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决战主流市场 10款A75主板年度横评 |
(2011-11-23)
|
除了一线“三巨头”和二线“三强”,参加我们本次A75横评的还有通路五虎中极具代表性的“三虎”:昂达、七彩虹以及双敏。 通路厂商路在何方? 整体上看,在保持较高制造水准的前提下,这几款产品在价格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优势,相比较一线同档次产品平均要便宜200多元。那么,究竟这200多元价格差异反映在产品上又会是怎样的?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又该如何做权衡?这也是我们这次横向评测中要较为看重的问题。 颠覆传统 APU=CPU(K10)+GPU(DX11) 在正式接触A75主板之前,首先让我们来对Llano APU的架构进行一番回顾。不同于采用全新微架构设计的“推土机”(Bulldozer),Llano APU实际上就是将K10处理器与DX11显卡融合成一个整体,而GPU和CPU在指令信息互通方面属于双向传递,真正达到了图形芯片和处理芯片的融合。 Llano APU微架构图 通过上面的微架构图我们可以看到,Llano APU由五大部分融合而成:CPU、GPU、北桥、内存控制器以及IO(输入输出)控制器。Llano APU的工作机制大概是这样:整合北桥芯片是整个APU的枢纽,CPU通过北桥访问内存;采用Fusion Compute Link来将北桥、GPU、IO连接在一起,同时在GPU和北桥之间搭建Radeon Memory Bus,目的是让GPU与内存进行高速数据交换,从而提升3D性能与并行计算性能。 CPU:旧瓶装新酒 改进的32nm K10架构 Llano APU的CPU部分并没有采用新的微架构,依然是基于K10微架构(或称为Stars),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切完全照搬而来。首先,它的制作工艺从45nm升级到32nm、每个核心拥有1MB二级缓存,此外还有包括改进的硬件预取、更大的窗口尺寸、硬件分割器以及支持第二代Turbo Core智能超频技术等等。 GPU:“相扑”要革低端独显的命 相比较略显平淡的CPU部分,GPU才是Llano APU的重点。GPU部分开发代号为Sumo(相扑),它是源于第一代DX11家族中Radeon HD 5600/5500系列的Redwood核心,最多拥有400个流处理器,包含20个纹理单元、2个渲染后端以及8个ROP单元,显存位宽为128-bit。 在继承原有TeraScale 2统一处理架构、完全的DX11支持、OpenGL 4.1、各种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包括形态抗锯齿MLAA)、APP并行计算加速技术的基础上,Sumo核心还采用了UVD3视频解码引擎,并重新设计了通往北桥的显存接口,制造工艺也同步采用了最新的GlobalFoundries 32nm。 总的来说,尽管在CPU部分AMD被Intel远远甩在了后面,但这个差距完全可以通过内建的DirectX 11级别的强力整合GPU去弥补。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低端用户而言,现阶段无论是AMD平台的Llano APU还是Intel平台的Sandy Bridge,CPU性能其实都已经出现过剩的迹象了,这样看来,Llano APU无疑更具备实际的购买意义。 |
![]() |
百度中 决战主流市场 10款A75主板年度横评 相关内容 |
![]() |
Google搜索中 决战主流市场 10款A75主板年度横评 相关内容 |