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的手机谁做主?315手机消费特别警示 |
珠江路在线
2014年3月14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智能手机 |
关于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说,购买手机的渠道有众多取舍,例如网上商城,或者 比较靠谱的营业厅、正规的手机卖场等等,然而在二三线甚至更低一级的城市来说,由于快递网络力所不迭,也没有特殊多的正规卖场, 因此 类似于北京木樨园、公主坟,甚至中关村等不靠谱的鱼龙混淆的手机卖场,就成为了用户没有 步骤的取舍 。

暴力回收太可怕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由于工作关系,客户送了一部诺基亚Lumia 1520手机,由于自己和老公都有手机用,所以就想把这部报价将近4000元的手机卖掉换点“零花钱” 。
依照以前的习惯,李女士在58同城上公布了帖子,果然不一会儿就收到了众多问询短信,对李女士自认为标价有些高的3800元都没有一点的犹豫就一口准许下来,这让她有点喜从天降,不过唯一有点奇怪的是必须李女士亲自送过去,而以前这种交易都是双方约定一个容易的交易地点,不过既然对方出价这么直率,李女士也没有多想 。
随后李女士来到了位于木樨园的方仕通科技广场二楼,到这里之后的第一句话就让李女士惊呆了,
“必须要拆机!”
“为什么?我这个包装都没拆,绝对崭新的 。”
“这个你说了不算,惟独拆机 威力看出是否动过手脚 。”
“假如拆机发现是崭新的,你们还是给我3800元对吧 。”
“是的 。”
通过一番交涉,李女士允许对方拆机验货 。
在眼睁睁看着对方娴熟拆机的时候,李女士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
对方仿佛是为了配合这种预感,一边拆机一边摇头叹气,一股绝望空气扑面而来 。
“你这个确定不是新的,你看这里,主板上还写着手写数字呢,还有这里,标签都没了,一看就是维修过 。
李女士一下就蒙了,平时智能手机都用不利索,又怎么会晓得手机拆开之后里面什么样子呢?
“你看这个螺丝也都拧过,还有这里 。”
李女士越听越蒙 。
“你这手机不是崭新的啊,确定拆开修过,我们不要了 。”
“那怎么办啊,你们都拆开了我也没处卖去啊 。”
“1500元吧,最多这个价了,要不你就拿走 。”
看到这里众多人都清楚了,其实这就是个别JS在回收手机过程中的一种强买强卖行为,给卖手机的用户一种“生米煮成熟饭”的觉得,最终不得不贱卖解决,而这种暴力的操作目的,由于是交易双方一对一的私下交易,也没有任何收据凭证, 因此很难维权 。
但同时大家也会问,把新手机拆成旧手机,JS能挣到钱吗?
答案是 可以挣到更多的钱!
李女士这部崭新的诺基亚Lumia 1520别说是以3800元的高价收购,就算是依照58同城上95成新的二手价格3000元来收购,JS转手再卖出去也赚不了两三百元,还别说3200-3300元这个价格会不会有人买二手 。
然而花1500元把它暴力拆解成二手之后,JS 可以当做崭新来卖,一部崭新的Lumia 1520 惟独3000元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样JS就能净赚1500元 。释怀,JS有的是目的来把一部拆的 错杂无章的手机复原得崭新崭新,组装、贴膜、塑封、打包,这都是一条龙服务,没有火眼金睛是看不出来瑕疵的 。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这样几个教训:
买手机尽量去正规卖场,那种电子卖场中的零散柜台是最爱搞手脚的 。
不要贪图廉价,不要相信有什么特殊渠道或者意外的惊喜价格 。
就算是要买二手手机,也尽量找个人进行交易,远离卖场的JS 。
不要相信JS的保修承诺,那都是所谓的“店保”,出了门就没人管你 。
假如没有 步骤避开零散卖场,就买最新的手机,拆机或返修的几率 比较低 。
地下刷机惹人烦
众多人都会觉得买了一部崭新手机,自己就是它的第一个用户,但实际状况并非如此 。
在中关村E世界办公层的众多单元里,都是一家家“商贸公司”的栖身地,除了向楼下的卖场供货,以及负责华北区的调货以外,这里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刷机 。
这里的电脑中都存储着各个机型各种版本的ROM,每周甚至天天都要更新这些ROM,而更新的内容就是加入了新的APP,而后这些带有千奇百怪APP的ROM,再通过一根根数据线刷动手机当中,相比于正规渠道购买的手机,这里的“产品”在卖出时会多出几个甚至十几个预装的程序——除此以外,并无外观、包装或性能上的不同 。
关于众多人来说,可能并不会在意拿到新手机时,里面有些什么程序,甚至有些人觉得出厂预装的程序越多越好,这样自己就省去了众多安装方面的麻烦,但实际状况并不是这样的 。
一方面,这些未教训证,甚至鲜为人知的APP存在安全隐患,兴许会引起系统的不兼容甚至瓦解,更有可能携带病毒或是木马泄露隐衷 。
另一方面, 即便APP是安全的,那么关于ROM来说也添加了众多累赘,不只令手机启动变得很慢,而且在后盾默默运行还会招致费电甚至偷跑流量 。
固然更加可怕的是,在一些特殊的机型或是ROM当中,假如用户想要卸载掉这些令人不爽的APP,却发现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除非采纳刷ROM的 模式,不然这些深度植入的APP 无奈像自装的软件那样卸载,然而有多少用户会自己刷ROM呢?
这么说来在手机售卖前就大着手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那这一间间作坊似的小公司又为什么乐此不疲的做这些事?
答案自然是利益驱使 。
众多开发APP的公司主管手里,都会有一张价格表,不同的“预装量”价格是不同的,单个APP的刷入均价在1-2元左右,而关于竞争强烈的APP来说,最主要的 衡量指标就是“装机数量”,假如靠用户自发下载安装,那么不只速度慢而且宣传推广的费用也很高,假如走正规渠道与手机厂商谈预装这件事,除非是排行榜上TOP 10的软件公司,才有可能聊聊这件事,不然没有手机厂商会干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由于预装软件有风险而且还不见得会讨好用户 。
那么剩下的路就惟独一条了,就是手机销售的“灰色环节”,当手机通过一层层代理商流向市场的时候,这之间 可以“操作”的环节就众多了,关于代理商来说,刷ROM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件,然而收成不菲 。
以一部手机刷入一个APP单价一元的行情计算,中关村这种辐射华北、东北地域的代理机构每月的手机出货量都是几十万台的级别, 顺手就能多挣几十万何乐不为,何况假如一部手机预装5-6个甚至更多的软件,那么光是刷ROM挣到的钱,就 几乎 可以赶上卖手机的利润了,所以这条灰色的刷机产业链才会暗中涌动,所以才会招致各级代理商“雁过拔毛”普通的纷纷刷入自己的“特制”ROM,甚至于到手机真的卖出去的时候,没有人晓得它会预装了哪些软件,招致官方的售后维修都会对这些手机浮现的问题一头雾水 。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这样几个教训:
还是要去正规的卖场和渠道购买手机,至少当前这些渠道是靠谱的 。
买手机时当面开机,假如预装APP太多太乱, 可以要求店家刷清洁的ROM 。
假如拿到手的新机里面有众多不知名的APP,别犹豫,即将刷ROM干掉 。
即就是自己安装APP,也要从官方渠道或者知名的软件市场下载 。
刷ROM有风险,最好找娴熟而且靠谱的人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