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的3D打印 为何吆喝容易赚钱难 |
2015年8月27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
6岁脆骨病患者小峰靠3D打印技术有望独立行走,可提供3D打印腿骨模型的企业不只没从这次手术中赚钱,其 洽购的 设施也是高价从德国进口的
王玉凤 金慧瑜
贵州的6岁男孩小峰天生患有脆骨病, 诞生至今已经骨折了二三十次,打个喷嚏都有可能骨折 。如今,在有着“颠覆性技术”之称的3D打印的协助下,他有望享受独立行走的童年 。
可小峰的这“一步”并不 象征着企业已经能靠3D打印赚钱了,在医疗、食品、建造、航空等多个领域,3D打印仍处于只赚吆喝的状态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接触的十余家 有关企业 几乎没有盈利的,更多的是在不断投入,且都有规模小、生存压力大的特色 。此外,中国的3D打印技术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
“ 要害的核心器件,国内 几乎是空白的 。”江苏省三维打印配备与制造重点 试验室主任杨继全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的3D打印在 设施、 材料、软件等各个方面都远不如发达国家 。
近日,国务院以“3D打印是什么”为题,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 传授卢秉恒,为部长们“补课” 。
“今日为何要开这个专题讲座?之前我曾私下问过一些部长,3D打印核心是什么?他们解释得都不是很清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说 。
目前,“中国制造2025”这一重大 策略正在 施行推进中,国务院的上述 行动 仿佛预示着,在产业 晋级和创业创新的理念下,3D打印等一系列新技术也将越来越受到高层关注,政策 歪斜也破题在即 。
3D打印帮上脆骨病男孩
脆骨病又称成骨不全症,是一种 罕见的先 秉性骨骼发育 妨碍性疾病,全国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目前患病人数约10万'20万人 。
“一开始是想 审查患儿的关节 运动状况和病理位置,但看见他在卷裤腿时都 小心翼翼,怕骨折, 根本都不敢碰 。”8月26日,港大深圳医院骨科 参谋医生杜启峻回顾起今年6月份刚见小峰时的状况 。
一般的下肢畸形, 可以通过“断骨再续”进行 改正,成骨不全症还 无奈制愈 。目前,医学界的 指标是将骨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通过手术纠正畸形, 加强骨密度减低骨 懦弱性 。
不过,小峰的双腿由于一年前骨折过多, 渐渐弯成了 穿插的 形态,看起来就像 终日盘腿坐着, 无奈拍到 标准的X光片,手术设计 方案难度大,而矫形手术精度要求很高 。
医疗团队曾试图用CT扫描患儿的腿骨,但CT出现的是二维图像,医生 无奈 彻底看清晰腿骨里的病情, 无奈推断应从哪个位置切开,应该切多少块骨头 。
终于,在提供3D打印模型的面市公司光韵达(300227.SZ)的协助下,今年6月,港大深圳医院打印出了一个1:1仿真的下肢模型,3D打印技术让腿骨的“一个棱角一个角都十分准确” 。
光韵达3D打印事业部总经理柏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打印患者腿骨模型的 要害步骤是在CT扫描后,输入医学图像 解决软件,再重建三维模型,“模型采纳的是光敏树脂,精度达到0.1毫米 。”
港大深圳医院骨科团队依据模型 制订出了精准的手术 方案,在患者双腿的股骨和胫腓骨多处截断, 而后每边各将一根形似毛衣针的“髓内钉”插入骨髓腔内,串起被截断的骨头,再一次拼成直线,并 支撑和固定下肢 。
“不久的 将来,小峰 承受辅助训练后就有望站起来,凭借自己的双脚独立行走 。”为小峰 医治的医生告诉本报记者 。
技术弱、 利用难、成本高
依据医院的说法,协助6岁的小峰独立行走,这是3D打印技术首次 利用于国内的脆骨病矫形手术 。
“3D打印在医疗领域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手术规划模型、手术导板和移植 。不过,移植领域尚未 获得国家的批准 。”柏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
不过,更多从事生物打印的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缺乏 利用空间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接触的十余家企业 示意,除极少数医院情愿尝试 利用3D打印技术外,更多的医院不敢用,仅仅是测试 。
