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迪信通梦断A股 连锁销售渠道成“打工者” |
2013年9月17日
【
转载
】 编辑:
浏览次数:
|
本文标签:迪信通 |
冲击“中国手机卖场第一股”的迪信通最后还是与A股失之交臂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IPO企业申报信息表显示,近日国内老牌手机连锁企业北京迪信通公司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查 。
在传统家电连锁与线上电子商务的双重挤压下, 连续盈利 威力缺乏,被外界 广泛视作是迪信通折戟IPO的主要缘由 。
昨日,迪信通总裁金鑫以外地出差开会为由婉拒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
一位迪信通内部人士对记者 示意,迪信通不会就此搁浅面市 方案, 将来不排除去香港面市的可能,估计新的资本动作将很快出炉 。
在中投 参谋高级探究员贺在华看来,迪信通面临的 挑战不容 忽视,国美、苏宁等实体巨头整合 结束后,线上、线下双重经营的模式必将 增进整个行业再一次洗牌 。在迪信通主业的成长性很难 获得投资者青睐的前提下,寻觅壳资源或是 理智之举 。
盈利 威力遭拷问
早在2007年,就有传言称迪信通正运作香港H股面市,随后迪信通将面市地点转向内地A股,但是,直至5年之后才得以跻身IPO排队名单之中 。
资本市场上,最多的质疑声来自于在 经营商以及电商的冲击下,迪信通如何 维持 连续的盈利 威力 。
贺在华告诉记者,一般而言,被终止审查的企业多 波及各种负面新闻,财报不合格、自查报告逾期、营收不 巩固、不 相符面市 标准、企业实力较弱等因素较为常见 。当前国内IPO大门尚未 打开, 是不是顺利通过审核主要取决于 标准的松紧,迪信通被终止审查或由于政策收紧招致其不 相符 有关规定 。
“手机销售连锁的模式在前几年 比较 顺利,迪信通凭借此 模式迅速做大做强,在行业中已经有 定然影响力 。不过,近两年整个行业 遭逢重大 革新,电子商务、直营店对连锁销售模式产生致命性打击,迪信通将面临重大的 挑战, 将来盈利 威力不容乐观 。”贺在华评介 。
行业数据显示, 经营商渠道和电商渠道当前正处在迸发期 。2012年,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手机销售量达到3140万台,市场份额同比增进10倍 。而且,电商渠道占手机销售比重正在一路走高,从2010年的700万台增至2012年的3000万台,销售量占比从2010年的2%增至2012年的10%,估计2013年将达15% 。
此前迪信通高级副总裁齐峰曾 泄漏,2007年时迪信通在北京地域的净利润率能达到5%,现在由于价格竞争越来越 强烈,净利润率不得不维持在1.5%至2.5%中间 。
“事实上,和 经营商的合作,表面上看是终端在增进,但实际上利润还是 经营商吃大头 。”国内一家手机销售量排名前三的手机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 经营商渠道的 回升,招致众多时候社会渠道商成为了“打工者”,此外,像迪信通这样的企业一般还要负担日益增进的渠道费用 。
关于渠道费用,金立手机总裁卢伟冰告诉记者,当你走进一个卖场,看到三个柜台和一个背景板,40到50平方米的面积,除租金外,没有1.5万块钱是做不到的 。“线下的 保护费用越来越多 。”
手机渠道商天音控股和爱施德2012年均浮现巨亏 。天音控股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上一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261万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44% 。爱施德201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为-2.59亿元,同比 降落172% 。爱施德8月9日发布了2013年上半年财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7.08亿元,净利润仅为2.58亿元 。
