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科技进步将会颠覆什么 |
珠江路在线
2013年9月3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科技 |
每当一项新技术浮现,总有人说这项技术将来会颠覆某种历史悠久的产业 。近期就有人说,互联网视频的进展,以及手机等自拍工具的遍及,可能会颠覆电影和电视剧产业 。
很有一批人对这种观点不认为然 。比方,有人说,“照相机创造了这么久,也没见画家所有饿死 。”
确切如此 。不过,照相机创造到现在,还真的有一些职业和产品被颠覆了:比方不得不照证件照的照相馆,遨游景点的照相摊,拍立得相机等等,它们由于街边的自动拍照亭,以及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而退出或马上退出历史舞台 。
那么, 毕竟什么样的工作会被互联网与科技革命所颠覆,而哪些又不会呢?答案很显而易见,惟独过期的技术催生的职业,才会被技术的更新而颠覆 。
“工具性”职业将被颠覆
在技术过期速度相当快的计算机行业,这一趋向体现得尤为显而易见 。20年前,电脑初学者需求接触Apple II和LOGO语言,晓得怎么操作小海龟;现在最吃香的iOS和Android编程当年连影子都没有 。曾经的“网页设计三剑客”中,Fireworks已经不再更新,Flash也越来越多地被HTML5 代替 。当Adobe 宣告缩减Flash Player的散发规模时,设计社区一片哀鸣,“闪客”们纷纷预备另谋前途 。
不久的 将来,自动驾驶汽车、语音鉴别、翻译技术、以及自动化利用将让现在流水线上的员工犯愁 。由于可以娴熟 使用工具而产生的职业,诸如翻译、打字员、司机、组装工人,甚至农民,都有可能在工具越发自动化、以及机器人遍及的时代成为历史 。
那么厨师会不会被淘汰呢?答案是不定然 。假如一个食品销售者只不过在大街上卖柠檬水,或者在“便民餐厅”炒丝毫粗茶淡饭,那么他将来会失业——自动售货机已经开始代替路边饮料摊;麦当劳的后厨服务员兴许在恪守流程方面还不如机器人 。
但假如他家的柠檬水是专利配方,他就不太可能失业 。专利持有者兴许还 可以和可口可乐这样的企业授权,保障一辈子衣食无忧 。假如他能把自己的心血和独特配方融入餐馆的“招牌菜”,那么不只不用愁餐馆关张,还 可以让顾客为唯一无二的体验买单 。
“稀缺性”将是保障工具 使用者在将来不至于失业的一道防火墙 。 使用工具并不稀奇,能把工具用出别人不会的玩法,那就成了一门 常识 。
假如新技术快捷占据了大城市的某个行业,退下来的人可能会首先带着他们的手艺撤退到中小城市,那里尚未被机器占据,他们 可以混口饭吃,给自己学习新技能的喘息之机 。甚至就连可怜的Flash开发者也实用——小城市的政府网站,还有众多特效是用Flash做的 。
创意产业不会消逝
在这个过程中,依赖于人们创意灵感的职业—— 比方上面提到的电影行业——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这样的职业只不过将工具作为一种目的而不是目标 。
对创意产业而言,技术能帮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灵感转化为作品,而不是从无到有给你灵感 。比方,我们脑海里兴许哼唱过旋律,做过小曲,但不会简谱或者五线谱 。将来就可能有作曲软件,惟独哼唱旋律,不不得不精确鉴别音高来谱曲,还能匹配你想要的乐器 。但假如你脑袋里没有旋律,软件不会帮你创作出属于你的作品 。
新工具的产生会造就一批新的创意输出者,他们习惯于 使用更新的工具,兴许效率也比以往高,但创意的产生,定然依赖于他们最 顺手的那种工具 。有些作家到现在还是保持用纸和笔,不习惯电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写作,与其说他们不适应新技术,倒不如说他们的写作是一种典礼,用纸和笔是这种典礼的一 部分 。
我以往想过这样一种可能:假如人们都 可以“心想事成”,将脑袋里面构思的所有奇幻诡异的画面和情节,直接以脑电波模式导出被别人看到,那么现有的3D渲染技术和视觉特效都 可以省下了——牛逼闪闪!笨蛋们要几百个人没日没夜的赶工一年,我惟独连上电极,想一想,就出来了 。
虽说这可能是科技进展到大同境地了,已经没 步骤再往前进化了——但就算你的故事 可以“通灵”,我们还是不能说你就此干掉了电影行业 。人类毕竟还是需求艺术和创意产品 。
我们脑补的东西,其实有众多地方都是不完全的,世界观会 混乱,人物会变来变去,你说着说着回头就淡忘了自己的设定 。就连载体不同,人们的体验都不一样 。一个故事 本身是中性的,但通过浏览、收听还是观看,甚至读的人不同,看到的是纸书还是电子书,感想都不一样;假如100%不重样的给别人灌输了你的体验、感想、想法,就连核心思维都有 标准答案,承受者便没有可能对你的故事进行再创作,融入自己的感情和体味 。
科技不得不无限真真切切地再现故事的原始版本 。而恰好是非科技的,艺术化的失真,作为创意流传过程中的媒因(Meme) 渐变,才带来了我们生活中的多样性,这也是我们“幸福的 起源” 。
兴许,我们还应该考量到,假如生产创意产品的都是存在智能的机器人,那对懈怠的人类进行洗脑,最后把人类变成奴隶或者搞点儿种族灭绝啥的,几乎太方便了 。所以,定然要为从流水线上解放下来的人类找点儿活干 。
其实,人工劳动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彻底代替的情景有一个学术 称呼叫“后稀缺时代”,实际上也便是“物质极大 丰硕”的时代 。在“后稀缺”唤起我们对共产主义的 美观憧憬之前,我们必须考量到这种转变会让大多数忙于满足稀缺性的人失去工作,要为那个时代的到来预备好一系列的应变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