“由于它没法纳入收费体系,没进医保,医疗监督机构、卫生局也没有去探究怎么针对这种新兴技术放开准入机制,或者用示范性项 目标 模式去 支撑它的进展 。所以,企业面临着有技术也没法临床 利用的 难堪局面 。”一名企业的治理人员向本报记者 示意 。
此外,工业、航空航天、教育等领域近两年关于3D打印的 利用也刚启动,“工业的占比很含糊,由于连具体的产值都没有,没有机构来做这些统计 。”杨继全说 。
成本也是3D打印企业需求考量的问题 。以小峰为例,此次光韵达为他提供的3D打印腿骨模型是免费的,一根腿骨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 。“但我们的3D打印 设施是从德国进口,一台成本就超过400万元 。”柏松告诉本报记者,且包含成骨不全症在内的众多 罕见病都不在医保 规模之内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还从一些企业了解到,设计制造企业做3D打印的成本十分高,要达到和一般生产制造一样的水平,要比 通例成本高出50%左右 。目前,政府尚无这方面的 本质 贴补政策,且为企业服务的机构也很少 。
“更核心的问题是技术 。”杨继全 示意,中国在3D打印上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第一便是 材料,性能、 巩固性、 实用性上都有很大 晋升空间,也没有 构成产业化 。
第二是 设施,国内工业级别 设施生产商有几十家,桌面级有几百家,但性能仍存在差距 。
第三是 要害核心器件,国内 几乎是空白的 。以烧结 使用的最主要的激光器来说, 几乎是清一色的美国、德国 设施 。
第四,也是最主要的软件 。软件是3D打印的灵魂,没有软件就没有 设施 。国外的大公司谷歌、英特尔、微软等都已经提前布局 。
老 传授两个例子 打动总理
固然中国3D打印产业正面临多重 窘境,但国务院近日的3D打印专题讲座反映出,一系列新技术正得到高层关注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卢 传授在会上说,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的前景是“创材”,即依照 材料基因组,研制出超高强度、超高耐温、超高韧性、超高抗蚀的新 材料 。目前3D打印已制造出了耐温3315摄氏度的合金,用于“龙飞船2号”,大幅 加强了飞船推力 。进而 可以从“创材”到“创生”,即打印细胞制造器官,甚至把基因打印在细胞里实现基因变异 。
关于增材这一律念,李克强 示意出强烈的兴趣 。他说,这给我们一个很主要的启发:中国进展到今日,我们要瞄准下一个进展阶段,要想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就需求在理念上 晋升一个 品位 。
李克强同时称,“增材”的理念十分 相符我国的国情需求 。我国的自然禀赋并不占优,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众多方面都低于世界 均匀水平,“增材”的 模式可能会对我国进展 模式带来颠覆性的重大改变 。不只不过3D打印,还有众多 其余技术,要环绕这一理念认真思量: 怎么改变进展 模式,走出一条推进中国产业、经济迈上中高端的路子来 。
关于我国3D打印进展的现状,卢院士介绍,相比国外,我国的探究起步并不晚,技术并不落后,某些方面还处于率先地位,但产业进展太慢,企业规模缺乏 。我们国家应该及时拿出自己的 应答策略来 。
“3D打印 展示了全民创新的 天堑 。”卢秉恒还在讲座中说 。
他举例道,2014年,美国GE公司 挑战3D打印,将飞机的一个零部件让创客设计 。收集的700多个 方案中,第一名只用了原始 构造的1/6的分量就 实现了所有测试 。设计者是一个19岁的年轻人, 方案超过了GE公司的资深专家 。
力推“双创”的李克强再次强调, 普及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 要害要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发亿万人的制造 活力 。
关于下一步的部署,李克强提出要 深刻推进简政放权、放管 联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政府监管 模式,营建破 禁锢、汇众智、促创新和 保护公平的良好环境 。
深圳市新 材料行业协会一位人士称,3D打印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代表性领域 。投资方对任何利好政策都十分敏感,对产业的探究也十分 详尽,不过要大规模 利用还需求 工夫 。
秦国斌是东莞一家生产3D打印机的企业老板,也是国内涉足3D打印行业较早的企业之一 。此前向来生产杯垫之类的硅胶产品,三四年前开始接触到3D打印概念后,谋求转型 。他告诉本报记者:“估计在今明两年市场会出现迸发 。”(记者王子约对本报导亦有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