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为JavaScript:不兼容性的另类解决方案


  本文标签:编译为JavaScript

  搞过Web开发的都或多或少摸过JavaScript,而尽管Javascript无处不在,但还是很难让人喜欢它  。在类似Google V8、Apple/WebKit的Nitro/SquirrelFish Extreme和Firefox的TraceMonkey这样的VM出现之前,Javascript的性能并不理想  。多个浏览器间互不兼容的实现也让开发十分痛苦  。jQuery和其他一些类库提供了方便好用的抽象,可以用同一种API进行编程,甚至消除不兼容性  。

  另一种解决方法:编译为JavaScript

  解决该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是彻底隐藏Javascript,将其作为编译目标  。Google的GWT就是一个很成熟的例子,它接受Java代码(用Java API的一个子集写的),并将它编译为针对浏览器的Javascript  。现实中GWT的真实案例之一就是Google Wave客户端  。最近,一些其他语言的实现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

  Avi Bryant,Smalltalk Seaside Web框架的作者,开发了Clamato,这是一种能编译为常见Javascript的Smalltalk方言  。Avi在FutureRuby时InfoQ对他的采访中描述了Clamato的设计原则  。

  Clamato的指南页面允许你在浏览器中打开一个Clamato(Smalltalk)类浏览器,查看并编辑Clamato源代码  。要查找类的话,就使用类浏览器左上角的文本框  。比较有意思的是那个自托管的基于PEG的Clamato解析器(在文本框中键入“PP”可以看到解析器和各种组合程序的类)  。从Seaside风格的HTML构造器(Clamato浏览器中的HTMLCanvas类)中我们可以看到Seaside的影子  。可视化组件能用它来构造GUI,例如,指南中的计数器组件:

  1. renderOn: html  
  2.   html h3 with: @counter.  
  3.   html button  
  4.     with: +;  
  5.     onClick: [@counter := @counter + 1. self reload].  
  6.   html button  
  7.     with: -;  
  8.     onClick: [@counter := @counter - 1. self reload]. 

  renderOn: html这一行定义了一个新的方法,范例的其他部分是方法体,它构建了带一个页眉和两个按钮的HTML,两个按钮配置了事件处理器  。无独有偶,最近还出现了另一个基于浏览器的Smalltalk——GWT Smalltalk  。它的作者Peter Fisk之前创造了Vista Smalltalk,它可以基于.Net,也可以基于ActionScript  。GWT Smalltalk使用了GWT来生成运行在浏览器中的Jaavscript  。

  GWT Smalltalk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很快  。目前已经支持使用XMPP,这让它能方便地与Google Wave进行交互(XMPP是Google Wave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你可以从Industry Misinterpretations对Peter Fisk的采访播客和GWT Smalltalk的博客上获得更多细节  。

  讲完了Smalltalk,再来看看Python,它也有自己的Javascript编译器——pyjamas:

  pyjamas是一个独立的Python到Javascript的编译器、一个AJAX框架/类库和一种Widget集API作为入门,最好的去处是在线pyjamas图书  。

  另一种能编译为Javascript的语言是Moby Scheme  。让它如此引人注目的是它针对移动设备(目前是Android)的方式——将代码编译为Javascript  。这一做法是可行的,因为有PhoneGap,而且Android里那个基于WebKit的浏览器自带了一个高效的Javascript VM  。PhoneGap是一个允许Javascript访问本地设备功能的类库,这设备可以是加速度计、GPS、摄像头,也可以是类似通讯簿之类的东西  。 PhoneGap的作者用它建起了沟通不同智能电话设备间的桥梁,它们可以有不同的编程环境,只要都有WebKit和快速的Javascript VM就可以了  。通过让Javascript访问设备功能,就能为智能电话开发跨平台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