关于回升的缘由,爱施德布告称从2012年三季度起 构建起了严格的库存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对问题机型进行及时清理,有效幸免了存货跌价,而且加大了与 经营商、厂商的 深刻合作, 集中三方资源,推出有竞争力的合约机产品 。
做大不等于做强
在中国手机连锁的拓展,有“先行圈地、后图进展”的门店扩张 模式和“广积粮、缓称王” 重视利润的 扩大 模式,迪信通是前者的代表 。
1993年, 独创人刘东海从借来的5000元起家,在北京西单三尺柜台成立迪信通,开始涉足通信零售行业,并在2006年引入了鼎晖和英国3I的投资后,开始了大步扩张的 方案 。
公开 材料显示,到2007年为止,迪信通全国的门店已经接近1000家, 均匀每年开店超过100家 。而在2008年时,通过直营店的模式扩张成为中国最大手机连锁的迪信通开始走“特许加盟和直营店”的模式, 盼望在 将来5年内把其在国内的门店数量从当前的1200家扩张到5000家 。
但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手机连锁销售企业很快陷入了“关店潮” 。迪信通的竞争对手金飞鸿在北京关闭了近1/3的门店,协亨退出温州市场,迪信通也曾在一年内关闭了约80家门店 。
公开 材料显示,2012年,迪信通营业额超过100亿,同比增进超过20%,远高于中国GDP增进的7.8% 。 占有 遮蔽全国26个省市近2000个终端的零售门店;而到了2013年,当前迪信通门店仍不到此前预期的5000家的一半 。
在艾媒 征询CEO张毅看来,迪信通的商业模式仍是以店铺销售为主要利润点,通过增开门店、 扩充规模, 普及手机产品销售数量实现利润,但 均匀单店的营收总体增进不显而易见,包含店铺租金、人工等成本又不断上涨,再外加京东商城、淘宝等 便宜网络渠道以及三大电信 经营商全面开放的终端店铺的冲击,迪信通手机销售的利润日渐 粘稠 。
贺在华认为,手机销售连锁的模式在前几年 比较 顺利,迪信通凭借此 模式迅速做大做强,在行业中已经有 定然影响力 。不过,近两年整个行业 遭逢重大 革新,电子商务、直营店对连锁销售模式产生致命性打击,迪信通将面临重大的 挑战, 将来盈利 威力不容乐观 。
这时候,通过面市寻求融资做大规模关于迪信通来说至关主要 。
转型仍需好故事
面对市场的质疑,迪信通并不是毫无作为 。
事实上,迪信通曾尝试转型突围,从2009年开始逐渐转变为“手机销售与 其余3C产品 联合、传统连锁店面和电子商务 联合”的商业模式 。今年3月,迪信通还 宣告重点布局高端配件市场,使手机配件在其销售中的份额 晋升到20%以上 。
迪信通CIO吴欢称,迪信通靠装手机 利用上一年赚1000万,今年至少有4000万元的直 接纳益 。
此外,迪信通已 踊跃加入首批 虚构 经营商牌照的 抢夺 。金鑫此前曾对记者 示意, 将来迪信通的 虚构 经营商业务的 侧重点在于针对细分市场,如教育领域等进行业务创新,更多地做信息服务产品 。但对迪信通而言,转售商 表演的仍是代理商的角色, 将来惟独当转售商 占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相当规模的客户群、 宽泛而 巩固的分销渠道后,盈利才有望浮现 。
但有 征询界人士 示意, 即便 顺利获牌, 虚构 经营商的盈利并不是那么方便,从国外 虚构 经营商的进展来看, 均匀消费者占有率仅3%,投资回报的周期较长,而这一市场也有诸多竞争者 。一些手机连锁渠道、家电卖场、电商网站,甚至一些没有直接关联的民营公司都在 蠢蠢欲动, 盼望进来分一杯羹 。
而在电商渠道,迪信通的电子商务业务并未在业界 构成影响力,与此同时,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资本实力更为雄厚的国美、苏宁,已经开始在线上线下加速速度攻城略地 。
“资本市场需求一个好故事,但从当前的状况看,迪信通还需求做更多的转变 。”张毅对记者说 。
贺在华则认为,在具体转型中,一方面,迪信通 该当将实体领域的业务优化调整,手机销售连锁已经 无奈 支撑企业的 快捷进展,业务多元化或是迪信通的必定 取舍;另一方面,迪信通 不妨考量借壳面市,IPO的风险较大、成本较高,以迪信通主业的成长性很难 获得投资者青睐,寻觅壳资源或是 理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