就 接续交给后面的人去自行解决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