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 9数据服务器发展3部曲 |
|
本文标签:DB2 很难想象,现在还有什么应用跟数据库无关 。就连微软的下一代操作系统Vista,也要用其数据库来组织其新式的文件系统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整个信息化进程和下一阶段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资源,而保存和管理数据资源的数据库,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就成为了最值得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从层次型数据库到管理关系型数据库,乃至目前的同时支持关系型和XML的混合型数据库DB2 9,数据库管理技术在其发展的将近40年的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上3个阶段 。 1966年,IBM与其客户(北美洛克维尔公司和卡特彼勒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型数据库,用于帮助NASA管理宏大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繁琐资料,并且在1968年由IBM的工程师完成 。1969年,该数据库作为IBM的产品发布时被更名为“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信息管理系统) 。在1969年,NASA成功发射了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之后,NASA继续在其航天飞机计划中使用着该产品 。直至今日,该数据库一直有着用武之地,在如今的互联网应用连接、商务智能等应用中找到了全新的角色 。 RDBMS:关系数据库的出现 在1979年,IBM完成了第一个实现SQL的DBMS 。在20世纪的80年代早期,IBM利用了RDBMS和SQL的第二阶段的技术,创建了新型的数据库产品,并将其命名为DB2,也就是拥有第二代技术的数据库产品 。而在过去的岁月中,DB2已经从重要的大型机产品发展成为可在各种服务器平台上运行的产品 。尤其是在System 390(即目前所称的System z)中,DB2已经成为分布式计算的核心 。 尽管不断地有同时期厂商的数据库产品的竞争,但是DB2依然在高端企业应用市场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好评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在System z和安装了Linux系统的英特尔平台上,已经运行有近50万台的DB2数据服务器 。 IBM DB2 9:首款混合型的数据服务器 在此之前,文件系统可以应付简单的任务,但是在需要处理大量文档时它们就表现不佳 。并发性、恢复、安全和可用性等问题变得难以管理 。尽管商业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 。DBMS通常只是提供两种基本的数据库设计选项――将每个 XML 文档完整地存储为一个大型对象,或者将它“撕开”,分散存储在多个表的多个列中 。这样不仅无法完整体现XML的层次结构,而且效率低下、不够灵活 。 此外,纯粹的XML DBMS 在IT基础设施中引入了一种新型的环境,但是这样的环境还没有经过考验,其集成能力、所需要的人员技能以及未来的生命力也都不确定 。因此,必须找寻可以高效共享、搜索和管理公司大量XML文档和消息的系统,以便帮助企业减少存储和使用XML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及工作量,以期减少应用开发费用且提高业务灵活性 。混合型数据库DB2 9正好适应了这样的需要 。通过DB2 9,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数据库对象同时管理“传统的”SQL数据和XML文档,甚至,还可以编写一个查询同时搜索和处理这两种数据形式 。 具有如此特点的DB2,是业界第一款也是惟一一款可以使用行业标准接口的关系数据来管理pureXML的数据库,它在三个领域具备了独到的创新:XML数据管理、数据压缩和SAP优化 。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即XML数据管理,它使用了IBM的“pureXML”解决方案来管理以XML格式存储的数据 。 这意味着DB2 9可以提供XML数据的“原生态”存储,而无需将数据转化成行列格式,更无需将其作为大型对象来存储 。为实现这样的功能,IBM对DB2进行了扩展,使DB2 9包含了如下的新技术:
而通过应用压缩技术,DB2 9在客户的实际测试中,可以为客户节约40~80%的存储需求,同时能够维护甚至改善应用程序的性能 。基于DB2 9的革命性的创新与性能,SAP也为使用mySAP商业应用程序的中小型客户选用了DB2 9作为数据服务器 。 (责任编辑:城尘 68476636-8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