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开发模式揭示微软软件平台战略改变 |
本文标签:SQLServer2008 动态开发 微软 软件 【51CTO特别策划】微软新一代数据库SQL Server 2008将在11月份正式发布,虽然已经有很多“粉丝”早已迫不及待的试用了SQL Server 2008的测试版,但是,在SQL Server 2008中体现出的微软在数据库平台乃至整个Server平台下的战略转型,已经从它一系列的新特性背后浮现出来,这确是真正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思考的 。51CTO特别策划专访了微软SQL Server的资深技术专家朱海峰先生,让他来为我们揭开微软在数据库平台方向上的战略性转变 。 随着IT业的迅猛发展,数据存储的价格急剧下降,相应IT设备的大量增加使得与IT相关业务的主流方向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 。“比如大量的在线服务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这样的数据服务,通过这种数据服务令最终的使用者不需要关心后台是怎样来保存和处理数据的,用户只需要通过这种服务就能满足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各种要求”,朱海峰在接受51CTO记者专访时谈到:“微软提出的“S+S策略”就可以提供这样的数据服务,它的原型是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来发展实现的,但是最终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服务的方式和软件相结合,满足最终用户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你可以使用这种数据服务直接保存数据,获取相应的数据访问,以及开展相应的业务应用 。整个过程都通过互联网的服务方式来实现 。 另外,目前IT系统所要处理数据类型种类急剧增加,出现了大量的诸如流媒体、图像、PDF等大量的非关系型数据,随着种种数据处理范围和涵盖内容的越来越宽泛,IT人员需要掌控的不再仅仅是关系型业务数据 。在这种形势下,微软决定不再把SQL Server 2008或者相关产品定义成为一个传统的数据库产品 。而是希望在SQL Server 2008的平台下,让IT从业人员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从SQL Server 2008中已经可以感受到这种转变”,朱海峰说:“比如SQL Server 2008中支持动态的开发,也就是说它和我们使用的开发工具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能使开发人员快速进行代码的设计编写和测试,如果大家深入了解这个功能,可能会和以前的开发模式进行对比,如果单从开发代码角度来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但这是一种新开发模式的引入 。在这种模式下,设计者和开发人员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不用太多的去关注我们数据库范式的设计,而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业务模型和代码编写方面,这样可以快速适应我们的业务的要求,快速的开发设计实施一个新的业务系统 。 按照我们熟悉的传统的数据库开发方式,一定是先建立数据业务模型,转换成逻辑模型,再转换成我们的实体对象模型,最后在数据库内物理的实现转化为最终数据表和相应的存储过程和函数 。在SQL Server 2008下,虽然这个过程还是和原来一样,但是它可以更好帮助你在开发环境中和开发工具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更好帮助你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和调试过程”,朱海峰说:“对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和开发模式,SQL Server 2008保持了这种支持和进一步增强,同时引入动态开发的概念,是在原来传统开发模式上,引入了一种新的选择 。它可以帮助我们的程序设计人员、程序经理以及架构师,让他们更专注在业务模型和前端开发模型的设计实现 。当实体对象设计好以后,不要过多考虑数据库的开发和实现,通过动态开发模型直接转换成后台数据库的支持 。”【文/马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