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半隐私、半广告 Cookies被“魔化” |
珠江路在线
2013年3月18日
【
转载
】搜狐IT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cookies 隐私 广告 315 315cookies |
Cookie一词经央视“3·15”晚会的曝光,成为当下的抢手词汇 。
IT 利用中,Cookie 方便来讲是指某些网站为了辨认消费者身份、进行跟踪而 储存在消费者当地终端上的数据(通常通过加密) 。
而在互联网界,有关Cookie与隐衷中间的辩论就向来存在 。
一方面是,Cookie被各种第三方网络广告公司利用,已远远超过了其诞生的初衷,对消费者造成了隐衷和病毒式广告方面的困扰;另一方面是,互联网的精准广告投递模式,正构建在借用Cookie数据的根底之上,一旦明文禁止Cookie的商业化,互联网的精准投递优势恐将不在 。
为了均衡这两种矛盾,应该做的是制订 标准,找出Cookie在商用的边界,不应“一刀切”,也不能让其被滥用而损害消费者体验 。
那么,首先应搞清晰,Cookie存在的初衷是什么?
依据维基百科,Cookie的存在是为了让网站可以辨认消费者的身份,而 储存在当地电脑上的加密数据 。当一名消费者在阅读网页时,阅读器会在Cookie中记录消费者在网页上所输入的文字,当该名消费者再次阅读该网页时,阅读器就能通过Cookie直接推断该名 使用者身份,从而送出特定的网页内容 。
Cookie这一特色正在被加以利用 。在国内,尤其是电商领域,一件商品的购买流程和优化大多依赖于对Cookie的综合,从而推断消费者在哪一个环节的购买体验浮现了问题,影响了购买决策 。
但一些网络广告公司,依据Cookie 可以记录某一个消费者身份,以及该消费者在网页的阅读行为等特色,通过自行研发阅读器插件,或者通过向大型网站购买带有广告的内嵌代码等 模式来收集Cookie,从而向消费者定向投掷广告的行为颇为烦扰消费者 。
2012年12月,微软公司就示意,微软马上推出的IE 10阅读器,将禁止第三方通过Cookie对消费者进行网络追踪的权限调成默许值 。微软的理由是,掩护消费者隐衷 。而也有观点认为,微软的此举是为了带动舆论效应来打击以网络广告为收入模式的Google 。Google的ADSense广告对Cookie有较大的依赖,为Google 奉献了近一半的收入 。
那么,核心问题也便是,Cookie的边界在哪里,是不是对消费者造成了骚扰?是不是在消费者的 自愿下被商业 使用?
李开复的提议是,在借用Cookie往消费者邮箱中进行广告投递时,应先告知消费者哪些信息被 使用,保障不滥用信息,并提供不被Cookie追踪的可选项以掩护隐衷,但代价是抛弃精准广告和个性化体验 。
不过,5G 征询合伙人洪波认为,从Facebook、Google看,互联网的进展正是以就义所谓的隐衷来换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体验,在不对消费者造成困扰的状况下,消费者应看轻隐衷问题 。而金山网络CEO傅盛认为,即便由于隐衷问题禁止了Cookie,还有比Cookie更能造成隐衷泄露的客户端、APP,这些都要禁止吗?那么,互联网还剩下了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